消失於歷史長河中的傳國玉璽之謎

2022年07月01日00:58:20 歷史 1539

昨天館長同大家分享了《孝庄秘史》中關於傳國玉璽的故事,在感慨之餘發表的文章,未曾想到會受如此多讀者的喜愛。

意料之中,反饋最多的是提出清朝這件玉璽是仿製的,不禁讓人思考,這枚象徵無上權力的傳國璽究竟是什麼樣子?又是如何消失在漫長歷史長河裡的?

消失於歷史長河中的傳國玉璽之謎 - 天天要聞

消失於歷史長河中的傳國玉璽之謎 - 天天要聞

為了揭開這個謎底,館長查閱了很多史料,做了許多功課,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領略傳國璽的前世今生吧,或許有分析不當的地方,還請各位多多指正!

消失於歷史長河中的傳國玉璽之謎 - 天天要聞

一、傳國璽的材質

傳聞一:關於傳國璽的材質,最早的記載是由藍田玉製作而成。

l 東漢初期,學者衛宏在《漢舊儀》中記載:“秦以前以金、玉、銀為方寸璽。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其玉出藍田山,題是李斯書”;

l 南北朝時期南朝齊人紀僧真撰寫的《玉璽譜》中記載:“傳國璽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藍田山,丞相李斯所書”;

l 南朝梁沈約在《宋書.禮志》中記載:“初,高祖入關,得秦始皇藍田玉璽,螭虎紐”。

這些不同時期的歷史記錄相互佐證,說明傳國璽的材質是藍田玉。

消失於歷史長河中的傳國玉璽之謎 - 天天要聞

傳聞二:後世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傳國璽是由和氏璧所刻制。

l 第一個提出此說法的是北魏時期的崔浩,他在《漢紀音義》中寫道:“傳國璽,是和氏璧作之。”然此種說法已被後世歷代的學者所否定。

消失於歷史長河中的傳國玉璽之謎 - 天天要聞

二、傳國璽的前世今生

關於傳國玉璽的由來,據傳“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破趙,得和氏璧。後統一天下,嬴政始皇帝,命李斯取藍田玉用小篆雕刻傳國玉璽,正面刻有“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於其上。這一玉璽,是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信物。

然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傳國玉璽復歸秦。

其後玉璽屢次易手,詳見下圖所示:

消失於歷史長河中的傳國玉璽之謎 - 天天要聞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十常侍作亂,殺死了大將軍何進少帝陳留王出宮避難,倉促間來不及攜帶玉璽。回宮後,傳國璽不知所蹤。

後來董卓一把火燒了洛陽城,帶着漢獻帝遷往長安

而後參與討伐董卓的孫堅帶兵進駐洛陽廢墟,打掃祭祀漢室宗廟,發現一口井裡冒出五色光芒。孫堅派人到井裡打撈,見一投井自盡的宮女頸上系一小匣,匣內所藏正是傳國玉璽。孫堅如獲至寶,將傳國璽交由其妻吳氏保管。


消失於歷史長河中的傳國玉璽之謎 - 天天要聞

後唐清泰四三年閏月辛巳辰時,後唐末帝李從珂舉族與皇太后曹氏自焚於玄武樓,傳國玉璽就此失蹤,再次下落不明。

關於傳國玉璽的後續故事,更是撲所迷離,跌宕起伏,明清兩代,時有“傳國玉璽”現身之鼓噪,然皆附會、仿造之贗品。如明孝宗時,曾有人進獻所謂“傳國玉璽”,孝宗認定其為贗品而未採用。

皇太極滅蒙古林丹汗,其後裔獻出所謂元朝“傳國璽”。而乾隆時,清高宗皇帝頗好考據,欽定其為贗品。但權且以假當真,聊以充數,亦無深究者。後來清末,此玉璽存放瀋陽故宮,不知所蹤。


消失於歷史長河中的傳國玉璽之謎 - 天天要聞

直至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11月,末代皇帝溥儀馮玉祥驅逐出宮,此“傳國玉璽”復不見蹤影。當時馮部將領鹿鍾麟等人曾追索此鑲金玉璽,仍無下文

就此,玉璽失蹤於世,皇朝至此完,中國進入了新世紀。歷經兩千餘年風風雨雨、撲朔迷離,“傳國玉璽”數隱數現,最終湮沒於歷史的漫漫長河之中 ……

消失於歷史長河中的傳國玉璽之謎 - 天天要聞

三、傳國璽的重要意義

正是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傳國玉璽從成型的那天開始,就有了無法想象的政治意義。因為秦始皇是第一位皇帝,而這枚傳國玉璽,由秦始皇親自下令鐫刻,象徵至高無上的權力。因此,在往後上千年的歷史上,此傳國玉璽,幾乎就代表了至高無上的皇權。

從法理上來說,誰擁有這枚傳國玉璽,誰就可以合法地成為皇帝。因為這枚傳國玉璽本身,就代表了天命所歸。當然,真正想去爭天下,還是要看自己麾下的實力。但不管怎麼說,一件物品就能作為皇位合法性的證據,這件物品的價值,自然是超乎想象的,甚至超過了千軍萬馬。


或許在未來某一天,這枚失落的傳國玉璽會重現人間,或許從此我們再也無法見到其蹤影,結局如何,只能看後世如何書寫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梅蘭芳原配:悲涼的成全 - 天天要聞

梅蘭芳原配:悲涼的成全

王明華“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這樣的故事在民國時期的家庭里,可能是非常常見的現象。越是有學識越是追求新文化的人,越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而且就連當時身為藝術大家的梅蘭芳也不能避免這樣的俗套。但是又與其他拋妻棄子的薄情男人有所不同的是,梅蘭芳
“尼布楚”現狀,帶你看看真實的尼布楚,有幾句話不得不說 - 天天要聞

“尼布楚”現狀,帶你看看真實的尼布楚,有幾句話不得不說

尼布楚,這個在歷史書中反覆提及的名字,象徵著中俄兩國第一次正式的外交交鋒和邊界劃定。回溯到17世紀的中俄關係,這裡不僅是清朝與沙俄激烈衝突的見證地,也是和平談判的重要場所。本文將帶你走進尼布楚,從它的歷史背景、關鍵事件到如今的發展現狀,深度
特稿|精武傳奇 - 天天要聞

特稿|精武傳奇

虹口,北外灘。近千名來自上海各所學校的孩子們擺開架勢,氣宇軒昂地操練起迷蹤拳。此時此刻,現代與傳統交相輝映,高樓林立的陸家嘴天際線、古老的中華武術,以及少年們的颯爽英姿共同構成奇幻畫面,與上海獨特的城市氣質相得益彰。這一場景所承載的,正是一個延續了114年的海派傳奇故事。一個多月前的這場武術展示,主辦...
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李鐵:以檢察力量守護“世界遺產”景邁山 - 天天要聞

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李鐵:以檢察力量守護“世界遺產”景邁山

6月8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上,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文物報社承辦的第六屆“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推介名單揭曉,13個團體和12名個人入選,普洱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李鐵入選。  “這是對普洱‘綠色檢察’5年來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守護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給予的最高評價。...
改土歸流:雍正穩固邊疆的無上陽謀,成功為大清續命兩百年 - 天天要聞

改土歸流:雍正穩固邊疆的無上陽謀,成功為大清續命兩百年

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深夜,雍正特意來到軍機處,分別向直隸總督蔡珽與雲貴總督鄂爾泰寄發上諭。前者要求蔡珽處死正在杭州服刑的年羹堯,後者則要求鄂爾泰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其中特別叮囑軍機處,千萬不能貽誤改土歸流的上諭寄送。改土歸流是何要緊政策,為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