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國200多年,竟已有6個“朝代”!怎麼換的?標誌是什麼?

2022年06月30日10:21:11 歷史 1130

在普通人的認知里,美國自建國之後只有過每4年或者8年一次的總統輪換,從未有過朝代,因此也就根本談不上改朝換代了。但其實在美國的歷史研究領域,也存在着一個跟朝代類似的美國歷史分期體系。而依據這個體系,從美國建國以來,美國政治體系已經至少經歷過6個不同的時期。

美國建國200多年,竟已有6個“朝代”!怎麼換的?標誌是什麼? - 天天要聞

美國政黨體系示意圖,此圖按5個時期劃分美國政黨體系

因為是美國歷史的不同時期,所以這個分期體系當然也會帶有鮮明的美國特色。所以這個體系的各個時期,基本都是以美國兩黨制度的重要變化為分界線的。自美國建立以來,雖然始終實行的是兩黨制度,但無論是具體的政黨還是政黨的內涵其實都曾經發生過根本性的變化,這些變化使美國歷史上先後出現了6個到7個有顯著差異的政黨體系,而每次變化其實也都伴隨着相當程度的政治集團變更,所以每個時期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可以被視為美國歷史的不同朝代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美國歷史上的這6(7)個“朝代”分別是怎樣的?以及美國的“改朝換代”為什麼會發生?

第一政黨體系(公元1792年-公元1824年)

現代一般觀點認為,美國第一個兩黨體系形成於公元1792年。在這一年,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連任美國總統成功。但在此之後,他的政府里迅速出現了彼此相對對立的不同派別,其首領分別是在華盛頓政府擔任財政部長的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和美國國會眾議員詹姆斯·麥迪遜

美國建國200多年,竟已有6個“朝代”!怎麼換的?標誌是什麼? - 天天要聞

第一政黨體系勢力範圍,粉綠分別代表聯邦黨和反聯邦黨

其中由漢密爾頓所領導的一派勢力希望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和中央銀行體系,並與英國修復關係,同時希望政府保持與富人階層的密切聯繫,它的派別被稱為聯邦黨。

而以麥迪遜所領導的一派則更強調各州的權力,同時也更重視自耕農階層的利益,反對過度的聯邦主義,這一派勢力因為反對當時力量佔優的聯邦黨,所以通常被稱為反聯邦黨。不過這個黨派後來的正式名稱其實叫民主共和黨

在公元1792年華盛頓的第二個任期開始之後,聯邦黨和反聯邦黨之間的矛盾很快公開化,以麥迪遜和《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托馬斯·傑弗遜為首的反聯邦黨很快退出政府,成為反對黨。而聯邦黨和反聯邦黨的兩位領導者漢密爾頓和麥迪遜都是美國憲法的重要理論文件《聯邦黨人文集》的主要作者,而這兩人在《聯邦黨人文集》里都曾對政治派系鬥爭提出過嚴厲抨擊。但在短短几年之後,這兩人就分別挑頭拉起了美國最早的政治派系,所以這也在後來被視為比較諷刺的事了。

美國建國200多年,竟已有6個“朝代”!怎麼換的?標誌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傑弗遜當選總統標誌着華盛頓支持的聯邦黨失勢

在第一政黨體系初期,聯邦黨曾經在名義上沒有黨派,實際上卻為其站台的華盛頓加持下佔據了比較大的優勢。但華盛頓在公元1799年去世,一年之後反聯邦黨主要領導者傑弗遜當選美國總統,之後反聯邦黨主導了美國政治。而聯邦黨的勢力則退守美國東北部一隅。在公元1812年,聯邦黨公開反對美國與英國開戰,差點導致美國發生分裂。而在這次戰爭之後,聯邦黨在美國逐漸走向泡沫化,美國第一政黨體系大約在公元1824年走向終結。

第二政黨體系(公元1828年-公元1852年)

在聯邦黨逐漸消亡之後,一些前聯邦黨人也轉投了民主共和黨旗下。但此時一家獨大的民主共和黨卻也很快發生分裂,在公元1824年的美國大選中發生了嚴重內訌。此後,民主共和黨很快分裂成為了由前聯邦黨人、當時成為了美國總統的約翰·亞當斯所領導的國家共和黨和由落敗的安德魯·傑克遜所領導的民主黨。

美國建國200多年,竟已有6個“朝代”!怎麼換的?標誌是什麼? - 天天要聞

第二政黨體系勢力範圍,藍:民主黨,黃:輝格黨

4年之後,傑克遜擊敗亞當斯成為美國總統,民主黨成為了美國第一大黨。而國家共和黨則逐漸走向解體。公元1833年,一些前國家共和黨成員和民主黨內部分反對傑克遜的黨員結盟,組建了新政黨輝格黨。輝格黨這個黨名源自英國,是英國在公元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以反對英國君主專權而著稱的一個政黨。所以這個美國輝格黨的特徵也是非常明確的,就是當時所有反對傑克遜的政治勢力的集合體。

因此美國的第二政黨體系的兩個派別就是民主黨和輝格黨了。因為民主黨是以總統傑克遜為中心形成的勢力,所以民主黨在當時對總統權力的至高無上抱持強烈支持。而以反對傑克遜為核心理念的輝格黨也很自然就希望通過國會限制總統權力,此外,民主黨當時對將美國工業化比較不感冒,因為這會影響到其主要支持者,也就是美國農場主階層的利益。而與之相對,輝格黨也就成為了對美國經濟進行現代化改革的主要支持者,但輝格黨卻同時也抱持強烈的貿易保護主義態度。

美國建國200多年,竟已有6個“朝代”!怎麼換的?標誌是什麼? - 天天要聞

第二政黨體系標誌性人物安德魯·傑克遜

在這個時期,輝格黨和民主黨主要圍繞着美國銀行體系和黨人任用制兩個制度進行了激烈爭奪,最終民主黨在這兩個鬥爭中基本都取得了勝利,曾經一度起到中央銀行作用的美國第二銀行在民主黨的反對下走向破產,而民主黨堅持的黨人任用制,即某人執政後可大量任用其支持者為官而不用過多考慮其才能的制度得到維持。在公元1850年代,經歷一連串失敗且本身內部矛盾重重的輝格黨因為黨內對奴隸制度存廢分歧嚴重,無法調和,迅速走向崩潰,美國第二政黨體系走向終結。

第三政黨體系(公元1854年-公元1890年代)

在輝格黨崩潰之後,原輝格黨內部反對奴隸制的各方勢力很快重新集結,組建了一個旗幟鮮明主張廢除黑奴制度新政黨,也就是共和黨。而共和黨誕生之後,因其廢奴主張契合了當時美國的發展方向,所以很快壓倒民主黨,成為了美國政治的主導勢力。

美國建國200多年,竟已有6個“朝代”!怎麼換的?標誌是什麼? - 天天要聞

第三政黨體系勢力範圍,藍:民主黨,紅:共和黨

在這一時期,在亞伯拉罕·林肯等共和黨總統的主導下,美國通過南北戰爭打敗了主張保留奴隸制度的南部各州(美利堅聯盟國),維持了美國的統一,而且推出了一系列現代化舉措,如組建一系列國家銀行,大量修建鐵路,保持高關稅,低價或無償分配國有土地和擴大社會支出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美國的現代化進程。

美國建國200多年,竟已有6個“朝代”!怎麼換的?標誌是什麼? - 天天要聞

林肯是第三政黨體系的標誌性人物

而在這一時期,隨着工業化的迅速推進,美國人的工資水平開始顯著超越歐洲各國,所以吸引到了大量來自歐洲的移民進入美國,而大量移民的進入又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美國社會的許多方面顯現出了繁華景象。但也是在此期間,美國針對與歐洲移民同步到來的亞裔的排斥思潮嚴重泛濫,公元1882年美國通過《排華法案》,嚴格限制中國人入境。此外,在美國南北戰爭之後,美國南方以及南方黑人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困境之中,可以說當時美國社會繁華的表象之下也隱藏了大量社會矛盾。因此,這個充滿矛盾的時代也很快被稱為了“鍍金時代”,代表了美國社會中一些人對這個時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評價。

美國建國200多年,竟已有6個“朝代”!怎麼換的?標誌是什麼? - 天天要聞

諷刺當時資本控制美國國會的漫畫

而以現代視角看,這個時代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在堅定主張廢除奴隸制的共和黨主導下,主張保留奴隸制的南方各州被擊敗,所以當時獲得了“自由”的大量南方黑奴都成為了共和黨最為堅定的支持者。而失去了蓄奴特權的南方白人則很自然地站在了共和黨的對立而,成為了民主黨的鐵杆。

第四政黨體系(公元1896年-1932年)

在美國歷史上所經歷的各個“朝代”中,第四政黨體系相對於第三政黨體系可以說是變化最少的一個。在這個時期,美國主要政黨及其主要支持群體都沒有發生變化,只是隨着工業的發展,在共和黨主導的工業化進程中獲益的美國東北部地區成為了共和黨的鐵杆支持者,而這進一步加強了共和黨在美國政壇的優勢:這幾十年間除了8年時間之外,都是由共和黨執政。

美國建國200多年,竟已有6個“朝代”!怎麼換的?標誌是什麼? - 天天要聞

第四政黨體系勢力範圍,藍:民主黨,紅:共和黨

而這一時期與第三政黨時期的主要差別是美國社會的深刻變化,美國社會在這一時期實現了進一步的現代化,美國政府對國內的鐵路和巨型企業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在廢除童工和擴大女性選舉權方面都取得了相當進展,因此有時這一時期也被稱為美國的“進步時期”。

美國建國200多年,竟已有6個“朝代”!怎麼換的?標誌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大蕭條使大量美國人陷入貧困

但在這一時期,美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同時發動了一系列對外戰爭,其帝國主義特徵更加突顯。到1920年代末,以華爾街股市為代表的泡沫經濟完全破滅,美國陷入其史上最大的經濟危機大蕭條,並很快將全球經濟拉下水。美國第四政黨體系也因此走向崩潰。

第五政黨體系(1933年-1970年代)

1933年,此前已經被共和黨壓制了數十年的民主黨在美國深陷大蕭條危機無法自拔的時候終於翻身,富蘭克林·羅斯福很快組建了由工會、藍領工人、美國南方白人、農民和包括黑人、天主教徒以及猶太人在內的少數群體組成的新政聯盟,並在其支持下贏得大選。

美國建國200多年,竟已有6個“朝代”!怎麼換的?標誌是什麼? - 天天要聞

開創了第五政黨體系的1932年大選形勢,藍:民主黨,紅:共和黨

在此之後,原本長期支持共和黨的美國工會和黑人群體轉投民主黨陣營,美國政治版圖發生重大改變,新的第五政黨體系形成。在此之後,此前相對保守的民主黨開始將自由主義作為自己的招牌,而此前以改革和進步為特徵的共和黨則轉向了保守主義。

美國建國200多年,竟已有6個“朝代”!怎麼換的?標誌是什麼? - 天天要聞

第五政黨體系標誌性人物富蘭克林·羅斯福

在隨後40多年時間裡,民主黨基本掌控了美國的政壇,除了兩次大選之外,民主黨贏得了這一期間所有美國總統選舉,而共和黨則陷入分裂,其內部以美國東北為根據地的溫和派在1964年之後在黨內完全失勢,失去影響力。

第六政黨體系(1970年代至今)

1954年,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開始發端,事實上一直在美國國內實行的種族隔離制度開始被打破。這一運動最終在1968年達到高峰,雖然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和支持黑人民權運動的民主党參議員羅伯特·F·肯尼迪(之前遇刺的美國總統肯尼迪的弟弟)在這一年先後被刺殺,但黑人民權運動最終成功促使美國南方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

美國建國200多年,竟已有6個“朝代”!怎麼換的?標誌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尼克松在1968年憑藉“南方策略”勝選場景

但這場民權運動卻在種族主義非常濃厚的美國南方白人中引發反對。而之前被民主黨壓制了幾十年的共和黨從1960年代開始推出了一個名為“南方策略”的選舉戰略,這個戰略刻意針對美國南方白人渲染種族矛盾,助長其因為民權運動而產生的不滿。在這種策略的作用下,從1960年代開始,已經支持民主黨100年的美國南方白人開始轉而支持共和黨。而這種轉變最終幫助共和黨候選人尼克松在1968年以壓倒優勢贏得美國大選,扭轉了之前數十年共和黨對民主黨的劣勢。美國第六政黨體系正式成形。

美國建國200多年,竟已有6個“朝代”!怎麼換的?標誌是什麼? - 天天要聞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第六政黨體系形勢的1992年美國大選

在美國第六政黨體系下,美國各類選舉的候選人從原來由各縣黨團會議和各州代表大會產生改為由各黨在各地舉行的初選產生。而這種轉變使民粹主義政黨政治擁有了更大影響力,也加大了美國兩黨政治理念的分歧,加速了美國政治的極化。可以說最近幾年美國兩黨對立加劇的局面也是這種趨勢不斷發展的正常結果了。

另外,有些觀點甚至認為,其實美國政治版圖在2016年已經再次發生了轉變,此後的美國已經進入了第七政黨體系之中。這種觀點的相關背景相信許多朋友也都比較了解了,而且目前這種觀點也還比較有爭議,所以本文就暫時不展開細說了。當然,由於美式民主“資本民主”的本質特點,所以儘管不同政治勢力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彼此對立,但在根本上其實都可以歸入同一個精英群體,無論哪個小集團佔優勢,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都可以看成是背後資本集團的操弄手法,只是扮演不同角色的代言人而已了。(圖片來自網絡)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