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派宋希濂哥哥到大陸和談,結果大罵"娘希匹":半個月就赤化了

2022年06月30日07:30:33 歷史 1113

1973年,92歲高齡的章士釗自請第四次赴港,欲與台灣方面會談兩岸統一事業,功未竟而身先死。在香港蔣介石偽政權“民意代表”宋宜山參加章士釗的追悼會,這一行為本是人之常情,蔣介石卻大發雷霆,以“附共”的罪名,宣布撤銷了宋宜山的民意代表職務。

一個已經常居香港的“民意代表”,參加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的追悼會,怎麼會讓蔣介石如此生氣呢?這還得從16年前的一次“和談”使命說起。

蔣介石派宋希濂哥哥到大陸和談,結果大罵"娘希匹":半個月就赤化了 - 天天要聞

宋宜山

毛主席拋出橄欖枝

1955年4月,周總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參加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行前,毛主席囑咐周總理,在美國撤退在台灣海峽的武裝力量的前提下,可相機提出和平解放台灣的可能和意向。

4月27日,毛主席會見巴基斯坦大使時,說:“在亞非會議期間,我們同五個科倫坡國家和泰國、菲律賓談過台灣問題,一切問題應通過談判來解決,打仗的辦法不好。”

1956年中國共產黨關於和平解放台灣問題的方針得到進一步發展,進而形成國共第三次合作的構想。1956年1月25日,毛主席在第六次最高國務會議上發表講話指出:“台灣那裡還有一堆人,他們如果是站在愛國主義立場,如果願意來,不管個別的也好,部分的也好,集體的也好,我們都要歡迎他們,為我們的共同目標奮鬥。”

在1956年,毛主席、周總理、劉少奇等國家領導人在多個場合都曾對台灣當局釋放和平的善意。毛主席在接見法國共產黨代表團時說:“國民黨現在霸佔着台灣,我們又提出合作,合作了兩次,為什麼不可合作第三次!”併當場表示如果台灣回歸祖國,一切可以照舊,台灣現在可以實現三民主義,可以同大陸通商,但是不要派特務來破壞,我們也不派“紅色特務”去破壞他們,談好了可以簽個協定公布。

周總理在訪問印度時,坦承中國政府正在努力爭取蔣介石,如果台灣回到祖國懷抱,蔣介石就有了貢獻,他可根據自己的願望留在中國任何地方。

當一位記者問中共是否給蔣介石一個部長職務時,周恩來笑答:“部長太低了。”

在1956年的春天,奔走於北京、香港之間,為實現祖國統一不遺餘力的章士釗提出請求,能否給蔣介石寫一封信。毛主席、周總理經過慎重考慮後,同意以中共中央的名義,專門給蔣介石寫了一封信。

信中對國共第三次合作提出了一些原則性意見:第一、除了外交由中央統管外,台灣的人事安排、軍事大權等仍由蔣介石管理;第二、如台灣經濟建設資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撥款補助;第三、台灣社會改革從緩,有待條件成熟,亦尊重蔣介石的意見和台灣各界人民代表進行協商;第四、國共雙方要保證不做破壞對方之事,以利兩黨重新合作。

信中還說,奉化蔣氏墓並不像有些港台報紙上所說的“已在鎮壓反革命和土地改革的運動中蕩然無存”,而是“奉化之墓廬依然,溪口之花草無恙。歡迎蔣介石能在祖國統一後回故鄉看看。”

時年75歲的章士釗拿到信件後,即刻趕赴香港,找到了國民黨駐香港負責文化宣傳工作,主持《香港時報》的許孝炎同他談了中共中央關於和平解放台灣的方針政策,並請他將中共中央的信轉交蔣介石。

蔣介石派宋希濂哥哥到大陸和談,結果大罵"娘希匹":半個月就赤化了 - 天天要聞

許孝炎

許孝炎知道事關重大,立即從香港飛往台北,直接到總統府,親手將信件交給蔣介石,並將他與章士釗的會談情況向蔣作了詳盡報告。蔣介石聽後,再展開信,反覆看了幾遍,他注意到信中已不再稱他是“頭號戰爭罪犯”,也沒有要求他“投降”之類的語言。他聯想到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周恩來在公開場合反覆提到“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灣”,呼籲“國共第三次合作”。他明白他必須正視這一形勢。

基於此,蔣介石於1957年初將許孝炎召回台灣,讓他找一個人選,去一趟北京。蔣介石要求此人必須有一定的地位和名望,但不能從台灣派出。宋宜山就是最終被選定的那個人選。

為什麼是宋宜山?

宋宜山是湖南省湘鄉縣(今雙峰縣)人,早年畢業於南京中央軍校,是蔣介石的學生,曾被蔣介石派到英國留學,歸國後一直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工作,跟隨蔣介石20多年,受到信任。國民黨從南京敗退台灣時,曾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人事處長。到台灣後任國民黨偽政權“民意代表”、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在香港工作。

這樣的履歷符合蔣介石的要求——有地位和名望,且不在台灣,更重要的是,蔣介石對這個人信得過。

此外,宋宜山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宋希濂的哥哥。

宋希濂17歲進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成為蔣介石的學生。1933年,他擔任國民黨三十六師師長,參加過對紅軍的“圍剿”。1937年任西安警備司令。此後,歷任第71軍軍長,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總司令,新疆警備司令,華中“剿匪”司令。  

蔣介石派宋希濂哥哥到大陸和談,結果大罵"娘希匹":半個月就赤化了 - 天天要聞

宋希濂

1947年初,西南吃緊,蔣介石調宋希濂出任川湘鄂綏靖專署主任,兼十四兵團司令。蔣介石兵敗如山倒。1949年11月,宋希濂手下尚有數萬兵馬,在慌亂中節節敗退。宋希濂本人於11月19日被俘於大渡河北岸一座小廟之中。宋希濂被俘後的一幕,頗為有趣。一位首長模樣的解放軍來看他。他稱之“軍長”,對方搖頭;呼之“師長”,也搖頭。原來,那人叫陰法唐,是一個團長,令宋希濂大吃一驚!因為在他的心目中,解放軍的追兵起碼是幾個軍。當時的情景如下:  

陰團長見宋希濂這般誤會疑慮,連忙搖頭笑着說:“我不是軍長,也不是師長。我是52師155團的團長。沿大渡河在後面追擊的先頭部隊只有我這一個團,確切地說,只有800人的兵力,僅相當於一個加強營。”宋希濂一聽說,在後面追擊他的只是一個團,而且只有八百人的兵力,便“唉”地長嘆了一聲,懊悔地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語:“我總以為在後面追擊我的有幾個軍,有情報說是九個軍。早知如此,就是有三個團、五個團,我也有力量……”

當時,宋希濂和杜聿明等戰犯被關在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蔣介石認為宋宜山可以以探親者的身份去大陸。

另外還有一點,蔣介石認為宋宜山是湖南人,毛主席、劉少奇、中共統戰部部長李維漢以及長時間在兩岸之間溝通的章士釗均是湖南人,老鄉之間比較好說話。

宋宜山出使無果 蔣介石痛罵“娘希匹”

1957年4月初,宋宜山從香港入境,經廣州乘火車抵北京,接待他的是唐生明,同樣也是一個湖南人。唐生明早在1928年時就在蔣介石身邊任侍從參謀,抗戰勝利後,任國民政府軍統局中將設計委員,1949年初任總統府參軍處參軍,國民黨第一兵團副司令官等要職。當年8月,他在湖南率部起義。新中國成立後,他任解放軍第二十一兵團副司令員。從1956年起,唐生明任國務院參事。

在唐生明的安排下,宋宜山到北京的第三天,周總理便接見並在北京有名的飯店東興樓宴請了他。這表明中共對於蔣介石來使的重視。周總理談起宋宜山的弟弟宋希濂,說宋希濂是抗日名將,讓宋宜山去看看胞弟。這使宋宜山深為感動。

蔣介石派宋希濂哥哥到大陸和談,結果大罵"娘希匹":半個月就赤化了 - 天天要聞

周總理與宋宜山

周總理還向宋宜山面談了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有關原則,具體問題將由中共統戰部部長李維漢與他會談。  

隨後,李維漢作為中共代表,與宋宜山就第三次國共合作、祖國統一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了協商。

李維漢提出中共關於國共合作的四項具體條件:

1、國共兩黨可以通過對等談判,實現和平統一。

2、台灣可以作為中央政府統轄下的自治區,享有高度自治。

3、台灣地區的政權仍歸蔣介石領導,中共不派人參與,而國民黨可以派人到北京參加中央政權的領導。

4、駐台灣海峽的外國兵力必須完全撤走,不允許外國勢力干涉中國內政。

這樣的條件可以說還是比較優越的,基本上就是後來的“一國兩制”模式,宋宜山在會談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善意,大為感動。

會談之餘,宋宜山在唐生明的陪同下,在北京遊覽了一番。遊覽的目的地不止於故宮、長城這樣的名勝古迹,還包括石景山鋼鐵廠、四季青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成果。

當時的中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又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宋宜山所到之處都是熱氣騰騰、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樣的情形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可能算不了什麼,但對於出生在20世紀初的宋宜山來說,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所見到的都是列強入侵、軍閥混戰、民生凋敝、山河破碎。一個穩定而欣欣向榮的中國,只出現在他們的夢中,而腐朽的蔣介石政府所無法企及的。這讓宋宜山非常震撼,從而也激發了他年輕時曾有過的那股愛國熱情。

更重要的是,宋宜山又去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看望了弟弟宋希濂, 得知宋希濂在獄中生活得很好, 不久將被特赦。這就更讓他震驚了。在國民黨的宣傳中,被俘的戰犯們生活在水深火熱、痛不欲生之中。事實上,這樣的謊言之所以能在國民黨統治範圍內流行,是因為國民黨人只要捫心自問,他們抓住共產黨員會怎麼做,就由不得自己不相信了。

蔣介石派宋希濂哥哥到大陸和談,結果大罵"娘希匹":半個月就赤化了 - 天天要聞

宋希濂(中)晚年

但宋宜山所見到的情形,也讓他不由得不相信,共產黨宣傳的優待戰犯的政策,全都是真的。尤其是像宋希濂這樣一個過去對蔣介石忠心耿耿的人,當下正在積极參与改造中,已經從思想深處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這也進而讓宋宜山相信,中央政府是真心希望和平的,他們對台灣當局,對蔣介石的承諾,必然也是能夠得到保證的。

兩個星期後,宋宜山悄然返回香港。

根據此次大陸之行的印象,宋宜山寫了一份書面報告交由許孝炎轉呈蔣介石。在這份長達1.5萬餘字的報告中,宋宜山除詳細敘述了與周恩來、李維漢見面商談的情況以及中共提議外,還着意描寫了沿途及在北京的所見所聞,包括農村豐收在望、工業生產蓬勃發展和市場供應無缺的大好景象。

最後,宋宜山大膽陳詞:中共意圖尚屬誠懇,應當響應。大陸從工廠到農村,所到之處,但見政通人和,百業俱興,民眾安居樂業,與中共魚水相依,以前提的“反攻復國”,似已無望。

報告送上去後,蔣介石越看越生氣。不等看完,他就猛地往桌子上一摔,大罵:“娘希匹!他把共產黨說得那麼好,半個月就被赤化了。”

蔣介石當即吩咐人告訴宋宜山不必回台灣留在香港算了,以後“民意代表”的薪水會按時寄去。

宋宜山並不是第一個被蔣介石“拋棄”的密使了。

早在1950年,蔣介石就讓蔣經國出面,派黃埔六期生、陳毅哥哥陳孟熙的大舅子李次白到過大陸。當時的蔣介石政權正面臨被美國拋棄,而粟裕率領的50萬大軍陳兵東南,做好渡海解放台灣的準備。蔣介石父子戰戰兢兢,有心求和卻還患得患失,妄想什麼“美國多黨制民主的道路”。

陳毅在上海招待了李次白,卻對他說:“國共合作的問題,現在先不提,現在提為時尚早,以後還會有機會的。我歡迎次白回來,請你吃飯,至於台灣嘛,就讓它爛下去!”

不久後,朝鮮戰爭爆發,美帝國主義不但派兵入侵朝鮮,而且派第七艦隊和第十三航空隊入侵台灣地區。蔣介石父子認為有了靠山,也就不需要什麼“和談”了。蔣經國讓人通知了李次白“關於國共合作的事不必談了。”然後,李次白也回不去台灣,而他在台灣的家屬,也得不到蔣經國承諾的生活費了。

蔣介石派宋希濂哥哥到大陸和談,結果大罵"娘希匹":半個月就赤化了 - 天天要聞

1982年,兒子李文谷(左)到香港與父親李次白(右)見面

相比李次白,宋宜山就算是“幸運”的了,他起碼沒有家屬在台灣,而且還能領到一份薪水。但他還有一大家子人需要生活,為此應聘到一家高等院校教授經濟學,辛苦養育八個兒女。但到了1973年後,那一份薪水也給停了,好在此時兒女都已經長大成人,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起色。

宋希濂於1959年獲得特赦,1980年在兒女的再三要求下,攜夫人赴美居住。赴美探親之前,宋希濂先到香港,探視分別多年的三哥宋宜山。當時已經75歲的宋宜山,跟弟弟久別重逢,十分激動。

宋希濂到香港時,經濟情況是十分拮据的,他的一套西服還是宋宜山的女婿方資綱出錢做的,而宋希濂和夫人易吟先赴美的機票,則是宋宜山出錢購買的。

在美國,宋希濂聯絡一批黃埔校友,為兩岸和平統一積極奔走,為此遭到台灣方面的肆意攻擊。而此時的宋宜山,身體卻日漸衰弱,早已沒有了當年獨自北上的那股精氣神。1983年,宋宜山中風,此後身體一年比一年差。最後的日子,他跟隨妻子信了基督教。1991年,宋宜山在香港病逝,終年86歲。

關於1957年秘密北上,擔任蔣介石的“和談”信使那件事,宋宜山始終緘口不提。晚年一直照顧他的繼女李小梅稱,宋宜山對蔣介石非常忠心,被蔣“拋棄”那件事,對他打擊非常之大。

蔣介石派宋希濂哥哥到大陸和談,結果大罵"娘希匹":半個月就赤化了 - 天天要聞

宋宜山家庭照

參考資料

《1950年後國共和談紀事》,梁福昌,黨史文匯

《“第三次國共合作”流產的台前幕後》,王樂飛,紅廣角

《毛澤東與蔣介石》,葉永烈,華夏出版社

《兩岸密使往事:宋宜山》,鳳凰衛視,紀錄大時代

《鷹犬將軍:宋希濂自述》,宋希濂,中國文史出版社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