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2022年06月18日19:48:27 歷史 1753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戰國下邑地,因地處低洼,取其低下之意;

秦置栗縣,屬碭郡西漢為栗侯國和建平侯國地,屬沛郡東漢為建平縣地,屬沛國。

西晉省入酇縣,屬譙國。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置碭郡於下邑城,移下邑縣治於今城關鎮,屬馬頭郡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屬亳州,十六年(公元596年)改屬宋州

唐屬宋州,宋屬應天府。金以華夏為名更名夏邑,屬歸德府。

元初併入睢陽縣,不久又屬歸德府。


城關鎮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春秋栗邑,戰國栗城;

秦置栗縣,漢為栗侯國。

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移下邑縣於此;

金改夏邑縣,均為縣治所在。


車站鎮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車站》

隴海鐵路通車時,設“劉堤圈站”,1931年築寨起集,更名“裕國寨”;

1958年設車站人民公社,故名“車站”。1967年劉堤圈站改名為夏邑縣站。

《劉堤圈》

明永樂年間,劉氏自虞城縣遷此,後分東西3處,稱大寨、中寨、小寨,村中坑塘多藕,又俗稱“水蓮寨”;

興集市,取祈福之意,稱“福盛集”。

萬曆年間沿黃河南岸築堤,村被圍大半,遂名“劉堤圈”。

1914年建成隴海鐵路,在村西北3公里處設“劉堤圈站”,1967年更名“夏邑縣站”。

《牛王堌》

為漢梁孝王劉武的牧牛處,曾設牛戍驛,1912年後縣佐駐此。


會亭鎮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據傳舊時有風涼亭,人們常在此集會伙事,故名“會亭”。

宋朝置“會亭鎮”,明朝設驛站,稱“會亭鋪”。

清朝驛丞駐此,後裁撒,由夏邑、永城商丘三縣縣丞分防於此。

1921年稱“會亭集”。

所產電動帶鋸條暢銷各地,特產黃花菜、藥用菊花。

明末李自成與保明勢力曾激戰於此。


楊集鎮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楊集》

據傳宋朝楊司馬在此立集,稱“楊家集”。

明朝時,以村內廟中有一巨型鐵鼎,先後易名“鼎新楊集”、“鼎新集”、“鼎集”。建國後復稱“楊家集”,簡稱“楊集”。

《後周樓》

明初,周氏從金陵(南京市)遷此建樓,稱“周樓”,後有村民南遷建新莊,此處更名“後周樓”。

《袁樓》

清初王閘口袁氏遷此蓋樓,築磚寨,稱“袁樓寨”,後改“袁樓集”,1938年寨廢稱“袁樓”。


李集鎮

《李集》

元末,李氏三兄弟分三處定居於此,稱“三庄李”;

明萬曆年間,有集市,稱“永興集”,又稱“進士李亢”、“李亢集”,

1965年後,稱“李集”。

李亢,字應章,於萬曆壬午年中舉(59歲死後加封進士)。


曹集鄉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1977年劃城關、太平、胡橋、劉店集四公社部分大隊,建曹集人民公社,1984年改鄉。

《曹集》

明初建村,曹姓居多,每月三、六、九有集,故名“曹集”。

《王破樓》

明初,王氏遷此定居,村中原有一座破樓,故名“王破樓”。


劉店集鄉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劉店集》

明洪武年間,劉姓在此開客店,後有集市,故名“劉店集”。

《王公樓》

據《夏邑縣誌》載,孔子十世祖弗父何葬此。因孔子自魯至宋曾到此祭祖,後人建“至聖還鄉祠”,村稱“還鄉里”,金遷正考父、孔父嘉、木金父、舉夷墓於此。清康熙年間,王缸在此建樓,更名“王缸樓”,後演變為“王公樓”。

村西北存孔子還鄉祠遺址和孔子祖墳。


原郭庄鄉

1977年劃李集、劉店集、車站三公社部分大隊建杜集人民公社;1981年更名郭庄公社;1984年改鄉。

2005年12月,撤銷郭庄鄉,其所轄地域劃歸李集鎮。

《郭庄》

明洪武年間,郭誠自山西洪洞縣遷此,故名“郭庄”。

《杜集》

原名黃冢集,明洪武二年( 1369年),杜姓從山西洪洞縣西福窩遷此,因杜大公任過山西省縣令,村稱“杜集”。

清咸豐三年(1853年)築寨,後廢。


太平鎮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太平集》

明中期建村,稱“大柳村”。清咸豐年間,將王莊、崔庄等四村併入,築寨興集,取吉祥之意,稱“太平集”。

清尚書加太子少保李奕疇故里,李奕疇(1753—1844),字書年,乾隆四十五年進士。


業廟鄉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業廟》

明末王、業兩姓遷此,村中有廟宇,稱“王業廟”,1949年後稱“業廟”。

《關樓》

明景泰年間,關氏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樓,故名“關樓”。

村南有關守箴墓,今存蛟龍碑兩通。關守箴,號憬吾,夏邑人,萬曆二十九年進士。任襄陽縣知縣時,懲治姦邪,撫恤窮苦,清廉正直,官吏考核為廉吏第一。後升南京都察院經歷、南京刑部員外郎,歷郎中。

《曹集》

澮河,宋為運糧河,村稱“順河村集”;

明、清曹氏為望族,更名“曹集”。

《邵庄》

據傳明朝時稱“丁庄”,邵氏相繼遷入,後稱“邵庄”。

業廟鄉原屬永城縣,1954年劃歸夏邑縣。


中峰鄉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中峰寺》

唐建中峰寺,村以寺名。

村中有明萬曆年間所植銀杏樹。

現存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寺碑一通。


駱集鄉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明洪武十二年( 1379年),駱姓遷此建村,後有集市,故名“駱集”。

現存譙城、塔坡法雲寺和將軍寺遺址。


歧河鄉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以歧河得名,鄉人民政府駐張水集。

《張水集》

原名“石井”,元末張興仁從山東避亂至此,稱“興仁集”。

因地勢低洼,昔日多水患,改名“張水集”。

村北有漢臣朱買臣墓。


孔庄鄉

該鄉八里主是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壯烈殉國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孔庄》

原名高路口,清末姜庄、王莊併入,孔姓居多,故名。

《八里庄》

明代建村,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築寨,因距八個鄰村皆八里,故名。

1944年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壯烈殉國於此,有紀念館、紀念碑。

今存辛亥革命西班牙人所建教堂一座。

《李窪》

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因地勢低洼,故名“李窪”。

後建集,又名“李窪集”,1963年集廢,複名“李窪”。

清咸豐年間築寨時,有馬庄、曹庄併入。


韓道口鎮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韓道口》

宋代韓世忠曾在此守河口抗金兵,稱“韓家道口集”,清末築寨簡稱“韓道口”。

抗日戰爭初期,蔡廷鍇部在此抗擊日本侵略軍,殲敵百餘,擊毀坦克10餘輛。

《穆樓》

原名“路樓”,俗稱“路家莊”,回民穆氏於明初由穆家檯子遷此,改名“穆樓”。

後馬氏、劉氏相繼遷到附近建馬庄、劉庄,後三村連為一體,仍稱“穆樓”。


郭店鎮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郭店》

唐代稱“郭家店”,宋代改名“長青集”,1927年更名“郭店集”,後簡稱“郭店”。

村民多植桑養蠶,被譽為“桑蠶之鄉”。


馬頭鎮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1954年由永城縣劃歸夏邑。

馬頭

西漢置建平侯國,東漢更名建平縣,

三國至晉皆為縣治,北魏置馬頭郡於此,北齊廢。

俗稱“馬頭城”,以形似得名。

村南存唐建崇覺寺遺址,亦名“馬頭寺”。

《白廟》

舊村為黃河水所毀,僅留一座小廟,明初重建,因廟牆呈白色,故名“白廟”。


何營鄉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1977年從城關、桑堌、郭店三公杜交界處划出部分大隊建何營人民公社,1984年改鄉。

境內有三里堌堆古文化遺址。

《何營》

明末因何姓居此,曾為兵營,故名“何營集”,後簡稱“何營”。


火店鎮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1954年由永城縣劃歸夏邑縣。

《火店》

據傳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氏從山東諸城縣遷此墾荒,火燒蘆葦數十里,現出原建火神小廟一座,來往客人多在此宿息,起名“火神廟”、“火神店”,簡稱“火店”。

1933 年永城、夏邑、碭山三縣農民曾於此組織抗稅暴動。

《蔣庄》

明末建村,1980年以來,院戶企業發展迅速,可產白布、鬆緊繩、化肥袋、空心繩、人造絲線、腰帶、旗穗子等產品,是遠近聞名的專業村。

《邵庄》

明初建村,1980年以來,自力更生髮展院戶企業,生產旗穗子、腰帶、四角巾、項羽帚、玻璃工藝品,產品暢銷省內外。

1986年被民政部譽為“自力更生脫貧致富”先進單位。


濟陽鎮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宋置濟陽鎮,明設濟陽鄉,清復為鎮。原屬商丘縣,1954年劃歸夏邑縣。

《濟陽集》

南北朝時建村,因位於通濟渠之北,故名“濟陽”。

《八里廟》

明初建村,距濟陽集8華里,村中有三皇廟,故名“八里廟”。


北嶺鎮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原屬永城縣,1965年劃歸夏邑縣。

《北嶺集》

據傳明初建村,為別於南鎮店,稱“北鎮集”,亦稱“北嶺集”。


羅庄鎮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原屬商丘縣,1954年劃歸夏邑縣。

《羅庄》

唐建“羅庄寺”,後因在寺院內交易,稱“寺里集”,

1977年更名“羅庄”。


桑堌鄉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桑堌》

古稱桑林社,《呂氏春秋•順民》載:“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於桑林。”即此。

明因成湯禱雨台改名“桑堌”。

歷史典故“桑林禱雨”出於此。現存成湯禱雨台遺址。


王集鄉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王集》

明洪武三年(1371年)建村,起集市,原名“王品西集”,簡稱“王集”。

清康熙十年(1672年),改名“西曹村”,1912年後復稱“王集”。

村西南有明進士、書法家陳陛墓。

《司道口集》

唐稱“謹栗鎮”,明稱“司道口集”,設有郵舍,明末更名“司馬口”,建有山西會館,後改名“司道口集”。

村內曾發掘出房基、作坊遺址和陶器、銅鏡等漢、唐文物。


胡橋鄉

夏邑縣各鄉鎮的來歷——會亭、北嶺、曹集、郭店、車站、濟陽…… - 天天要聞

境內蔡樓遺址系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胡橋》

明稱胡家橋集,簡稱胡橋,因村中一石橋得名。

清末開始辦學,向以“育才老圃”著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宋慶齡:旗袍女士愛國的一生 - 天天要聞

🇨🇳宋慶齡:旗袍女士愛國的一生

您輕輕翻開泛黃的歷史扉頁,時光指針定格在1893年1月27日。上海弄堂里傳來的嬰兒啼哭聲中,誰都不曾想到,這個生於動蕩年代的女孩,將用畢生心血在中華大地書寫不朽傳奇。十五歲的渡輪載着青澀少女駛向大洋彼岸,密歇根湖畔的晨霧沾濕了她的教科書。
《人生若如初見》大結局深度解析,活到改革開放的載灃才是贏家 - 天天要聞

《人生若如初見》大結局深度解析,活到改革開放的載灃才是贏家

刺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亡梁鄉死了,清廷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沒了,這是已經預知的結局,無法改變。刺殺梁鄉這個任務原本是交給顧買臣的,但是被顧買臣拒絕了,他雖然跟梁鄉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但也不想以怨報德。或許我沒辦法救他,但也不會親手殺了他。
“被指居者”死亡近三年後,其父再被拘 - 天天要聞

“被指居者”死亡近三年後,其父再被拘

暴繼業被羈押在無極縣看守所。(受訪者|供圖)恢復自由近三年後,暴繼業再次被公安機關拘留。暴繼業是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南塔影村人,2022年7月20日,他的二兒子暴欽瑞因被控涉黑(案件被稱為“5·25”專案),在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期間死亡。當時,被“指居”的除了暴繼業父子,還有暴繼業的兩個兄弟和他們的兒子,及...
日本古寺“龍骸”之謎破解:千年木乃伊竟實為貂類遺骸 - 天天要聞

日本古寺“龍骸”之謎破解:千年木乃伊竟實為貂類遺骸

在日本奈良東大寺保存數百年的神秘“龍骸”,近期被科學家揭開了真實面目。這具曾被誤認為神話生物的遺骸,如今證實是11世紀意外死亡的雌性日本貂。這項發現不僅解開了困擾學界數百年的謎團,更展現了歷史傳說與科學考證的奇妙碰撞。據日本正倉院資料記載,室町時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教於1429年參觀東大寺時,在修繕中的寺廟發...
陳夢有沒有過自己的時代?她和孫穎莎誰厲害? - 天天要聞

陳夢有沒有過自己的時代?她和孫穎莎誰厲害?

北京時間5月28日,陳夢衝上熱搜,原因是她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再談我的時代爭議,她說奧運奪冠後仍遭質疑很煎熬。陳夢直言那段時間非常煎熬,如果還有人問自己是不是我的時代到來了,陳夢說自己不敢說了。但巴黎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