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為您帶來奇聞異事,歡迎觀看鬼谷奇聞。
提起清軍,我們腦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八旗兵,綠營兵。而太平天國運動以後,清政府能打仗的士兵只剩下湘軍和淮軍了。曾經威震關外、鐵蹄踏遍九州的八旗兵早已腐朽不堪,八旗子弟驕奢淫逸、貪圖享樂,把祖先的威名喪失殆盡。
▲影視劇中清軍形象
影視劇中經常有這樣的畫面:清朝士兵提着大刀握着長矛,搭弓射箭,來和裝備洋槍洋炮、武裝到牙齒的列強作戰,呈現蚍蜉撼大樹的既視感。真實情況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
▲弓箭退出了戰場
早在洋務運動時期,清廷的有識之士如恭親王奕欣及李鴻章等就深感國外船堅炮利,為我中華所無。所以奮起直追,引進西方先進的設備和武器。並成立安慶內軍械所,製造子彈、火藥、槍炮、蒸汽輪船等。甚至仿製了聞名天下的馬克沁機槍。可以說,從那時起,清軍的武器裝備已經換成了清一色的槍炮,大刀長矛弓箭等冷兵器時代的武器已經完全退出了歷史舞台。
▲清朝軍艦上的官兵合影
1895年,中日甲午之戰爆發。中國的慘敗讓清廷意識到自身的不足,決定擴練新式陸軍。軍機大臣,兵部尚書榮祿推舉了袁世凱擔任新軍主帥。在天津小站訓練了北洋軍共六鎮,成為了清末清軍的陸軍主力。
▲裝備精良的清末陸軍
袁世凱聘請了十餘個德國教官,以德國軍製為藍本,制定了一套近代陸軍的規章制度。完全摒棄了清朝舊式陸軍的制度。以西法訓練士兵,並引進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這7000餘人成為中國近代陸軍的先河。
▲晚清騎兵
北洋新軍設置了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部隊等陸軍主要兵種,效法西方,以軍、師(鎮)、旅(協)、團(標)、營、連(隊)、排、班(棚)為編製,建立了隨軍醫院和使用近代通訊手段電報的專業分隊。並設立參謀營務處、執法營務處、督操營務處等參謀機構,以及軍法執行機構和訓練監督機構來提高軍隊指揮與管理的效率。在新軍中,廢除了原有的跪拜等舊式封建禮儀,成立正規軍樂隊,以文明的軍事禮儀規範官兵日常行為。
▲裝備了機槍的清軍
這支部隊邁出了清末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縮小了中國軍隊與外國軍隊的差距,加快了清軍走向現代化的步伐,清軍的面貌煥然一新。
新軍成軍後,清政府決定效仿北洋六鎮,在全國編練36鎮新軍,然而並未如願。至1911年,全國共編新軍14個鎮,18個混成協,4個標,一個禁衛軍。
▲作戰中的北洋軍炮營
這支部隊成為了袁世凱的政治砝碼,幫助他登上了權力的巔峰。但在袁世凱死後,北洋軍內部四分五裂,各派系首領各自為政水火不容,他們割據一方,互相攻伐,造成了民國初期國內混亂的局面。直至1928年東北易幟,最後一隻北洋軍“奉軍”完全融入了國民革命軍,這支晚清部隊從此在歷史舞台上消失。
對此,你有什麼觀點和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