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的角度看《長津湖》,就知道志願軍血虐美軍,真不是尬吹

2021年09月30日21:51:14 歷史 1673

在狂妄自負的麥克·阿瑟決定越過三八線,追擊朝鮮軍隊的時候,他已經輸了。

麥克·阿瑟是誰?

美國陸軍五星上將,二戰時期美軍的西南太平洋戰區最高統帥,開創“跳島戰術”,因為他的存在,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處處受阻,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上,正是他代表美國簽字。

戰後他負責對日的軍事佔領和重建工作,當5年後朝鮮戰爭爆發,美軍決定介入之時,他便被任命為司令指揮戰鬥。

從美國的角度看《長津湖》,就知道志願軍血虐美軍,真不是尬吹 - 天天要聞

他在歷史上名氣這麼大,自然是有點實力的。

在朝鮮軍隊已經佔領朝鮮半島90%的土地,即將完成統一的時候,麥克·阿瑟指揮美軍進行賭博式的仁川登陸

他賭贏了,美軍得以在朝鮮軍隊的中部出現,朝鮮先頭部隊背腹受敵,只能選擇撤退。

在輕鬆取勝之後,麥克·阿瑟並不滿足,本來戰事可以就此停息,他偏要率軍追擊敗退的朝鮮軍隊,入侵朝鮮領土。

如果朝鮮被美軍佔領,美國就能直接威脅相鄰的中國領土。

麥克·阿瑟揚言要在聖誕節之前統一,卻沒想到中國真的敢派兵出戰援助朝鮮。

1950年底,中美兩支王牌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展開激戰,史稱“長津湖戰役”

2021年電影長津湖,就要用176分鐘的片長,全方位重現這場抗美援朝經典戰役。

從美國的角度看《長津湖》,就知道志願軍血虐美軍,真不是尬吹 - 天天要聞

如果光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去看人民志願軍如何克服重重艱難,戰勝裝備精良,不可一世的美國軍隊,可能是不夠客觀的。

所以在看電影之前,不妨從美國人的角度,藉助相關紀錄片,提前熟悉《長津湖》的相關背景,以便更了解這場戰爭到底在打什麼。

從更全面的視角去看,才能更確定,當年志願軍給予了美國人當頭一棒,真不是我們自己吹的。

這當中確實存在着“以弱勝強”的合理性。

從美國的角度看《長津湖》,就知道志願軍血虐美軍,真不是尬吹 - 天天要聞

《長津湖大突圍》中,就明確提到,中國軍隊的出現,是朝鮮戰爭的一個轉折點。

麥克·阿瑟當時已經接到志願軍在邊境集結的情報,卻選擇性無視。

或許在他看來,中國軍隊只不過是裝裝樣子,根本沒膽子出擊,與強大的美軍正面交鋒,就算真的上,美軍也是裝備碾壓,何懼在歷史上一直挨打的中國?

但是,他卻忽略了美軍此次出戰的大背景。

從美國的角度看《長津湖》,就知道志願軍血虐美軍,真不是尬吹 - 天天要聞

距離二戰結束僅僅過去了5年,美國處在經濟復蘇期,根本無心再經歷一場大規模戰爭。

美軍人數從1200萬,縮減到100萬人。

以至於很多被派往朝鮮戰爭的士兵,很多都是沒有經驗的。

所以在和美軍對壘時,中國志願軍在人數和士兵素質上都佔據了絕對優勢。

麥克·阿瑟自以為有坦克飛機大炮就無敵,他一心只想着打仗立功,但實際上對於美國人而言,這是一個錯誤的時間

仁川登陸這種高風險策略只是賭贏了而已,幸運女神不會一直眷顧其中一方。

從美國的角度看《長津湖》,就知道志願軍血虐美軍,真不是尬吹 - 天天要聞

嚴陣以待的志願軍守株待兔,在朝鮮做好了埋伏。

眾所周知,我軍非常擅長打這種伏擊戰,麥克·阿瑟繼續無腦追擊,無疑就是送羊入虎口。

中國軍隊的勇敢出戰,令到美軍遇上了絆腳石,憑藉著高超的戰略戰術,志願軍把美國軍隊打得措手不及。

這一次,麥克·阿瑟賭輸了。

他打賭中國不會出擊,分散了主力部隊,想要速戰速決;

並且志願軍並不只是有人數優勢,而且是一支懂得戰略的高素質部隊,在美軍的錯誤決策下,完全有把美國大兵打趴下的可能。

就這樣,麥克·阿瑟把自己的將士送進了被團滅的危機之中。

從美國的角度看《長津湖》,就知道志願軍血虐美軍,真不是尬吹 - 天天要聞

《長津湖》的主角團是七連戰士,而美國人也有着他們自己的英雄。

在他們的紀錄片中,一支叫“G連”的隊伍成為了關鍵。

不過,對於美國軍隊而言,他們能避免被全殲已經是勝利。

因為自從志願軍從天而降,美軍就陷入了被動。

人數、士兵素養,戰術三方面佔據優勢,志願軍可以說是血虐美軍。

如果不是美軍有着當時最為先進的裝備,可能早就被團滅了。

從美國的角度看《長津湖》,就知道志願軍血虐美軍,真不是尬吹 - 天天要聞

可憐的G連只能是在志願軍的重重圍困下,前往營救被困的友軍。

從美國的角度看《長津湖》,就知道志願軍血虐美軍,真不是尬吹 - 天天要聞

一名美國參戰老兵透露,一顆子彈正好打中他戰友的頭盔下方,一擊斃命。

志願軍神槍手的水準可見一斑。

這可是對手親口說的。

《長津湖》專門設置了一個狙擊手的角色,看來是參考了資料的啊。

從美國的角度看《長津湖》,就知道志願軍血虐美軍,真不是尬吹 - 天天要聞

900人的部隊,去到目的地時,只剩下了一百多人。

而這僅僅是噩夢的開始。

隨着寒冬的降臨,就算不被志願軍的神槍手打死,也分分鐘會被凍死。

但實際上,某種程度來說,正因為是這種可以把人凍死的天氣,拯救了美軍。

嚴寒令到雙方的交戰變得膠着,美軍才得到一絲喘息的機會,逃出生天。

從美國的角度看《長津湖》,就知道志願軍血虐美軍,真不是尬吹 - 天天要聞

經歷了此次窩囊的慘敗,麥克·阿瑟非常不爽,1951年在演說時揚言要對中國發射核彈,企圖發動核戰。

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立即炒了他魷魚,一代名將就此走下神壇。

多年後他在回憶錄中反思,承認美軍在朝鮮戰爭遇到了從未有過的強大對手,那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

從美國的角度看《長津湖》,就知道志願軍血虐美軍,真不是尬吹 - 天天要聞

天氣同樣是志願軍的敵人。

當美國大兵個個穿着棉襖的時候,志願軍為了能方便埋伏,基本都是衣着單薄。

而且伙食條件也遠比不上美軍。

《長津湖》“兩軍對壘版”預告就有着鮮明的對比,美軍喝咖啡吃雞肉,我軍只能吃土豆。

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志願軍要想團滅裝備精良的美軍,也絕非易事。

從美國的角度看《長津湖》,就知道志願軍血虐美軍,真不是尬吹 - 天天要聞

如果雙方士兵互換位置,美國士兵恐怕連鴨綠江都過不去。

中國的士兵從抗戰到內戰,一路是吃苦耐勞過來的,鋼鐵般的意志是他們血虐美軍的資本。

而對於志願軍來說,要完成戰術命令,對抗飛機坦克,也有着相當大的難度。

至於怎麼個難法,那就是《長津湖》所要表達的了。

從美國的角度看《長津湖》,就知道志願軍血虐美軍,真不是尬吹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玄武門之變:性格決定命運 - 天天要聞

玄武門之變:性格決定命運

作者:靈犀一墨提到唐史,我們就不得不提下“玄武門之變”,因為此次之後唐代真正進入了它的典盛一期,一位傑出政治家由此登上了歷史的舞台,用自己的雄才大略,為盛唐的到來做好了最堅實的鋪墊。
羅白樺:蔣介石貴池閱兵見聞 - 天天要聞

羅白樺:蔣介石貴池閱兵見聞

引子#本文摘自《貴池文史資料》第三輯(1987年11月),羅白樺口述(原註:政協辦公室整理未經本人審閱),原標題《蔣介石貴池閱兵簡介》圖文無關,僅作示意正文1927年,蔣介石悍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嗣後,又收買了汪精衛,致寧、漢政府
三問工行“金條摻假”事件/女子闖紅燈撞車受傷被交警定全責/蘇聯時代航天器墜落印度洋 - 天天要聞

三問工行“金條摻假”事件/女子闖紅燈撞車受傷被交警定全責/蘇聯時代航天器墜落印度洋

⊙胖東來怕影響居民出行承包周邊小區物業費?多方回應近日,一則關於胖東來超市為解決客流引發的交通擁堵問題,主動承擔周邊小區物業費的消息在網絡引發關注。5月11日下午,經大河報《看見》記者多方核實,該傳聞系不實信息。詳情(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殷海濤)▼⊙河南存在重旱,西南部等地特旱中央氣象台發布氣象乾旱黃...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 天天要聞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1948年2月的一個寒夜,福建寧德大窩村的山路上,一根木棍猛然砸向一名中年男子的後腦。他踉蹌倒地,三名黑影撲上,棍棒如雨點般落下。這名倒在血泊中的男子,既非國民黨高官,也非日軍將領,而是華東野戰軍第一師政委、閩東革命領袖阮英平。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 天天要聞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上世紀80年代初,習近平在河北正定縣工作時,就住在縣委大院的辦公室里。辦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濕,他常把褥子拿出來曬太陽。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 天天要聞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參加“母親節•母親河,接來老媽,順着黃河濱州“活動,頭一站是鄒平碼頭梯子壩。在那,我們發現:當地有個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此人,叫馬振西,是個治黃模範。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見,受邀登上天安門。他是鄒平市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