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史記)黃石老人:因為你需要,所以我存在

2021年08月17日13:47:02 歷史 1196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幾乎是歷朝歷代的潛規則。漢朝的開國功臣都被劉邦給“潛規則”過,下場的悲慘程度和其功勞成正比,功勞越大,下場越悲慘。譬如淮陰侯韓信,才能卓越,戰功累累,最後卻落了個被夷滅宗族的下場。然而,漢朝的開國功臣中也有一個例外,此人就是張良。自始至終,張良都深得劉邦的信任,同時也贏得了呂后的尊敬,以至於張良死後還獲得了文成侯的謚號,兒子張不疑也襲封為侯。所有這一切,也許和一個“莫須有”的黃石老人有關。

(趣讀史記)黃石老人:因為你需要,所以我存在 - 天天要聞

張良的先人是韓國人,其祖父和父親加在一起做過五代韓王之相。可是等張良長大的時候,卻已經沒有在韓國做官的可能了,因為秦國在統一的過程中,早把韓國給滅掉了。我們可以理解張良心中的憤懣。亡了國的張良決定用全部財產尋求勇士謀刺秦王,最後找到了一個大力士,製造了一個一百二十斤重的鐵鎚,埋伏在秦始皇巡遊必經之地。張良和大力士在博浪沙斷然出手,像擲鉛球一樣把鐵鎚擲了出去,可惜僅僅命中了秦始皇的副車。此後,時代風雲變幻,張良信念堅定,意志頑強,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

遼闊的大地上,處處記載了他的政治遠見和高超謀略。他設計擊敗秦軍,勸諫劉邦撤出秦宮,爭取黥布彭越,籠絡韓信,進而滅楚。劉邦稱帝後,他四兩撥千斤,建議封賞與劉邦有宿怨的雍齒,從而徹底安定了人心,將禍患消滅在了萌芽之中。他是劉邦智囊團中的核心人物,劉邦對他言聽計從,高度評價他“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然而,這些都不足以說明張良的偉大,張良真正的偉大不在於輔佐劉邦,而在於自保。

(趣讀史記)黃石老人:因為你需要,所以我存在 - 天天要聞

張良深知“敵國破,謀臣亡”,面對爭功的同僚,他“不敢當三萬戶”;劉邦對他的任何封賞,他都表現得極為滿足;在波詭雲譎的劉邦統治晚期,他經常稱病杜門不出,行“道引”、“辟穀”之術;他揚言“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處處表現得急流勇退。因此,在漢初“三傑”中,韓信被殺,蕭何被囚,張良卻始終毫髮無損。至此,該讓黃石老人上場了。

張良和黃石老人的相遇如同一場事先策劃的傳奇故事:在張良籍籍無名的時候,他經常在下邳一座破敗的橋上孤獨漫步。有一天,應該是傍晚吧,張良無意之中意外地看見一個仙風道骨的老者。他徑直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鞋甩到橋下,挑釁似的對張良說:“小子,去把鞋撿上來!”張良有些驚訝,最後還是強壓怒火,把鞋子撿了回來。誰知那老者得寸進尺,竟要張良替他把鞋穿上。張良想,既然已經把鞋撿了上來,就替他穿上吧。老人把腳伸出來,看着張良乖乖地給自己穿鞋,滿足的表情在臉上流露出來,最後老人笑着離去了,把張口結舌的張良落在了橋上。

(趣讀史記)黃石老人:因為你需要,所以我存在 - 天天要聞

老人走了半天之後卻又突然返回,很突兀地說道:“你是個好孩子,看你還有些前途。這樣吧,五天以後天剛亮時,你來這裡見我。”

五天之後,曙色初現,急匆匆趕到的張良,發現那老者已先行來到,還沒站穩,他就聽到了那老人的不滿:“沒想到你和老人約會居然好意思遲到!”老人留下一句話之後憤而離去:“五天以後再來吧!”又是五天之後,儘管起了個大早,但張良遲到依舊,老人依然是那句話:“五天之後再來吧!”這次張良學乖了,他不到半夜披星戴月地趕到橋上,如同地下黨接頭。還好,這次總算早來了一次。過了一會,老人也來了,這次終於露出了笑容:“早就應該這樣啊!”

在暗淡的月光之下,那老人如同變戲法一樣拿出了一部書:“這是部奇書,掌握其要領,完全可以當帝王的老師。我料定你十年以後就會有大的發展。小夥子,好自為之吧!”最後,老人又補充道:“十三年後,別忘了到濟北見我,我就是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

(趣讀史記)黃石老人:因為你需要,所以我存在 - 天天要聞

從此,張良精研兵法,果然在十年之後找到了用武之地。劉邦為他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他的文弱之軀可以抵得上千軍萬馬,在劉邦的心目中無人可以替代。在和老人闊別十三年之後,機緣巧合,張良果然因公事來到濟北,那時他正跟隨劉邦外出視察,路過濟北的谷城山,意有所感,心內惆悵不已,十三年前的雲煙往事突然湧上心頭。他蒼茫四顧,果然見到谷城山下那塊醒目的黃石,他不管不顧地奔向黃石,畢恭畢敬地將黃石取回,從此奉若至寶,須臾不離。後來他去世之時,還特意留下遺言,要求將黃石和自己一起安葬。於是,黃石老人就成了一個永遠傳誦不已的神話。

(趣讀史記)黃石老人:因為你需要,所以我存在 - 天天要聞

【個性點評】漢初開國三傑中,只有張良獲得了善終。張良的水平和謀略不僅僅體現在運籌軍國大事上,更體現在其防患未然的自我保護之上。一個關於黃石老人的傳說,就是他的智商和情商明顯高於韓信和蕭何的具體表現。黃石老人來無影去無蹤,神出鬼沒,除了張良之外沒有第二個目擊證人。可是到最後,神話卻來了個現實的結尾,張良假戲真做地弄來了個黃石作為物證,以此證明自己從前所言句句為實。雖然這是張良缺乏自信的表現,但這塊黃石卻巧妙地補足了張良所編造的黃石老人傳說的缺憾。這塊石頭的出現,為張良提供了物證,同時也幫張良完成了自我神化。面對天助的神人,凡夫俗子豈可嫉妒?因而,最終張良得以全身終老。因為需要,所以存在,黃石老人是個實用主義的標本。司馬遷曾說他自己看到過張良的畫像,貌如美女。不僅外貌,看來張良的心思也同女子一樣綿密。男人女相,大富大貴之本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四川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其人口歷史經歷了很多變遷,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變遷事件:1. 史前時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區活動,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遺址等。2. 古代:自秦漢之後,隨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澇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長相對緩慢,人
無論男女都應該管住下半身,萬一有疏漏,後果必然是禍事臨門 - 天天要聞

無論男女都應該管住下半身,萬一有疏漏,後果必然是禍事臨門

在北宋的揚州府有一個叫謝洪的小地主,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在鄉下的縣城裡也算是一個小土豪。謝洪有一個族兄叫謝海,二人關係不錯。謝海有一個情人賈氏,而且還是有夫之婦,二人暗中勾搭成奸,這個婦人長的很漂亮,尤其那事讓謝海十分迷戀,謝海常常在謝洪
考場舞弊?後果驚人!揭秘人頭落地的真實教訓 - 天天要聞

考場舞弊?後果驚人!揭秘人頭落地的真實教訓

一樁晚清科場案揭示的清代科舉FuBai現象前言科舉制度是東方大國古代選拔官員的一種選拔制度,延續了1300多年,其中清代科舉制度更是嚴格而龐大,也是東方大國封建社會的一大特色。在這個看似公平而公正的制度背後,卻隱藏着許多不為人知的Nei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