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建黨100周年,也是周恩來總理逝世45周年。
周恩來總理一生的豐功偉績,是任何語言都是無法評價的,怕評價的少了,評價的片面了。
有人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但是假如沒有周恩來總理,可能就沒有共產黨。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出生在江蘇淮安,在小學時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願志,當時校長聽後稱讚:"偉哉!周公!"
1913年被南開學校錄取,被學校創始人稱為"宰相之才",1921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周恩來總理50多年的共產革命生涯里,與我黨的建立、發展、壯大功不可沒,同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勝利以及新中國的建設密不可分。
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了黨和人民,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一顆璀璨巨星,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一面不朽旗幟。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彌留之際,周恩來留下了三條遺囑:
1、公布自己病情發展情況,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測。
2、追悼會力求簡單,毛主席可以不必參加,由鄧小平同志主持悼詞;
3、將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國的江河大地上。
一、病情情況
無論是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還是和平建設的年代,周恩來總理總是把工作放到第一位,有時他可以連續幾天幾夜不休息,但某種程度上,高強度的工作也累垮了他的身體。
有統計顯示,在1974年1月到5月的139天中,每日周恩來總理工作時12-14小時有9天;14-18小時有74天;19-23小時有38天,連續工作24小時有5天,工作12小時以內的只有13天,可謂工作狂人。
(一)心臟病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每天沉着的精神壓力和超負荷的工作強度,嚴重損害了周恩來的健康,透支着他的生命。
1967年2月,周恩來被查出患有心臟病。有一次,他對愛人鄧穎超說:"我一到早上8點,精神頭就不行了,手也一直發抖。"
1971年.周恩來總理兩次出現心絞痛,病情十分緊急。心臟出現異常後,周恩來經常需要吸氧,辦公室都有醫生和護士在旁,隨時準備搶救。
(二)痛失愛女
周恩來總理一生無兒無女,不過他有一個養女叫孫維世,是革命烈士孫炳文的女兒。
1927年,孫炳文被蔣介石下令處以腰斬,臨行前孫炳文高呼"我今就義亦從容"。孫炳文的妻子逝世之前也囑咐孩子們"莫將血恨付秋風",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孫維世五歲就參加了革命,給革命戰士送信或燒毀信件。
孫炳文和周恩來總理經常討論革命大事,孫維世就在門口望風放哨,注意有沒有生人接近。
孫維世每次見到周恩來夫婦時都會親切地叫"周爸爸"、"小超媽媽",膝下無子的周恩來夫婦十分喜愛她,視如己出。
在孫炳文就義以後,周恩來決定正式認孫維世為自己的養女。
孫維世長得很漂亮,被稱為"紅色公主"、"延安四大美女";也很有才氣,是新中國戲劇的奠基人,新中國三大導演之一。
因為她生性耿直、嫉惡如仇,拒絕了林彪的求愛,後來又得罪了江青,引來報復。
1968年3月1日,孫維世被江青誣告為"蘇修特務",一群人把她抓起來打得遍體鱗傷。
為了阻止周總理的營救,江青沒有把她直接關進監獄,而是秘密關進了北京公安局的一個看守所里。
1968年10月14日,年僅47歲的孫維世被活活打死,死後的孫維世全身赤裸、渾身布滿傷痕,冰冷的銬鐐緊緊地鎖着她的四肢,據說頭顱中還被插進一根長長的釘子。
10月17日,周恩來得知養女離世的消息後大驚,他強忍着悲痛揮筆批示:"自殺或滅口,需要調查!""應該予以解剖,以證實死因。"
可江青一夥公然違背周恩來的指示,直接將孫維世的遺體火化了。周恩來得到消息之後拍案而起說:"太不像話了,怎麼能這樣對待革命烈士的遺孤!"他陷入了沉思。
四十年前,孫炳文為了革命慷慨赴義;四十年後,這慘絕人寰的悲劇又在他的女兒身上重演。
後來,在周恩來夫婦的通信中,至少出現了8次孫維世的名字,可見他們對女兒的念念不忘。
白髮人送黑髮人,周恩來夫婦的內心蘊含了多少的痛苦和酸楚。
(三)罹患癌症
1972年5月,周總理被確診患膀胱癌,每天都便血。但他仍帶病工作,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2小時以上,住院時也如此。
1973年3月,吳階平和其他兩位醫生定下了治療方案。治療時,他們發現了癌症的病灶,這個病灶只有綠豆大小,他們迅速用激光槍灼掉了病灶。
大家覺得病灶沒了,病情可能會被控制住了,他們十分的高興,但複查的時候,才發現周總理的癌症已經全面轉移了。
1974年,病情開始惡化,周總理每次小便都要忍受巨大的痛苦,有時疼的他握緊雙拳,閉目咬牙,堅挺過去。
1975年12月,病情進一步加重,周總理開始進入昏迷狀態。醫療專家們感到他已經進入了人生最後的階段。
1975年12月7日,周總理突然昏迷過去,值班醫生嘗試很多辦法都無法喚醒他。值班醫生趕緊把所有醫護人員都叫到病室,專家檢查後發現他的氣管里有粘稠的痰液堵住了呼吸道,導致大腦缺氧而昏迷,最後用儀器吸出了痰液,周恩來這才醒了過來。
因多次手術,周總理身上插滿了管子,紅的流淌着血,黃的流淌着膿,無色的流淌着腹水,有的管子是為了外排,有的管子是把血液、營養送到體內,樣子令人十分心疼。
因身上的管子太多,導致周總理翻身也十分困難,此時總理遭受的病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看着總理痛苦的模樣,醫生們只能用止痛劑來減少周總理的痛苦。可是人體是有抗藥性的,輸了一陣後,止痛劑也沒了作用。
有時劇痛襲來,周總理疼地全身顫抖,他臉色從蠟黃變成暗紅,渾身的汗珠也一直往下流。這個時候,周總理咬牙挺着,他的眼睛死死盯着天花板,一聲不吭。
有一次他在睡覺,一陣劇痛讓他醒來,他艱難地睜開了眼睛,問旁邊的護士:"我喊了沒有?"
護士回答說:"您沒有喊,但如果您感到疼,那就請喊出來吧,沒有關係的。"可他卻搖搖頭。
有一次,周恩來總理實在覺得太疼痛了,他輕聲把醫生叫到身邊,痛苦地說道:"張大夫,我太疼了,我想哼幾聲,行不行?"
張醫生的眼淚瞬間涌了出來,他說:"總理,您想喊就喊出來吧,喊出來也能緩解一下痛苦,您別再拘束自己了!"
張醫生說完,趕緊走了。因為他明白,如果醫生都哭了,這代表他們的治療也無能為力了。
這一刻,大家也明白了:周恩來總理之所以不願意喊出來,是不想讓別人分擔他的痛苦。
在生命最後的階段,周恩來總理也時刻關心着國家大事,他與鄧小平、葉劍英也進行了多次談話。
有一次,他囑咐葉劍英說:"絕不能讓權力落到他們手裡。"葉劍英自然也明白話中的意思。
葉劍英出來後,把周總理身邊的衛士叫到跟前,嚴肅地給他們講:"你們準備好紙和筆,全天守在周總理身邊,總理把很多事都放在心裡,在他最後時刻所講出來的話,你們一定要記下來。"
然後周恩來最後幾天始終沒說什麼,他緊閉雙唇,絕口不談政治,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那張白紙上隻字未寫。葉劍英看着白紙,眼中泛着淚花,說道:"總理的一生真是顧全大局啊!"
周恩來總理每天都要了解國內外情況,以前是自己看報紙和各種文件材料,病危之後則是由身邊人員念給他聽。
周恩來已經時日無多,"四人幫"依舊通過報紙誣告、攻擊他。如果把報紙內容如實念給他,肯定會對他的身體和精神造成打擊。大家因此十分擔心。
最終大家商量了很久,做出了個決定:"新的報紙就不給總理讀了,把之前舊的報紙改改日期,念給總理聽。"這個"善意的謊言"一直持續到周恩來去世。
但有一天給周總理念的報紙是完全真實的,那就是1976年元旦那天的報紙。
這天早上,虛弱疲憊的周總理聽到了廣播電台的聲音,他聽出來是元旦的廣播。他讓工作人員將當天的《人民日報》立刻念給他聽。
這一回,工作人員不敢讀"假報紙"了,念了剛送到的新報紙。報紙里有毛主席寫的兩篇詩,當周總理聽到毛澤東寫的"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時,他的嘴角露出几絲笑紋。
重病中的周總理十分喜歡這兩句詞,工作人員也多次念給他聽,聽到工作人員的讀音念錯時,他還會耐心地糾正,有時聽完後他還會輕微地笑笑,偶爾還談論幾句。
一天晚上,周總理對守在身邊的醫生說:"自己的身體情況我了解,現在病已經發展成這樣了。我實在是不想再麻煩你們了,你們也應該去真正需要你們的地方,為更多需要你們的人治病。現在我想回家,唉,已經出來兩年多了,真想回去啊!"
但很快,周總理閉口不提回家的事了,因為他知道這個請求會讓醫務人員為難。
1月7日,周總理的情況急轉直下,長時間都處於昏迷狀態,當晚11點,周總理才從昏迷中蘇醒。
周總理慢慢睜開雙眼,看着身邊的醫生,用微弱的聲音留下了人生的最後一句話:"我這裡沒有什麼事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其他生病的同志吧,他們更需要你們。"此時周總理講話已經不清楚了,但大家都能明白他的意思。
周總理說完這句話,就一直睜着眼睛,盯着門口方向,一直到晚上12點,大家趕緊通知了鄧穎超同志。
警衛們還以為周總理的病情好轉了,他們情不自禁地為總理高興,可醫生們卻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
1月8日早上,張醫生見周總理臉色灰暗,口唇也變得青紫,他覺得情況不好,當即決定通知所有專家到場。
主治醫生和專家到場後,他們立刻提出要給周總理治療,並要張醫生向周總理報告,需要徵得他的同意。
張醫生彎下身子,貼着周總理右側的耳朵,提高聲音說:"總理,您的氣管已經被痰液堵住了,導致氧氣進不去,情況十分危險。我們請求從您鼻孔插一根橡皮管,把黏痰吸出來,再輸入大量氧氣,您同意嗎?如果同意,您就請睜一下眼睛、或者點一下頭。"
張醫生說話的時候,滿屋的人都屏氣靜息,關注着周總理的反應。
這時,總理緩緩睜開了眼睛,慢慢地點了一下頭,向醫生表示了同意。
醫生迅速將準備多時的橡皮管準確地插進了周總理的右鼻孔,然後用儀器開始吸痰,但吸出的痰液量並不多。
醫生果斷地用稍粗一點的管子插入氣管,開始輸氧。一旁的醫生也趕緊做心臟按摩,大家想方設法挽救周總理的生命。
搶救時,張醫生一直握住周總理的右手,但他感覺到周總理的脈搏越來越弱,心電儀上的曲線也發生了明顯變化,數值從60一下降到了40,沒有幾秒,就掉到20,最後變成了一根直線,脈搏也停止了。
搶救工作又進行了10多分鐘,但仍舊不見效果。
至此,吳階平醫生同周圍的幾位專家討論了很久,最終宣布:可以停止搶救工作了,把周總理身上的管子全部撤掉,給總理遺體收拾乾淨,用新床單把總理蓋起來。
還沒等吳階平說完,整個房間爆發了哭聲,大家邊哭邊喊:"周總理,請您醒醒啊。"
一旁的鄧穎超放聲大哭,她摸着周總理的臉頰,輕輕地吻了一下他的額頭說:"恩來,你走了。"
二、悼會致辭
1976年1月8日早晨,周總理離世。當時的警衛局副局長立即向毛主席的護士孟錦雲傳達了這個沉痛的消息。
當時小孟想着毛主席一夜未睡,現在告訴他這個噩耗,萬一他情緒波動,心臟病複發怎麼辦?但這畢竟是國家大事,必須要告訴主席。
下午三點多鐘,政治局發出訃告。這時主席已經醒了,精神也可以,小孟就決定把這個大事婉轉地告訴主席。
下午是小孟給主席讀書念報的時間,小孟先讀完了其他內容,稍停頓了一會兒,她拿起來訃告,用低沉緩慢的聲音宣布了周總理醫治無效,與世長辭的消息。
毛主席正在閉目聽報,當聽到周總理去世的消息時,他忽然睜開眼睛,望着小孟,一會兒,他緩了過來,對着小孟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後他雙眼緊閉,眼窩中流下了淚珠。
小孟見到毛主席掉眼淚了,她強忍很久的悲傷也終於釋放了出來,也跟着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念完剩下的內容。
主席全程沒有一句話,但他的眼淚一直在流淌着,淚水留下了臉頰,也流進了脖頸。
當天下午,鄧小平將悼詞草稿送給毛主席批示。第二天一早主席便批准了,想必當天晚上,主席一定思緒萬千,他的批准也象徵著兩個偉人並肩作戰半個多世紀之久的歷史畫上了句號。
此時的毛主席想要參加追悼會,但他此時已經疾病纏身,無法走路。他安排人送來了一個花圈,放在了周恩來總理的遺像旁,通過這種方式向老戰友告別。
1976年1月15日的追悼會上,極少表露感情的鄧小平同志在念到"我們的總理"時哽咽了,接着他用洪亮的聲音說:"周恩來同志的一生,是為共產主義事業光榮戰鬥的一生,他是我們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
追悼會完畢後,鄧穎超走到靈柩旁,她打開總理的骨灰盒,流着淚深情地說道:"請安息吧,恩來!"話音剛落,在場的人群又爆發出一片哭聲。
當天晚上,執行撒骨灰任務的同志們登上了飛機。72歲的鄧穎超被眾人攙扶着,她顫顫巍巍地向飛機揮手,也是向她的愛人、戰友作最後一次告別。
三、魂牽九州
1976年1月15日,紀念周恩來總理的追悼會結束後,北京街頭早已站滿了送行的群眾。他們從廣播和報紙上得知了周恩來總理的骨灰將要撒掉,自發地來到這裡送總理最後一程,令人感動。
當天晚上8點15分,一架飛機載着周總理的骨灰的飛向天空,然後分別在北京城區上空、北京密雲水庫上空、天津上空以及山東的黃河入海口撒掉了總理的全部骨灰,共用4個多小時。
第1把骨灰撒北京
1918年夏天,周恩來與父親在一起在北京生活,這是他與北京的首次結緣。
一年之後,五四運動爆發,周恩來作為先進知識分子參加了革命運動,他與革命戰友們一起輾轉在北京、天津之間,在天安門前留下了足跡。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在北京工作27年,他與這座古老的城市和人民朝夕相處。
在北京,他召開了無數次重要集會;他為北京市的城市改造付出大量的心血,為我們留下了頤和園、故宮、恭王府、正陽門等寶貴的歷史文化遺迹,同時也讓這座古老的城市煥發出現代的生機。
在這裡,他帶領全國人民完成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建設目標。文化大革命爆發後,他苦苦支撐,盡量減少"文革"造成的損失,他同林彪、江青集團進行了各種形式的鬥爭,起到了控制和穩定局面的重要作用。
第2把骨灰撒密雲水庫
(如今的密雲水庫)
周恩來總理曾說過:"我一生最關心兩個事,一個天上,一個水利。"
何為"天上"?建國之初,國外勢力多次企圖顛覆我國政權,通過"兩彈一星"的研發和航天技術的發展,我國的軍事力量對西方列強起到了極大震懾作用,使得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何為"水利"。近代經歷了百年混戰,我國水利基礎極度薄弱,乾旱、洪澇頻發,天災一旦發作,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農業完全看天吃飯,而工業、服務業發展也極度受限,今天修的設施,過一陣大水直接沖沒,因此興修水利迫在眉睫。
建國之前,北京嚴重缺水,為了改善局面,周恩來總理先後主持了周邊4個水庫的開發建設,其中密雲水庫規模較大,周恩來總理付出的心血也更多。
從地形勘探、大壩選址,再到方案設計、建設施工都離不開周恩來總理的調度指揮。
建設時,周恩來總理多次強調:"既要保證速度,更要保證工程質量,要把工程質量看做頭等大事。"
就這樣,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密雲水庫建成了,能蓄水43億多立方米。在我國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建設密雲水庫是世界矚目的壯舉。
第3把骨灰撒天津
1913年開始,周總理在天津先後在南開中學、南開大學讀書,自此他與這座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天津的5年多里,他組建革命團體,組織領導反帝反封建的鬥爭,帶領革命戰友參加了"五四運動"。在這裡他和自己的另一半鄧穎超同志相識、相知和相愛。
某種意義上,天津是周總理革命和愛情孕育的地方。
第4把骨灰撒黃河入海口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周恩來總理12歲就離開了家中,生前也無數次表達過他對母親的熱愛和懷念。
他希望死後將骨灰撒進母親河,一是為了報答生他、養他的母親,二是為了回報大地、回報祖國。
他生前為人民服務,死後骨灰撒向祖國的山水大地,落在田野上,作為植物的肥料,落在水中,可餵魚蝦,生生不滅。
結語:周恩來總理的一生,為中華之崛起、為人民之幸福、為祖國之富強,真的是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周總理一生無私奉獻、天下為公的高尚人格,永遠為後世景仰,千古名相,不足以讚譽周總理之功績。
參考資料:《360百科-周恩來》、《360百科-孫維世》、《領袖人生紀實:周恩來人生紀實》、《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周恩來逝世前後的日子》2016年2月29日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