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聯盟電競賽事的未來光明嗎?

全球生命力最旺盛的電競賽事迎來了大改。

:陳文健

6月11日,拳頭官方發布文章《英雄聯盟電競賽事:為了更光明的未來》,文中頭公布了第三個英雄聯盟國際賽事、全新的國際賽事名額分配、整合後的五大賽區等等舉措。而這已經是2024年開年以來拳頭髮布的第三篇關於英雄聯盟電競賽事的文章。

拳頭對英雄聯盟電競賽事的改革早有預兆,2023年4月,拳頭髮布文章《拳頭遊戲打造體育的未來:商業化》。
彼時,拳頭頂着電競入亞、入奧的大討論,明確表示電競未來或許會是新的體育形式,但它的本質仍是遊戲,它需要與遊戲結合地更加緊密。到了今年3月,拳頭便宣布在英雄聯盟電競賽事中推行grp計劃——遊戲將與賽事的參與者分享道具收入。
實際上,這一點在拳頭的另外一款電競產品無畏契約中已有揭示——對特許經營制的揚棄、遊戲道具分成與電競俱樂部的綁定等等。當下英雄聯盟電競賽事所做出的調整也正在大方向上朝無畏契約的賽事模式靠攏,此前拳頭遊戲電競業務總裁john needham也曾親口承認過這一點。
而英雄聯盟電競賽事對無畏契約這位後來者的模仿釋放了某種信號,即英雄聯盟的全球電競生態已嗅到了危機。
具體來看,本次英雄聯盟電競賽事的改革大致可以分為兩點:全新的國際賽事以及重新調整後的五大賽區,其餘的細枝末節皆圍繞這兩點展開。
自2025年開始,英雄聯盟電競體系將在3月份舉辦一個“橫跨各個賽區的全球賽事”,五大賽區將各有一支隊伍參與其中。這與首屆msi的規模十分相似。
在此基礎上,往年的賽程安排必然要做出變動,因而此前流行於各大賽區的春、夏季賽將成為歷史,它們將被統一的三個賽段所取代。第一賽段將決定各大賽區參與新賽事的名額,第二賽段是msi的“前哨戰”,第三賽段以及賽段的年度總決賽則為全球總決賽篩選種子,其中msi的舉辦日期延至7月份。
同時,為了給新賽事帶來更多看點,今年lpl夏季賽實行的“無畏徵召”模式將適用於新賽事和新賽區的多個階段。
談及新賽區,拳頭此次終於對競爭力較弱的北美賽區以及各外卡賽區動手了。在拳頭的規劃中,美洲賽區將分為南北兩個大區,北美賽區lcs為北區,巴西賽區cblol則為南區,同時每個區都將由6支現有的隊伍組成,並會根據地理位置各併入一支來自拉美賽區lla的隊伍,同時每個區還會為次級聯賽預留一個升降級席位。
在太平洋的另一邊,亞太地區的各個聯賽也將整合為一個包含8支隊伍的新聯賽,但目前亞太賽區的合作模式以及升降級機制尚未有詳細披露。
全新的國際賽事和五大賽區意味着國際賽事的名額分配也將迎來調整,但大體上與英雄聯盟電競賽事近一年的思路相近:
“每個賽區將在新的國際賽事中獲得一個名額、在季中冠軍賽中獲得兩個名額、在全球總決賽中獲得三個名額。此外,季中冠軍賽的冠軍隊伍和成績第二好的賽區仍將為自己的賽區額外贏得一個全球總決賽名額。”在此基礎上,獲得額外名額的隊伍將進行bo5單敗淘汰賽,勝者入圍全球總決賽的正賽階段。
毫無疑問,上述這些改動必然給小修小補多年的英雄聯盟全球電競生態帶來活水。
首先,新賽區中各地區聯賽的合併帶來了隊伍規模的精簡,並且從某種程度來說,亞太賽區與美洲賽區本身就是小型的國際賽事,更精鍊的隊伍規模和跨地區的賽事對抗意味着更高的觀賞性和競技水準。
並且各外卡賽區的合併也頗有種抱團取暖的味道。對於各賽區而言,合併將會帶來更多的曝光和商業上的可能性,甚至說電競基建落後的外卡賽區還能通過合併的機會汲取到更多壯大本土電競行業的營養。而站在拳頭的立場來看,將此前繁雜的外卡賽區進行統一化的管理也削減了自身電競團隊的開支並提升其效率。
同時,合併賽區配合此前拳頭提到的grp計劃,遊戲內的分成將會聚焦到更少的頭部隊伍當中,這既能提升各俱樂部的積極性,也能通過實打實的經濟扶持一定程度上避免頭部隊伍被“軍備競賽”所拖累。
更重要的是,賽區合併還會打破英雄聯盟曾堅持的特許經營制,後者隨着時間的推移愈發成為各聯盟部分隊伍“擺爛”的底氣,當資本熱錢消退,這些躺在功勞簿上的隊伍損害的是整個英雄聯盟電競生態。
其次,在五大賽區內部,多賽段加賽段年度總決賽的改動拔高了聯賽的的整體性,並進一步提升了聯賽的連貫性與含金量。同時,“無畏徵召”模式的加入以及其在國際賽場上的應用,則提升了聯賽的競技水準與觀賞性。
而在國際賽事層面,新的國際賽事使得英雄聯盟電競賽事幾乎能夠覆蓋到一整個自然年,連續不斷的賽事將會進一步提升賽事觀眾的粘性,並強化英雄聯盟電競賽事的品牌價值。
但冷靜下來思考,如此“勢大力沉”的改革勢必會傷害部分人的利益,況且“是葯三分毒”,其中的部分改動同樣會帶來負面影響。
在國際層面,全新的國際賽事該如何打響招牌?面對連續且長時間的賽事,無論是觀眾還是選手都會有所取捨,那麼獎金池很可能不高、參賽隊伍數量少、不與其他國際賽事緊密結合的新賽事大概率不會成為選手及觀眾的頭號選擇。
而站在整個英雄聯盟電競生態的角度去思考,拳頭通過此次改革幾乎將官方賽事填滿了日曆表,這對於第三方賽事同樣是個打擊——推遲到7月份的msi與如今最重磅的第三方電競賽事沙特電競世界盃相衝,俱樂部該如何抉擇?
在賽區層面,改革帶來的負面影響被拳頭寫在了文章的最後:“簡而言之,我們目前有太多頂級聯賽隊伍,無法實現可持續的支持。”
北美賽區lcs的各支隊伍在進入英雄聯盟電競生態時都花費了一筆價格不菲的席位費,而在賽區合併後,必然有部分隊伍將會失去席位。外卡賽區的隊伍們也同樣會面臨“裁員危機”,對此越南賽區vcs的記者黎富安(lê phú an)便表示:“諸多觀眾和從業人員無法完全接受。”
而這種精簡或許將不僅僅局限於亞太賽區和美洲賽區,拿lpl來說,前些年高歌猛進的聯盟化使得lpl有着英雄聯盟全球電競生態中最龐大的聯賽規模,近些年lpl賽程過於漫長、地域化推行難度大、“擺爛”隊伍多導致觀賞性下降等問題逐漸浮現,因此lpl進行精簡也並非空穴來風。
但總而言之,聯賽規模精簡以及此次改革所帶來的短痛都是為了英雄聯盟電競生態的長期發展,而這也正如拳頭此次文章標題中所提到的:
一切“為了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