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教育很多的家長都非常擔心孩子的學習,不僅僅變着法的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而且為了進入好學校可以說擠破了腦袋。說實話現在好學校越來越難上了,不光是對於大學生而言,好的小學和初中、高中競爭都是非常的激烈。
教育資源的分化又導致受到的教育良莠不齊,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在一個省份或者地區內,好的教育資源就集中在機所學校。考上985和2111大學的也是在集中在這些學校,其他學校雖然也有,但是數量上還是差得很多。
教育資源的集中和分化,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並不是一件好事。
一.寒門難出貴子
現在能從偏遠落後地區考出來的學生可以說越來越少,整體比例在不斷的下降,並且考上好大學的更是少數。是這些孩子不夠聰明嗎?教育資源的過度分化,導致他們受到的教育就不是優質的教育,再加上家庭經濟條件較差。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使他們無法考出來的主要原因。
很多的孩子回家以後第一件事並不是寫作業,而是先去幹活和做飯,做完飯之後可能還要照顧父母。因為他們的父母可能會有殘疾,等這些工作忙完之後才去寫作業,甚至幹活的時間更長。這樣的環境怎麼能夠安心的學習呢?
其實早年間有一個節目叫做《變形記》,講的是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互換身份的故事,那裡面就是農村孩子的真實生活狀態。每天被農活和生活佔去大量的時間,哪有時間好好的學習,還有一些是家裡真的貧困,真的沒有錢上學。
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村和大山裡面的孩子想要走出來真的非常的難,相比於大城市的孩子受到的教育,教育質量不僅很低而且生活還得不到保障。
有些孩子放在當地的農村學校可能是第一,但是到了縣城或者省會,就會變成倒數第一。教育資源的高度不均衡,讓這些孩子與優質教育無緣,當然他們也沒有這樣的經濟能力,上不起這樣的學校。
而反觀大城市的有些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擁有最好的資源,即便沒有考上頂級名校。考上一般學校的概率也要比偏遠山區的孩子幾率大得多,馬太效應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的傳遞下去的。
有錢人在大城市給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優勢和資源一代代的向下集中,畢業之後再去出國,出國回來就能夠找到高薪的工作,有錢的人只會越來越有錢,反觀窮人會越來越窮。
這樣殘酷的現實正在生活中不斷地上演,未來還有可能越來越多。
二.有好的解決辦法嗎?
說實話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這個問題是沒有解決辦法的,尤其是醫療和教育資源都是高度的集中。而教育和醫療資源高度的集中的地方,基本都是一線城市,這些城市經濟首先就發展的很好。
經濟好的同時又能夠反過來促進教育的發展,兩者之間形成一個正向循環,久而久之就和其他的城市拉開差距了。
現如今南北經濟差距越來越大,北方城市除了一個北京以外,其餘的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南方城市可以說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都要比北方城市高出好幾個等級,經濟發展起來手裡有錢了,其餘的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
但是要發展談何容易,這些南方城市底子好並且資源相對集中,發展了這麼久優勢越來越明顯。北方城市想要趕上,估計在短期內很難實現,並且在長期內也很難。
人家手裡有錢了就能夠高薪聘請好的老師,好的老師又能夠集中教育資源在培養好的學生,整體都是一環扣着一環。有些學校條件太差,留不住好的老師,而有高學歷的老師更是不願意來。這樣的情況在醫生這個行業也是一樣的,畢竟人往高處走,這種事情國家沒辦法限制。
像一些一線城市的頂級中學,基本上老師都是碩士或者是博士學歷,而且清一色名牌大學畢業。清華北大都是家常便飯,這種優質資源在小地方怎麼能夠集中的起來,排除一些極端個別情況外,誰會考上清華還會到老家的偏僻地方。
考出來就是為了改變命運,而要想改變命運又是赤裸裸的金錢掛鈎的,貧困家庭的糟糕狀況一切的源頭就是因為錢,沒辦法社會就是這麼現實。
三.寒門學子要怎麼辦?
除了好好學習真的沒有其餘的方法了,整個社會分化的其實很厲害,有些頂級私立學校上的課和普通公立學校都不一樣。人家上完之後還要報各種補習班,有些都是頂級大學畢業的一對一輔導,效果比一般學校的老師肯定要好得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普通學校的孩子更要加倍努力,不過好在現在一些地區能夠收看網課,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彌補教育資源的不集中。
很多人因為不公平都在強調公平,但是放眼全世界以及整個人類歷史,絕對的公平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能夠實現相對的公平就已經實屬不易了,更不要說絕對的公平這種理想化的狀態。
所以說與其抱怨還不如自己加倍努力,即便考不上頂尖大學,考上個一本大學獲得機會也要比一般大學要多。
要知道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在沒有資源和背景的情況下,再加上家庭的經濟能力很有限。說實話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如果考不好真的會影響你的一生,這話真的是不誇張的。
努力不一定成功,可最起碼能夠看到一線希望。
本文完,喜歡就點點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