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刷短視頻看到個說法挺有意思——把地球45億年歷史壓縮成24小時,人類文明史不過占最後0.1秒。這麼一尋思,我太爺爺的身份證號都能忘,還操什麼百年後的心?
你看敦煌莫高窟那些供養人畫像,當年哪個不是砸錢求流芳百世的主兒?現在連他們叫王二狗還是李翠花都考據不出來。互聯網時代更絕,去年全網爆紅的"耶叔"、"退退退"大媽,現在誰還記得?咱們這點破事擱時間長河裡,連個浪花都算不上。
最近看《世說新語》發現個妙人——西晉張翰。秋風一起就辭職回家吃蒓菜羹鱸魚膾,別人問"你就不考慮身後名嗎?"他說:"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這不就是古代版的"關我屁事"哲學么?
現在人活得累,本質是把人生當考試了。朋友圈點贊當平時分,KPI當期末考,買房買車當升學指標。要我說不如改成遊樂場模式:有人愛坐過山車追求刺激,有人就喜歡旋轉木馬歲月靜好。關鍵是你得清楚自己買的什麼票,別排着碰碰車的隊,眼紅人家跳樓機的尖叫。
前陣子重讀《莊子·至樂篇》,裡面那個空骷髏說:"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死了就不用還房貸、不用寫周報、不用應付丈母娘。這麼想是不是頓時輕鬆?反正最終都會註銷賬號,不如趁在線時把體驗值拉滿。
建議各位試試"百年視角":眼前讓你焦慮的事,放在生命終點回看還重要嗎?老闆今天的臭臉,十年後就是記憶里的模糊馬賽克;錯過的那班地鐵,二十年後連段子都算不上。就像打遊戲,明知遲早要關機,該放的技能還是得痛快甩出來。
說到底,咱們都是宇宙大廠的體驗版用戶。有人氪金買皮膚,有人專註刷成就,但系統遲早要停服更新。既然如此,何不像大理民宿老闆養的邊牧,該追蝴蝶追蝴蝶,該曬太陽曬太陽?畢竟狗生信條就一條:汪的時候盡興,走的時候瀟洒,哪管身後貓狗論壇怎麼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