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3/03
導語
穩態月銷過兩萬,再談未來該如何。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李思佳
編輯丨嚴旭霞
“你說,新勢力造車的格局已定了嗎?”
剛剛過去的周末,如往常一樣,今天文章的主角紛紛按時公布了2月成績單。或許,是礙於春節假期的緣故,大多數品牌仍未恢復到正常的水平線之上。
而開篇的那句話,成為了心中最大疑問。
思考片刻後,我給出的答案儼然集中在:“首先,從整個大盤來看,新勢力造車陣營基本上不會再有新選手加入了;其次,內部競爭之中,一線梯隊與二線梯隊的劃分正變得愈發明顯,2萬輛則是十分關鍵的枯榮線,達不到便會陷入到掙扎之中。”
無論承認與否,情況就是這般嚴峻。
順勢,帶着上述標準,剖析大家的終端銷量。沒有任何意外,手握星願、e5、星艦7幾大爆款產品的吉利銀河,再次以76,132輛的表現,牢牢位居細分榜單的第一位。
按照開年展現出的狀態,年銷衝擊百萬板上釘釘。
與之類似,憑藉mona m03與p7+的穩定輸出,2月的小鵬再次賣出了30,453輛新車。從陷入泥潭,到觸底反彈,這家新勢力造車真的令人眼前一亮。
而上周,經過大改的全新g6正式亮相,加上官圖已經發布的g7,以及箭在弦上的全新g9,包括p7的繼任選手……位於10萬元-30萬元的價格區間,小鵬儼然發起了一場飽和式攻擊。
反觀理想,進入2025年以來的輸出,並沒有想象中的猛烈。至於背後的原因,l系列遭遇重重圍攻,無疑佔據了很大的比重。
可以預見的是,如此狀態將會成為常態。
而隨着i8的走向台前,這家新勢力造車選擇再戰純電。接下來,究竟能取得怎樣的戰果,相信大家都很關注。
畢竟,年銷70萬輛的海口已經誇下。
第四位的零跑,一如既往的穩定。手握c10、c11、c16三款深受主流消費者喜愛增程與純電“雙線並行”的suv,讓零跑有了長期站在單月2萬輛以上的底氣。
上周,位於北京,靜態體驗了其又一位新選手b10。不吹不黑,又是一輛極具爆款潛質的產品。
眼下的零跑,正在將“便宜量又大”詮釋着淋漓盡致。當然,今年能不能藉助更多高級別的車型品牌向上,同樣至關重要。
至於鴻蒙智行,2月只售出新車21,517輛。理性客觀的講,預料到其進入2025年以來,礙於產品節奏的問題,會遇到一定的麻煩,但未曾料到情況會特別的嚴峻。
尤其是問界的下滑,值得華為警惕起來。
而上周,有消息傳出,m7、m9的改款節奏全部將提前,加之m8的入場,“大決戰”的意味漸漸呼之欲出。至於智界,r7的異軍突起十分喜人,但享界、尊界的未來,還不是非常明朗。
拋給余承東的極限壓力測試遠沒有結束。
第五位的埃安,2月銷量為20,863輛。不可否認,上周隨着ut上市祭出了一份炸裂的價格,能夠感受到這家新勢力造車今年拚命衝量的決心。
不過,這樣的打法能否延續,依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至於小米,成為了月銷2萬輛的守門員。但所有人必須知曉的是,這樣的成績單僅僅憑藉su7一款產品便得以實現。
炸裂,真的太炸裂了。
而上周四,su7 ultra版的現象級表現,再次位於全行業點燃了一把火焰。足夠出色的產品,匹配上一個超預期的價格,加之雷軍在營銷端的掌舵能力,這家新勢力造車的上限不可估量。
況且,別忘記,su7之後,小米即將打出的兩張底牌,都將是中國消費者更為偏愛的suv。大五座與三排六座的組合拳,更是把“矛頭”直指理想、鴻蒙智行甚至所有新能源品牌。
好了,在逐一復盤過2萬輛以上的幾位選手,剩餘的篇幅則聚焦在幾家二線梯隊成員的身上。
首先,便是2月賣出新車18,738輛的深藍。
在堅定不移的選擇擁抱華為之後,能夠感受到其謀求更大量變的決心。但無可奈何的是,由於目前的主銷產品矩陣,全都聚焦在20萬元以下的細分市場,留給深藍的空間確實有限。
今年,上攻的s09,看似會是破局的關鍵。能否迎來真正意義上的量變,成敗在此一舉。
其次,則是14,039輛的極氪。
不可否認,官宣與領克的合併過後,如果將二者的銷量相加,整個極氪科技集團能夠達到31,277輛,甚至超越小鵬,僅次于吉利銀河。
但拆分來看,擺在極氪面前的痛點仍很突出。
7x迅速熱銷與上量後,001、007受到的影響,明晃晃擺在那裡。反觀x、009包括mix,礙於所處小眾市場,貢獻終究有限。
眼下的這家新勢力造車,感覺就是無法突破那道隱形的銷量瓶頸。而即將入場的獵裝版007,預計又會殺入20萬元-30萬元。
正在進行中的2025年,怎樣解決內部的左右手互博,產品之間做出更為清晰的區隔,以及提升整個團隊的打硬仗的效率,將頗為關鍵。
再者,便是蔚來。
2月,包含樂道的4,049輛在內,這家新勢力造車整體交付量為13,192輛。而今年1-2月,蔚來公司累計銷量為27,055輛,距離李斌口中年度銷量翻番45萬輛的目標,可以說相距甚遠。
試問,面對上述結果,你是什麼感受?
反正,在我心中,直指:“參考2024年年初的小鵬,這家新勢力造車無疑走到了最危險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就在轉瞬之間。”
而隨着無論nio本品牌也好,還是樂道l60,紛紛開始祭出五年免息,儼然暴露出其對新增訂單的渴望,以及巨大的運營壓力。
上周,樂道第二款新車l90的諜戰正式釋放。在不少人眼中,夠大的車身尺寸,baas之後夠低的價格,都令它的前景十分光明。
但還是那個道理,“造車不是狗熊掰苞米,永遠寄希望於下一位。”況且,l90上市與起量的時間,至少要到今年三季度。
“上半年到底怎麼辦?”才是蔚來急需解決的問題。不過,連2019年的至暗時刻都能挺過來,我還是願意相信李斌能找到辦法。
而榜單的最後,則為老生常談的三位“國家隊”選手。嵐圖的8,013輛,阿維塔的5,182,智己的4,237輛。
平心而論,這樣的表現,放在如今的中國車市,真的很難掀起什麼水花。三者,無疑用行動證明了,什麼叫做“背靠大樹好乘涼與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竟然在雙線並行。
好在,得益於糧草儲備的相對豐富與靠山的足夠深厚,它們不斷修正與調整的機會,其實要比大部分新勢力造車要多。
但望向整個大盤,機會與風口是有限的,隨着格局慢慢趨於固化,消費端留給三者的“蛋糕”真的不多了。
2025年,從嵐圖,到阿維塔,再到智己,如果還無法尋求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那麼處境註定會更加艱難。
落到具體執行層面,或許迅速夠到2萬輛的枯榮線很難,但越過1萬輛的及格線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
不然,等待它們的將會是恐怖的深淵……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