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創業者這群人,大部分人並沒有什麼輕鬆和愉快的經歷,最後能活下來的,身上全是疤痕和鮮血淋漓的傷口。
有人說,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加上最近公司業務量大幅下滑,收入開始銳減,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實際上自己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自己哪天,就被公司“降本增效”了。

還有人說,自己今年已經35+,是公司的中層管理者,不上不下。
站在人生重要關口,左右為難,想踏出去,看看創業的水有多深,也想轉行看看。但是,離開公司,褪去身上的光環,又眷戀不舍。
在我看來,這些疑問和糾結的背後,其實關鍵的一環是:歸零心態。

一、什麼是歸零心態?
今天,分享一下我的經歷,也許會對你有所啟發。
以前所有的成本,都有公司兜底,這就是安全感。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會有這麼一天?
你離職了,或者被裁掉了。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
你曾經依賴的,你曾經信任的,你曾經覺得可以支撐你生活下去的支柱,突然倒下。

當安全感突然有一天消失,失去經濟來源之後,你怎麼辦?
必須學會歸零。如果你不能做到“上與君王同座,下與乞丐同行”,心態不扭轉,總覺得自己是明星創業公司,那麼創業是非常危險的。
轉行,換工作也是一樣,很多人總想着我下一份工作收入一定要比上一份工作收入高。
不然,我跳槽不成了傻子了嗎?圖啥呢?
這其實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想法。
那麼正確的決策思維是什麼呢?
你,永遠不應該為了錢而跳槽。
你,永遠不應該為了錢而工作。如果你對更廣闊的海洋有渴望,對自己更強大的能力有信心,就別被恐懼拴住了自己。

二、歸零,也是一種空杯心態。
想象一個玻璃杯倒滿了水,如果我們繼續往裡倒,水會溢出。
歸零心態就是不讓自己的杯子滿到溢出,而是經常傾倒,讓自己有空間去接納新的事物。
要學會忘記過去的成績,放下你所謂的自尊,把自己放到最低,勇於去嘗試。

人要有歸零的勇氣。不怕推倒重來。
很多人怕被辭退,怕失去安穩的工作,怕失去經濟來源。
於是,非常焦慮,恐慌,夜不能寐。
但在今天的商業社會中,要掙很多錢當然不容易,但沒有任何收入,讓自己餓死也沒那麼容易。
尤其在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去做那種為了不餓死多掙點錢,但是對長遠沒有幫助的事情。
具體來說,就是把自己的時間賣掉之後,卻沒有一點點成長的事情。
或者換句話說,你要去選擇做可以拿兩份收入的工作。
第一份收入,是你的工資。第二份收入,是你的能力、資歷和成長。
我非常喜歡這份工作,我覺得我可以做一輩子。
但是,我沒意識到,自己已經處在一個職業舒適區。

三、敢於跳出舒適區
大部分人的舒適區,不是躺在海邊無所事事,而是忙到沒有時間思考。
這個舒適區更危險,因為你都意識不到自己在舒適區。
如果這一生一定要發生一些改變,我希望,是發生在30歲之前。
所以,你要在每件事情、每個職位上,都要榨乾你所能學習的一切東西。
不要在意薪水的高低,不要糾結事情的難易,不要逃避上級交代的任務,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從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上,學到最多的東西。
總有一天,你做過的那些看似沒有用途的事情,會在生命的某一時刻連接在一起,形成一條價值線。這條價值線會指引你,走向你想要的生活。

四、敢於蛻變
君子不器,你想把自己塑造成什麼樣的形態,你說了才算。
更重要的是,他學會了傾聽、接受並從批評中成長。人生就像一輛自行車,只有不斷前進,才不會摔倒。
而當我們選擇“蛻殼”,選擇“歸零”,就像是給這輛自行車加了一把助推器,使其更快地前進。
對於一名企業家而言,他必須對一個正在發展的組織負責,總覺得自己做得挺好,看不見變化和危機,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他不能自我變革,自我蛻殼,那麼這個企業在變化的浪潮中就可能落後。冰心說:“冠冕,是暫時的光輝,是永久的束縛。”
無論是個體,還是一個企業,只有擺脫過往成績的束縛,才能不斷地向前邁進。

做一個敢歸零的人吧。
尤其是創業者,要有謙卑心和歸零心態,避免小有成就就目空一切。過往的榮譽越輝煌,未來的變革之路就越艱難。
敢于歸零,敢於捨棄,才會有得。
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這,也恰恰是生命的精彩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