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有一個“世紀難題”始終困擾着我,那就是:
到底誰能闖過“羊了個羊”第二關?!
自從一周前出於好奇點開了這個遊戲,平均每天花費四五個小時撲在上面,魔性BGM已經成為我的“晚安曲”,卻也只換來每天失敗上百次的戰績。
唯一值得高興的是,當我打開微博一個投票,發現有至少56萬人和我一樣卡在了第二關,這個人數是過關人數的近15倍。據說,第二關的通關率不到0.1%……
一瞬間覺得,好像也不是那麼難過了,至少達到了平均水平。
說實在的,“羊了個羊”的玩法並不複雜,門檻低、上手也快。它整體邏輯與“開心消消樂”頗為相似,只需要從堆疊的方塊中,找到三個同樣的圖案放到下方卡槽內就可以消除,方塊全部消除即可過關,如果方塊未消除且卡槽填滿,遊戲失敗。
玩第一關的時候,一共就3種方塊圖案,那叫一個勝券在握,閉着眼睛隨便點都能過;第二關直接畫風突變,從1+1的2的難度直接躍升至高數,一層疊一層的方塊將人逼上“絕路”。
而且,這遊戲還給玩家的地區做了個排名,只要過了第二關就能為所在省/市的排名助力。這就不是一個人的戰鬥了,而是背負了一個省的榮譽啊!!!
玩家的勝負欲就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被點燃。有人堅持不懈地玩了2000多次,還有狠人放話說要離職專心過第二關……(兄弟,其實也大可不必。
在眾多玩家的“怨念”中,“羊了個羊”這個“萬惡之源”成功被送上了微博熱搜第一位出道。截至目前,話題在微博的累計閱讀量已經超過26億次,討論次數達到了28.3萬次。
熱度就此徹底打開,越來越多的人湧入,2天時間“羊了個羊”的遊戲小程序崩了5次,官方微博的內容幾乎可以概括為:“崩了”“修復了”“又崩了”“又修復了”……
一番折騰下來,他們決定急招後端服務器開發人員,推薦和自薦入職的都有五千獎金。
和熱度一起發酵的,還有爭議。
被質疑抄襲遊戲“3 Tiles”、被懷疑是根本無法通關的“騙子遊戲”、被定義為日賺468萬的“流量工具”等等,儘管製作方也出面回應或是否認過一些信息,但並不能徹底打消玩家們的疑慮。
在“羊了個羊”爆紅一周的時間點,我想從數據角度重新復盤下,這個現象級的遊戲到底有多火、怎麼火的、以及作為“受害人”如何看待它的爭議與發展。
爆火的“羊了個羊”,驚動馬化騰親自闢謠
“羊了個羊”的走紅,並不是無跡可尋的。
結合個人的經驗、以及眾多玩家的體驗來看,不少人都是先從短視頻平台刷到了相關視頻,部分視頻下方就有入口可以直達遊戲。
有報道稱,9月8日“羊了個羊”就在抖音星圖上線了推廣任務,預算估計有500萬元左右,以播放次數結算。
圖片來自“站長之家”
恰逢9月10日至9月12日的三天小長假,讓“羊了個羊”快速積累了一批受眾,大量休假在家的網友通過打小遊戲來消耗時間、找個樂子,再通過社交分享不斷裂變傳播,從抖音到微信。
到9月13日時,前期的人氣積累加上推廣營銷,“羊了個羊”直接空降微博熱搜榜第一位,自此破圈,成為微博熱搜常客。
9月13日早上8點
“羊了個羊”熱搜第一
“逍遙散人”、“風期限在凌晨”等遊戲大V紛紛加入體驗,為“羊了個羊”的爆火再添一把熱度。
據不完全統計,短短四天時間,“羊了個羊”至少有20個微博熱搜,其中5條話題登上過熱搜第一的位置,堪稱近期新頂流。
不止是微博,全平台的數據也開始持續走高。
在微信公眾號上,截止到9月15日,已經出現了2148篇推送,其中19篇文章的閱讀數超過10萬+,有吐槽這是全國優質“犟驢”選拔大賽的,也有技術流試圖給出些破解辦法的。
不過,我抱着求知的心情學習了下攻略。謝謝,該輸還是要輸的。
圖片來自新榜
視頻平台上,“羊了個羊”已經成為“流量密碼”式的熱門選題。直播玩遊戲的、拍段子大吐苦水的,玩法也是五花八門。
抖音直播間玩“羊了個羊”,在線人數超過7萬
“羊了個羊”在抖音的話題播放量已經超過30億,熱度最高的一條視頻出自於“忍冬L_l_”,分享自己幹了一宿都沒給江蘇貢獻出一隻羊,被點贊了103.3萬次。
截圖來自新抖
B站上,根據新站數據顯示,“羊了個羊”視頻的累計播放量超過了千萬,日均播放量達到152萬,已經有287位UP主投稿了相關內容。
截圖來自新站
這麼高的全網熱度下,關於“羊了個羊”的流量和收入數據也是傳聞滿天飛。
前幾天,一張關於其日活數據的截圖傳開,顯示9月12日時日活為500萬,到9月14日時日活翻了整整4倍,超過2000萬。
圖片來自網絡
這張截圖裡還有一個信息是,9月14日那天,“羊了個羊”在分成前的日收入約為600萬元。
據了解,目前“羊了個羊”在微信內收入主要來自30秒廣告“復活”或者獲取道具,屬於“激勵廣告”範圍,有網友表示自己為了通關已經看了幾百個廣告。
以上截圖數據的真實性並不可考,還有另一張截圖顯示9月14日當天,“羊了個羊”在微信內收入就達到了468萬元,本月收入已經超過2500萬元。
自媒體人“劉興亮”將這張截圖分享到了朋友圈,隨後馬化騰親自留言回復闢謠,稱“核實了是PS偽造的”。
圖片來自網絡
“羊了個羊”製作人張佳旭也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回應表示:“圖片是假的。我們遊戲為了用戶體驗,沒有加Banner廣告和插屏廣告,所以收入的截圖根本不對,火的時間也湊不夠這個總收入。”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截圖裡的數據即使不是真實的,遊戲收入也不會低,“小程序視頻廣告的單價很高,一天幾百萬流量,加上完播率基本上都100%,完播率越高、單價越高”。
就連一些“周邊”產業比如遊戲外掛、代刷服務、軟件輔助等,也在這波熱度里賺到了錢。
有報道稱,玩家只需要3-20元不等即可買到外掛,最新的外掛技術已經能達到秒刷通關,甚至連遊戲都不用玩,就能直接登頂好友排行榜。
年度最氣人遊戲,為什麼能成為現象級頂流?
“羊了個羊”走紅後,我所在的一個群曾“深刻”探討過這個小遊戲為什麼能有這麼高的熱度?
有上帝視角的清醒者認為這就是個套路,玩個10來次就能摸清楚,原理和“老虎機、小鋼珠”之類的很接近,帶點“明知不可能,卻還是忍不住”的誘惑。
這個類比是否真實暫且按下不表,不得不承認的是,無法跨越的難度設置,確實是它傳播度最高的一個話題點。我們用新榜詞雲分析了熱門文章的關鍵信息,發現結果亦是如此。
官方宣傳里的“羊了個羊通關率不到0.1%”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根據“VIsta看天下”分析,2022年的全國高考人數約為1100萬,而全國985大學共計招收本科生60960人,比例為0.554%。也就是說考上985,都比通關“羊了個羊”容易。
網友因為勝負欲和求解欲入局,希望成為0.1%。不過“驚蟄研究所”認為“羊了個羊”出圈的真正原因,不是它把玩家虐得體無完膚只能承認自己能力不足,而是第一關太容易、第二關太難的落差感,導致每次失敗都能讓玩家產生“再試一次”的想法。
這大概就是算準了“人性”吧。
除了遊戲難度設置,“羊了個羊”的火爆還離不開兩個關鍵詞:社交裂變和幕後推手。
“澎湃新聞”分析,遊戲中的“省份玩法”,在短時間內形成“我為家鄉爭光”的虛擬榮譽感和“我拖了家鄉後腿”的奮鬥慾望。
而“果殼”發文指出,“羊了個羊”限制了單個用戶每天看廣告的次數,失敗了幾十次後就只能靠發鏈接獲取相關道具,促成遊戲病毒式傳播。
廣泛傳播後,“羊了個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輿論場,成為社交熱門話題。到後來,或許大家並不是真的想要去玩這個遊戲,而是想參與到這個梗的狂歡中。
全網爆紅沒幾天,“羊了個羊”就已經成為“肯德基瘋狂星期四文學”的一員,一張長圖“欺騙”了無數等bug的網友(也有我)。
這些因素就像疊bug一樣讓“羊了個羊”的流量越滾越大,關於其走紅路徑的理論分析也像疊bug一樣越疊越高。
比如這樣的:
圖片來自網絡
當然,這一切流量和關注的背後,都少不了遊戲製作公司的助推。
資料顯示,“羊了個羊”開發方是北京簡游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於2021年1月26日,註冊資本1169588.89元,法定代表人為張佳旭。
簡游科技此前開發過首款月流水破億的微信小遊戲《海盜來了》,背後的A股公司吉比特曾開發去年6月的現象級手游《摩爾莊園》。
張佳旭向媒體透露,“羊了個羊”的開發耗時3個月的時間,因為一直在做社交,所以後來也製造了一些話題,為遊戲的傳播打下了基礎”。
至於難度問題,他認為難度設置其實是遊戲樂趣和社交話題的一種結合,“如果都像第一小關那樣,樂趣又是什麼呢?”
抄襲?騙子遊戲?輿論風波中的小遊戲,能走多遠
一夜爆紅的新事物似乎都有着相似的命運路徑:先是被追捧,緊接着就是質疑和爭議。
抄襲質疑是最先炸開的。
有網友曬出了外網遊戲“3 Tiles”,稱“羊了個羊”從玩法到設定都抄襲了“3 Tiles”。還有人表示抄都沒抄對,遊戲從方塊設置開始就要考慮配對問題,堆疊層數不能太多,方塊種類也有講究。
據了解,“3 Tiles”由海外公司ETALON製作,國內iOS版上線於2020年9月,相比於“羊了個羊”,難度設置更加平穩。
“3 Tiles”的第250關與“羊了個羊”的第2關
受抄襲風波影響,“3 Tile”也成為關注焦點,並一躍成為從App Store免費榜的“榜首”。
對此,“羊了個羊”方面否認了抄襲傳聞:“如果連成三個的玩法就算抄襲,那這樣的遊戲也太多了,公司不會對此理會,用戶自然有自己的判斷。”
抄襲之外,“羊了個羊”還有鋪天蓋地的“割韭菜”“騙子”類評價。
在某個微信群里,一位群友分享了“羊了個羊”相關內容後,被其他群友排隊回復“騙子遊戲”,看起來已經失去了不少人心。
B站UP主“四十六游君”認為,“羊了個羊”根本不配叫遊戲,大部分牌局一開始就是死局,最後甚至會出現場上只剩下一個方塊的尷尬情況。這條視頻獲得527萬播放,16.3萬次點贊。
還有爆料,自己用特殊手段抓取“羊了個羊”的代碼,發現遊戲沒有想象中專業的關卡策劃,運營邏輯就是讓觀眾看視頻廣告然後賺錢。
圖片來自“脈脈”
“畢導”計算了一下玩家到底會看多長時間的廣告:“玩了30盤,看廣告的時間差不多是一節課;玩了300盤,相當於一整個工作日都在看廣告。”
在這些爭議基礎之上,“羊了個羊”的未來發展似乎並不樂觀——大多認為它出圈已是“偶然事件”,火爆大概率“曇花一現”。
有從業者表示從遊戲層面來說“羊了個羊”的玩法和商業模式都比較簡單,此前也有過火爆一時的小遊戲比如“跳一跳”“合成大西瓜”等等,但後續長期運營和流量維持效果都不理想。
這也成為“羊了個羊”製作團隊必須要面臨和解決的現實問題。
有消息稱“羊了個羊”獨立App已經在審核階段,遊戲內容也即將迎來更新,還有周邊文創內容正在開發中。
搭載着這波流量能走多遠,我們也拭目以待。
話又說回來,“羊了個羊”的爆火也證明了小遊戲賽道仍有機會和市場,這或許也能鼓勵更多從業者投入其中,製作更多優質遊戲作品。
寫到最後,其實我最關心的,仍然是開篇那個問題:第二關究竟怎麼過?
要不製作公司直接開個直播教大家怎麼過關吧,既能吸引波關注,也能賺波打賞。到時候我肯定準時蹲點,看看困擾我一周的難題答案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