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期
文字 | 南大新傳未來編輯部·核真錄
毛梓燁 張成蹊 許諾
製圖 | 蔡翌希 白雪瑩
編輯 | 張瀚之 毛梓燁
排版 | 毛梓燁
雅思(ielts),全稱“國際英語測試系統(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是在全球具有高認可度的英語標準化水平測試之一。
作為重要的“語言關”,雅思等英語水平考試日益成為留學、交換的重要門檻。根據雅思官方公布的數據,2023年全球雅思考生超過400萬人次,相當於平均每八秒就有一位考生參加雅思考試,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中國大陸。
本期核真錄通過整理國內雅思考試的各類數據,以可視化的形式梳理雅思近年來在分數、合格率、地區差異、報考目的等方面的變化。
留學、移民、求職,
雅思為何成了“必爭之地”?
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英語語言能力測試之一,雅思考試受大量考生青睞,其主要分為學術類(a類,ielts academic)和培訓類(g類,ielts general training)。
學術類雅思主要面向計劃赴英語國家留學的學生,如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的高等院校通常要求申請者提供雅思成績。此外,在某些專業領域,如醫學和法律,從業註冊需要達到特定的雅思分數。培訓類雅思則更適合移民或工作簽證申請者,例如加拿大技術移民、澳大利亞僱主擔保等簽證類型均接受雅思成績作為語言能力證明。
核真錄查找了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公布的2018與2023-2024年中國大陸地區雅思考生報告[1]。數據顯示,出國留學一直是雅思考生報考的主要目的,在2018年佔比高達89%,在2023-2024年即使該比例有所下降,也仍佔據主導地位。而出國工作的比例由原來的3%增長至8%,移民/陪伴親屬的比例也小幅上升至6%。可見近年來中國大陸地區考生因工作或移民目的參加雅思考試的需求有所增加。
除了留學和移民,雅思成績在國內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對比2018和2023-2024的數據可見,因國內用途報考雅思的比例從5%上升到13%。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外企招聘等,都可能要求提供雅思成績以證明英語水平。
近年來,雅思的全球認可度持續提升,成為眾多國家和機構的首選英語測試。從1989年推出至今,雅思考試受到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2500所教育機構、僱主單位、專業協會和政府部門的認可[2]。例如,英國簽證及移民局(ukvi)僅接受專門用於其簽證移民申請的雅思。
核真錄搜索了近年來各大高校對雅思成績的要求。除了英國、澳大利亞等長期以雅思作為主要語言評估標準的英聯邦國家高校,傳統上以托福為主的美國高校,如今也有越來越多所接受雅思成績。2022年起,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生申請中雅思成績被正式列為可接受的語言證明之一;2023年,麻省理工學院和芝加哥大學的部分專業明確接受雅思成績。而部分歐洲和亞洲的頂尖院校,也在招生簡章中增加了對雅思成績的認可條款。2023年起,新加坡國立大學mba申請中明確指出接受雅思成績,而此前更傾向gmat+托福組合。
不僅如此,許多院校對語言成績的要求也呈現明顯提高的趨勢。以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為例,劍橋大學碩士項目對雅思成績的最低要求從2022年的總分7.0分提升至2025年的7.5分,且單項須均達到7.0分【單項成績是指雅思考試中四個單項(聽力、閱讀、寫作、口語)各自的得分】。牛津大學同樣抬高了語言門檻,本科要求從2022年的總分7.0分(單項6.5)提高到2025年的總分7.5分(單項7.0),碩士項目也提高了對人文社科類專業的寫作單項要求,如政治學哲學碩士(mphil in politics)等專業寫作必須達到7.5。
雅思考試頻上熱搜,“更貴”也“更難”了?
雅思的相關詞條這幾年成為熱搜常客,也引發眾多考生對題型與難度的吐槽。歷年的雅思題型究竟有哪些變化?核真錄整理了2019-2024年的雅思題型分布。總體而言,各類題型的佔比基本保持穩定。填空題作為最常見的題型,在聽力部分中佔比基本為50%以上,在閱讀部分中佔比則為30%左右。聽力部分除填空、選擇和匹配題外,常常“突襲”考生的地圖題佔比最少,一般在10%以下。在閱讀題型中,各類題型分布基本保持均衡。作為全年開放式的考試,雅思在題型分配上變動較小,以確保考試難度的一致性與公平性。
在學術類(a類)考試中,國內考生成績自2019-2022以來整體提升,一路增長後突破了6.0大關,但是在最近的統計周期里,各部分成績大多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平均分回落至6.0以下,相比2022年降低了0.2分。在培訓類(g類)考試中,國內考生的成績自2022年後便開始出現了下降趨勢。數據顯示,中國考生的a類成績與g類成績有較大差距。兩類考試的考題內容、結構與適用性均有所不同。a類考試偏向評估考生的學術環境英語能力,閱讀文章學術性也更強,主要適用於留學需要;而g類考試偏重於考察生活工作場景的英語應用能力,多用於簽證、移民申請等。
核真錄查找了近年來各分數段的雅思成績數據。從絕大多數考生選擇的a類考試來看,7分及以上的高分段佔比持續增加,4.5分及以下的低分段佔比持續減少,呈現進步趨勢。但2023-2024年高分段佔比減少,低分段佔比重又增加,基本與2021年的成績持平。而g類考試高分段考生佔比要顯著高於a類,同時低分段考生佔比也有所增加,其它分數區間佔比則少於a類,呈現出更明顯的兩極分化特點。
在合格率方面,6分為雅思官方規定的合格水平。6分及以上的比率由2019年的53%升至2022年的65%,在2023-2024年又下降至60%。近兩年的成績變化是正常的波動還是下行的趨勢,雖然很難得出確切的結論,但隨着各大高校入學門檻的進一步提高,這種反差必然會給中國學生的“語言關”增加難度。
雅思高昂的考試費用也增加了考生的壓力。除了報名費,備考過程中的其它費用同樣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由圖表可見,雅思報名收費從2010年的1450元一路漲價至2170元(a類)。隨後費用整體保持穩定,雅思官方僅在2023年對生活技能類考試(只考察口語和聽力的特殊形式,主要用於特定簽證申請)費用進行了下調。
雅思分數“東西有別”,
中國考生 “偏科”嚴重?
核真錄比較了2023-2024年的各大洲雅思均分成績。從全球範圍來看,雅思考試的表現呈現出顯著的地域差異。在a類考試中,歐洲和非洲並列總分第一(6.8),但優勢領域不同:歐洲考生聽力(7.2)和閱讀(7.0)成績最高。而非洲考生在口語(7.2)和聽力(7.0)科目有着強勢表現。北美洲和南美洲保持中上游水平,但南美洲閱讀得分(6.8)甚至超過北美洲(6.7)。亞洲總分6.2,在各科目的表現則均仍低於其他大洲。
在g類考試中,歐洲以總分6.7位居榜首,其聽力(6.8)、閱讀(6.7)和口語(6.6)分項尤為突出,反映出歐洲考生英語應用的熟練度。北美洲緊隨其後,聽力、口語和閱讀分別達到6.7、6.6和6.5。非洲和南美洲表現中等,非洲考生口語得分較高(6.5),但閱讀能力薄弱(5.6)。亞洲整體表現最弱,尤其是閱讀(4.6)和寫作(5.2)大幅落後。
而從亞洲地區的雅思成績來看,在a類考試中,中國總分5.94,低於亞洲均值(6.2),單科成績除閱讀(6.3)外均低於亞洲均值。然而在g類考試中,中國考生以總分6.2顯著領先於亞洲均值(5.2):聽力、閱讀、寫作和口語各分項全面超越。
具體到中國雅思考生的科目均分來看,聽力和閱讀兩項“輸入型”科目較高,而寫作和口語兩項“輸出型”科目則分數較低。這種分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中國英語教育的偏向,以應試為導向的教育體系重視的是詞彙記憶、閱讀理解能力,學生也更加擅長閱讀和聽力材料的“刷題”,這種教學重心使得中國考生更擅長處理“已知信息”,在閱讀科目上分數更高。而國內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作文以應用文【以私人和公務信函、備忘錄、摘要、報告為主要形式的一類考題】和話題作文為主,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對建議信、感謝信等具有特定格式的文體的寫作能力,討論的話題也多與社團活動、節日活動等日常活動有關。雅思的作文則要求對社會現象進行多角度的辯證分析,或是對圖表進行現象描述和總結,這就對考生在英語寫作的慣例下表達自身想法和論證觀點立場的能力提出了要求。這種教學導向的不同就造成了考生在雅思作文類型上的訓練不足,從而導致考生在應對雅思學術寫作時出現一定的分數差異。同時,漢語與英語在語繫上的差異、中國考生普遍缺乏沉浸式語言交流場景等原因也造成了寫作和口語這類“輸出型”科目的分數較低。
此外,國內不同地區考生的雅思成績也存在差異。從雅思均分的地域分布來看,中國大陸地區的雅思成績分布呈現出東部沿海地區成績顯著領先,中部及西部地區分數相對落後的情況,而這一分布情況和我國不同省份的gdp發展情況呈現出一種正相關的關係。成績高的省份(均分接近6.0)集中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及北京等地區,除此之外,四川、湖北兩個省份的雅思均分也在全國處於靠前位置。而雲貴地區、山河四省地區、西北地區等地的雅思考生成績則處於較靠後的位置。
在區域格局的基礎上,核真錄進一步考察了這一差異在時間維度上的演變趨勢。從2018年到2023年,中國大陸雅思考生的均分呈現出增長的態勢,多個省份均分突破6.0分。同時,儘管頭部地區仍持續領先,但中西部地區省份的分數不斷提升,區域差距也逐步縮小。
結語
雅思考試歷經多年發展,在題型設計、費用等方面不斷調整,既反映了英語測評體系的自我完善,也順應了全球化進程中語言能力評估標準的動態需求。目前雅思成為移民、職業發展乃至國內升學就業的重要憑證,其日益提升的全球認可度,彰顯了其在語言測評領域的權威地位。未來,隨着國際交流的深化,雅思考試也將繼續扮演連接個人與全球機遇的橋樑。
參考鏈接:
[1]https://mp.weixin.qq.com/s/5g7t4wekfkq7mm4p1kd6yg
https://mp.weixin.qq.com/s/syfqstb9jxf2jjjzl_lt-g
[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8997213229155676&wfr=spider&for=pc
本文內容首發於《核真錄》
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