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死死拿捏一個人,關鍵在於,具備這幾種高超手段

如果你是基層員工,你就會疑惑,為什麼老闆、領導拿捏人心的手段,會如此高明呢?

如果你是小老闆或者小領導,你就會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拿捏下屬,讓他們乖乖聽話呢?

也就是說,不論你是員工,還是老闆、領導,都會為了“如何拿捏人”這一件事而煩惱。前者,是為了擺脫被人拿捏,後者,是為了更高明地拿捏別人。

“拿捏人”的行為,有一個別稱——帝王心術。所謂的帝王心術,就是馭人之術,這是一門“深入人心,精通人性”的大學問。

誰能將帝王心術“知行合一”,做到極致,誰就能成為老闆。

要想死死拿捏一個人,關鍵在於,具備這幾種高超的手段。

手段一:制衡。

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曉嵐問了乾隆皇帝一個問題:皇上,您明知道和珅就是一個妥妥的小人,為什麼還要任用他呢?

乾隆望了一眼紀曉嵐,如此回應:如果人人都跟你紀曉嵐一樣,不就天下大亂了嗎?

紀曉嵐依舊不明白。為什麼大學士紀曉嵐如此聰明的人,想不通乾隆為何要任用和珅呢?因為他不在乾隆的位置上,不懂帝王心術。

對於乾隆來說,小人和珅要用,君子紀曉嵐也要用,這兩者缺一不可。小人可以制衡君子,君子也可以制衡小人,雙方鬥來鬥去,乾隆就安全了。

更重要的是,有些事需要和珅去做,有些事需要紀曉嵐去做,兩種人的價值是不一樣的。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帝王心術的本質就是,制衡。讓每一方都勢均力敵,而每一方都不敢輕舉妄動。

手段二:殺雞儆猴。

一代梟雄曹孟德,在晚年的時候,比較喜歡疑神疑鬼,害怕別人謀害他。所以,他想到了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夢中殺人。

某一天,曹操正在卧榻上睡覺,僕人看到曹操的被子沒蓋好,就走上去幫曹操蓋好被子。就在僕人靠近的那一刻,曹操拔劍而起,殺掉了僕人。

僕人死後,曹操繼續睡覺,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營帳外的守衛看到如此情形,也不敢問發生了什麼,戰戰兢兢。

過了一會,曹操醒來了,問誰殺了自己的僕人。下屬說,是丞相您殺的。曹操回應,孤愛夢中殺人,此人跟從我多年,厚葬了吧。

自此之後,沒有人敢在曹操睡覺的時候靠近他。這,就是典型的“殺雞儆猴”。將雞殺掉,而警告猴子們不要輕舉妄動。

對付任何人都是如此,你明着跟他作對,沒用。反之,間接殺雞儆猴,讓別人摸不透你的底細,那你就佔據上風了。

手段三:先聲奪人。

《左傳·文公七年》中有一個成語,先聲奪人。意思是,在與對方或對手較量以前,張揚聲勢來壓倒對方或使對方畏懼。

東漢末年,劉備派關羽收復長沙郡。這長沙郡有兩個猛人,黃忠和魏延。黃忠為人忠厚仁義,魏延為人首鼠兩端,有一定的反骨。

魏延來到劉備和諸葛亮面前,諸葛亮知道劉備不願殺魏延,所以他先聲奪人,說魏延賣主求榮,還殺了前任主子,不是忠義之人,就命令守衛抓住魏延,殺了他。

魏延恐懼,跪下來求劉備和諸葛亮放過他,並保證自己永遠聽話。諸葛亮就跟劉備說,有我們倆在,魏延絕對不敢有任何的二心。

諸葛亮確實說對了。劉備和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魏延安分守己。隨着劉備和諸葛亮去世,魏延才起了奪權之心。

諸葛亮這一手,就是先聲奪人,對方還沒有準備好,就以壓倒性的威勢,讓對方恐懼。如此,自然就能收服魏延了。

手段四:先巴掌後甜棗。

太宗皇帝李世民安定天下後,就大宴群臣。在喝酒期間,有一位長相黝黑壯實的大將發火了,指着身邊的大臣罵道,你是什麼東西,敢坐我旁邊。

此人就是尉遲恭(門神)。望着尉遲恭的樣子,李世民很不高興,認為尉遲恭心高氣傲,得敲打敲打,不然他準會惹禍。

待尉遲恭酒醒後,李世民就派人召見尉遲恭,跟他說自己終於明白,為什麼漢高祖劉邦在平天下後,非要殺功臣了。

這一下子,把尉遲恭嚇壞了。又過了一段時間,李世民再找到尉遲恭,跟他說,朕想把公主嫁給你,你認為如何?

尉遲恭更是下跪拒絕,直言天威浩蕩,臣不敢接受。經歷了這些事後,尉遲恭愈發謹小慎微,再無以往的傲氣。

這就是所謂的“先給一個巴掌,再給一個甜棗”。前邊的巴掌,讓人產生敬畏之心。後邊的甜棗,直接讓當事人變得忠誠。恩威並濟,一壞一好,乃是馭人之術的關鍵。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