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神鵰俠侶》的劇情,那就是“百轉千回”,楊過與小龍女是歷經千辛萬苦才走到一起,他們的愛情屬實讓人動容,不過龍楊二人的故事說完了,郭靖夫婦的故事卻還沒說透。
儘管楊過與小龍女才是《神鵰俠侶》中絕對的主角,他們正是書名中的那對“俠侶”,但嚴格來說,郭靖卻是整個射鵰三部曲的主角,他是書中的靈魂人物,他的故事尚未完結,金庸完全可以寫一部《神鵰續集》來交代郭靖的餘生。

(耶律齊、郭靖劇照)
可他為何沒將後神鵰時代的故事完整地寫出來?莫不是他在刻意迴避什麼?
一、未完的故事
正如前文所言,當楊過在襄陽大戰中以飛石擊殺大汗,又在第三次華山論劍被推舉為五絕之一後,他確實是有了退隱江湖的理由,畢竟他想要的不是天下第一的虛名,也不是神功秘籍,他只想與小龍女雙宿雙棲罷了。
因此他甚至將自己的佩劍玄鐵劍、君子劍以及淑女劍都送給了郭靖夫婦,助他們完成倚天屠龍計劃,連兵器都拋棄了,他還有什麼理由繼續留在江湖之中?
而郭靖不同,他的命早已不再只屬於他自己而已,他想活命的話,大可早早退隱江湖,可他放不下襄陽城的滿城百姓,所以他必須奮戰到最後一刻,所以他還要繼續鎮守襄陽,他也一定知道這樣的結局是什麼。

(郭靖、黃蓉劇照)
金庸也確實是在襄陽大戰結束之後提到了蒙古一方後來的動向,說是:“後來忽必烈領軍北歸,與阿里不哥爭位,兄弟各率精兵互斗。最後忽必烈得勝,但蒙古軍已然大傷元氣,暫無力南攻,襄陽城得保太平。直到一十三年後的宋度宗咸淳九年,蒙古軍始再進攻襄陽。”
忽必烈率軍攻破襄陽,而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了大元王朝,這是歷史事實,郭靖無法逆天改命。
不過即便知道了既定的天命,郭靖之死也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
二、可能存在的背叛者
既然忽必烈有千軍萬馬,郭靖會戰死又有什麼稀奇的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這是武俠的世界,武林高手總能通過一些特殊的手段完成常人意想不到的壯舉,就拿當年的那場大戰來說,誰能想到楊過能憑藉一顆飛石擊殺蒙哥?
事實上楊過能做到的事情,郭靖也一樣能做到,甚至郭靖身邊有黃蓉出謀劃策,他能做的事可能比楊過更多。
比如他也會彈指神通,那他大可再上演一次飛石殺大汗的操作。
除此之外,郭靖曾隻身闖入蒙古軍營,他為何不再去一次,擒賊先擒王?
只有一種解釋,後來爆發的最後一次襄陽大戰十分突然,甚至突然到郭靖都沒意識到蒙古人已經攻過來了,而要滿足這個條件,就只有一種可能,襄陽城裡出了姦細,那人出賣了郭靖的一切信息,甚至將襄陽城的部署情況都透露給了蒙古一方,所以蒙古一方才能夠以“閃擊”的方式拿下郭靖一家。

(耶律齊劇照)
所以這個背叛郭靖的人會是誰?
關於此事,有幾個人的嫌疑是比較大的。
比較主流的說法是“耶律齊背叛了岳父”,不過筆者要幫耶律齊辯解一下,從金庸賦予耶律齊的人設來看,他從來都沒有半點貪生怕死的樣子,從始至終,他都是一身俠肝義膽的青年才俊,如何會背叛岳父?
接着看大小武,這對草包兄弟倒是有些可能背叛師父,畢竟他們還是比較怕事的,後來的《倚天屠龍記》中也確實出現了武修文的後人,就連郭靖夫婦都沒能逃離襄陽,武修文又是怎麼活下來的?
當然,非要解釋的話,也可以找到合理的說法,比如郭靖夫婦是決心戰死,他們本就沒想過逃,而武修文或許是早就被他們安排出城了,畢竟他們沒理由要求弟子非要與他們一同戰死才算是忠義,那只是白白送命罷了。

(大小武劇照)
所以耶律齊和大小武都不是背叛郭靖的人,真正背叛郭靖的應該是另一個卑鄙小人,金庸早已在書中多次暗示,那傢伙不僅貪生怕死,而是個貪色之人,甚至他還一直活到了倚天時代。
三、卑鄙小人
書末的那次襄陽大戰結束後,郭靖率領群雄回到襄陽城,此時迎接他們的不是百姓,而是一個本該出現在戰場上的人。
書中只道:“郭靖領軍回到襄陽城邊,安撫使呂文煥早已率領親兵將校,大吹大擂,列隊在城外相迎。眾百姓也擁在城外,陳列酒漿香燭,羅拜慰勞。”
呂文煥才應該是在陣前督戰的人,甚至他都應該衝鋒陷陣才是,而他卻一直躲在襄陽城中。
之所以說他是“躲”,是因為在此前的劇情中,金庸就已經將他的怯懦展現在了讀者面前。
比如這段描述:“安撫使呂文煥瞧着這等聲勢,眼見守御不住,心中大怯,面如土色的奔到郭靖身前,叫道:‘郭……郭大俠,守不住啦,咱……咱們出城南退罷!’郭靖厲聲道:‘安撫使何出此言?襄陽在,咱們人在,襄陽亡,咱們人亡!’黃蓉眼見事急,呂文煥退兵之令只要一說出口,軍心動搖,襄陽立破,提劍上前,喝道:‘你只要再說一聲棄城退兵,我先在你身上刺三個透明窟窿!’呂文煥左右的四名親兵上前攔阻,黃蓉橫腿掃出,四名親兵一齊跌開。”

(男子劇照)
當大戰爆發之後,書中又道:“在襄陽城下,攻城戰也激烈展開。安撫使呂文煥不敢臨城,全身鐵甲披掛,卻帶兩名心愛小妾,躲在小堡中不住發抖,顛三倒四的只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保佑……保佑我一家老少平安……救苦救難……’兩名小妾替他揉搓心口,拭抹口邊的白沫。”
可就是這麼一個小人,卻笑到了最後,歷史上真實的呂文煥也確實是向蒙古人投降了,後來的他甚至官至江淮行省右丞,一直活到1298年才去世。
結合書中的種種細節來看,呂文煥才最有可能是出賣郭靖的人,而一代大俠以如此憋屈的方式死去,讀者未必能接受,金庸對這段劇情避而不談,也說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