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盛銳
2024年3月1日,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下文簡稱“新規”)正式實施,明文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未經用戶同意,不得代為確認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將快件投遞到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
距離新規實施已近一年,相關規定執行情況如何?快遞市場有什麼樣的新變化?
2月17日,潮新聞記者對此展開走訪調查。
超市裡的快遞驛站 盛銳/攝
收件人——
短信通知取件很普遍,“ai電話”詢問增多
“我的快遞基本都是自己來驛站取的。”
剛剛從胭脂巷某快遞驛站取了快遞的洪女士說,快遞員提前聯繫的不太多,基本是順豐的件,偶爾會有京東的,“其他幾家感覺默認放驛站了。”
“只要快遞到了驛站,都會有取件碼短信,下班回家路過取一下,也方便。”對於一些重件或者大件,洪女士會和快遞員或者驛站溝通,“大部分都會送上門。”
但是,類似“雙11”高峰時段,她明顯感覺送貨上門的意願下降,“之前囤了幾袋米,都是和家人扛回去的。”
對於送貨上門,洪女士覺得能送自然是好的,但也能理解快遞員每天的單量不少,“要是真一個個送,感覺我們收貨也會更慢。”
“就應該送貨上門。”家住城東的徐先生,去年因為一個件投訴了快遞員和驛站。
“也不知道是不是快遞和驛站沒談好,我明明是88vip會員,但就是有兩個快遞公司的件永遠不送。”他當時買的是一套書,有二三十斤重,就申請送貨上門,“當天就有客服聯繫我,了解情況後說會反饋給驛站。”
工作太忙,徐先生忘了這事,大約一周後才想起來,發現這個件還沒送,“正好那天空,就自己去拿,一身汗。”
他越想越氣,投訴了驛站,客服電話很快來了,“客服建議我拉黑,不存到這個驛站。”
徐先生愣了一下,擔心快遞被存放到更遠的驛站。得到客服“不會”的答覆後,選擇“拉黑”。
之後,他名下所有快遞都送貨上門了,“不過依舊沒有電話聯繫,年前還有個快遞送錯了,快遞員私下賠了錢。”
走訪中,不少市民還提到,現在快遞送貨之前會有“ai電話”詢問“是否送貨上門”,送貨當天也會有類似電話告知“正在派件中”。
徐先生就感覺在“拉黑驛站”之前有不少這類電話,“不接會一直打,接了直接掛也行。拉黑之後,‘ai電話’基本沒了。”
奔走在胭脂巷的快遞員 盛銳/攝
送件人——
一年來去20多個同事,有人一個月被罰超千元
下午3點半左右,某快遞的快遞員王大哥將一袋近20件快遞運到胭脂巷的快遞驛站。
將快遞卸下,他準備離開,後續錄入交由驛站工作人員負責。
王大哥來自安徽,今年是他干快遞的第五個年頭,“新規出來前,外賣員都想着轉行來做快遞,現在反過來了。”
談起新規,王大哥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單量大,挨個送送不完。
王大哥主要負責胭脂新村和周邊商場派件,一天的單量300到400件,高峰期能到500件,“我們之前算過,要是挨個打電話確認時間,然後送上門,一天最多送200單。”
所以,除了一些特別標記要送貨上門的件之外,都默認放驛站,“我們公司研發了一套系統,快遞入站時會給客戶打電話,也就是你們說的‘ai電話’,顧客要送上門都會有標記。”
“有些顧客我們沒有送到手裡,或者電話沒打通直接放門口會投訴。這種都要扣錢的,一次100元。”不過,現在有申訴渠道,收到投訴可以和顧客協商,協商好了就能免除處罰,“有些會理解我們,但有的只能按丟件賠錢。”
他最多一個月被罰了1000多元。
此外,放在驛站並不是免費的,比如胭脂巷驛站每件收6毛錢,都要快遞員自己付,“這裡算便宜的,貴的要8毛錢。”
“現在連給顧客打電話發短信的錢,都要我們自己付。”王大哥算了一筆賬,送一單快遞1元錢,驛站給6毛,短信6分一條,基本就剩兩三毛錢了。
他所在站點的配額是15人,但流動很大,去年有20多人來了又走,“新春又招了兩個,這兩天抱怨也多起來了,感覺干不久。”
王大哥提到,和“三通一達”比起來,順豐、京東等每件都送貨上門的公司送件單價更高,人工也更多,“聽說送一件有近2元。”
杭州一家順豐網點的負責人也證實,“我們站點的快遞員有五六十人,平均每人每天200單左右,高峰時段還會加人手。”
該負責人表示,順豐一直都是送貨上門,新規的影響並不大,每單都會電話聯繫確認送上門的時間或者放在哪裡,“有專門的電話套餐,基本夠用。”
皇親苑的快遞驛站 盛銳/攝
快遞驛站——
送貨上門件佔比30%左右,每件都送來不及
走訪中,快遞驛站和快遞員均表示,目前送貨上門的比例在20到30%左右。
比如,皇親苑某快遞驛站,每天送貨上門的量就10件左右,還有30件左右送到小區門衛處,其餘都是到驛站取件。
一位女性工作人員介紹,這家驛站的存放費用是8毛一件,由快遞員或者快遞公司承擔,送貨上門不要錢。對於標記送貨上門的快遞,她也會送貨上門,其餘的件默認入站,“入站之後會發短信取件碼,不打電話的。”
她提到,驛站一天的單量500件左右,目前整個驛站正式員工就她一個人,高峰期會安排人幫忙。“每件都送,怎麼可能送的過來?這邊都是老小區,很多五樓六樓的,跑一趟就累死了。”
從去年7月入職至今,她也收到過送上門反而被投訴丟件的情況,“這種我基本就拉黑了,要麼直接退件。”
傅大伯的店 盛銳/攝
記者發現,快遞存放點既有專門快遞驛站,也有街邊便利店。
比如長運路上傅大伯的便利店門口就擺放着二三十件快遞。
傅大伯的便利店開了近30年,成為快遞存放點也六七年了,“每天有百來個快遞,每件收5毛錢。”
放在這裡的快遞基本都是附近小區里的,不少都是幾十年的鄰居,“一些腿腳不便的,或者聯繫過來希望送上門的,我也會送,每天有個十幾件,不多的。”
快遞員將快遞存到傅大伯店裡 盛銳/攝
這事你怎麼看?可以留言與潮新聞交流。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