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山峰沒有稜角的時候(不是!)
而是,當外賣奶茶無人不知,“輕食”“代餐”等健康飲食風靡一時,又有一批年輕人“另闢蹊徑”跟着小學生打卡起了小學門口的路邊攤。
一輛頂着大喇叭🎺的推車從此處路過……
不知什麼時候起,10後的“小孩哥”“小孩姐”幾乎全方位成為了年輕人的人生導師。
在精神層面學習完人情世故、人生態度後,年輕人又開始跟着小學生在校門口吃吃喝喝……
去重溫童年校門口那些美味又便宜的“垃圾食品”。
今天,
就讓小編帶你探探小學門口的“精神食糧” !
01 小學門口的路邊攤
都有什麼好吃的?
在抖音和小紅書上,許多博主發布跟着小學生們“搶”路邊攤的體驗。
他們頂着和小學生的老師們相仿的年紀和身高,手持着十塊二十的零錢,在屏幕前展示今天的“血拚”預算,然後“擠進”一群小學生中,感受着小學門口令人“震驚”的物價。
兩塊的冰粉自助,一塊到四塊的壽司,拼起來滿滿一盒。
三塊錢的火雞面,還可以鋪上一層帶着綠蔥花的狼牙土豆。
五毛、一塊、一塊五能買好幾串的麻辣燙,淋上湯汁滿滿一杯也不超過五塊錢。
三塊錢的涼皮,五塊錢的炸雞,裝雞柳的漏斗里飄出五香粉和辣椒的香氣,讓人回憶起小學時饞得流口水卻沒錢買的自己……
於是站在校門口的小吃攤前,想起了那句“人長大養的第一個孩子就是自己”,這份雞柳必須“拿下”(買的可能也不是雞柳,而是小時候沒吃到的遺憾。)
年輕人打卡的這些路邊攤大多開在各個小學周邊,原本的顧客群體就是放學後的小學生。視頻中出現的學校也遍布南北。
南北因為飲食文化不同,“甜口咸口”成了年年都能上榜的大熱門話題。
但其實往小學門口溜達一圈就能發現,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的小學生,他們的喜好卻出奇一致,不外乎是雞柳雞腿、麻辣燙、火雞面、酸辣粉、烤麵筋等高油、高糖、高鹽、麻辣的食品。
甚至博主“探店”的過程中還會隨機觸發npc——熱心的小學生們。
他們會傾情推薦,將自己“畢生”的美食體驗一一奉上:哪家的更好吃,哪家的有點辣,哪家可以拼,“專業”的報價速度甚至超過攤主。
視頻彈幕中經常出現“上海一天一頓飯40”“小吃攤財富自由”和“這麼便宜!”的感嘆。
可以看到無論是拍攝者還是評論者,都被小吃攤的“低價”所打動。
02 在新鮮感與性價比之間
獲得雙贏
傳統的小吃是路邊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許多人懷舊的首選——不同樣式的冰糖葫蘆,亮晶晶的糯米糕,薄脆和醬料幾十年如一日的煎餅果子,紅油中漂浮翻滾的各種麻辣燙小吃,都是從小吃到大的美味。
如今小學門口的路邊攤也不再只有傳統的小吃,火雞面、章魚小丸子、關東煮、大福、壽司……也在小學門口的路邊攤擁有了一席之地。
甚至為了迎合年輕人喜好,攤販們還會提升攤位設計、獨特包裝和食材搭配的創意,推陳出新,滿足年輕人如今既追求新鮮感、又追求性價比的消費心態。
而隨着社交媒體的盛行,小學門口的小吃攤也掌握了眾所周知的流量密碼。
“跟小學生搶吃的”這樣的標題,接地氣中又透着一絲年輕人特有的“清澈愚蠢”,而“二十元挑戰小學門口吃撐”與當下的消費對比中更是產生了一種奇異的反差,讓人不禁好奇點開,看看二十元到底能吃到什麼“好東西”。
很多年輕人紛紛嘗試起一塊錢八個的關東煮、三塊錢的火雞面、一元一杯的冰粉……
二三十元就能吃到不同花樣、口味繁多的食物。這樣的體驗對於年輕一代而言,也是一種“獨有風味”的新風潮。
比起動輒百元起價的“圍爐煮茶”和每天都排着長隊的網紅甜品店而言,小學門口的路邊攤的確是一個“經濟實惠”的打卡選擇。
為錢包扁扁、餘額少少的年輕人在有限預算下提供了一份愉悅的味覺體驗。
小學門口的路邊攤以其價格親民的特色,不僅“數十年如一日”地吸引着一屆又一屆的小學生,也讓“省吃儉用地花了很多錢”的年輕人雙眼放光。
網友也紛紛表示,“估計只有小學門口才能有這個價格了”。
03 流水的小學生,
鐵打的路邊攤
小學門口往往是許多人童年的見證地,成年後回到小學門口,彷彿坐上了哆啦a夢的時光機回到了兒時。
捏着皺皺巴巴的零花錢,一放學就衝到街邊擺攤的嬢嬢和大爺身邊,排着隊咽着口水。
路邊的桌子上擺着五毛的辣條,一塊錢的烤腸,雞蛋灌餅加雞柳,糖葫蘆亮晶晶排開……
白色泡沫箱子里,打開冒着白汽的,夏天是小奶糕,冬天是煮玉米。
俺loopy也想嘗嘗
去小學門口的路邊攤“打卡”不僅是對於過去生活的緬懷,更是一種對於兒時無憂無慮、簡單而幸福時光的追尋。
流水的小學生,鐵打的路邊攤。多年以後,當你已經不再穿着校服,踮起腳讓老闆先收你的錢的時候,阿姨的攤位又圍上另一批踮着腳努力的小學生。
他們吃着和你當年差不多的東西,堅持着這個時代為數不多紙幣交易。阿姨依然穿着圍裙袖套,有時攤位固定,有時穿梭於大街小巷……
當然,小學生們一定找得到。
成年後逛的美食街,雞柳十塊,雞腿八塊,隨便選選就上了兩位數的關東煮甚至不夠“墊墊肚子”。
網友銳評“大學生一個價,小學生一個價,原來這就是長大的代價”。
提起學校門口的路邊攤,小編最想念的是裡脊肉餅。小時候我媽從來不讓我吃,都是放學偷偷買了吃完把嘴擦得乾乾淨淨再回家,真的是“白月光”的級別。不知道大家的“白月光”小吃都是什麼呢~
撰文 | 實習生 馬安妮 白悅瑤
統籌 | 林艷 張彬
編輯 | 實習生 石麗佳 徐漢嬈
圖片丨網絡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