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種可能“有毒”的常見食物,提醒家裡人趕緊扔!

日常生活中,已經發霉的麵包、發芽的土豆甚至長毛的水果……為了不浪費,很多人洗一洗、切一切就繼續吃,殊不知有些食物一旦變質,很可能引發食物中毒,再節儉也不能吃!

下面7種看似沒壞但有很多安全隱患的食物,最好別吃!

1、有哈喇味兒甚至發苦的堅果

堅果如果儲存不當,輕則容易氧化產生哈喇味兒,不僅影響口感和營養,氧化分解的產物刺激胃腸道而引起胃腸炎;重則容易受黃曲霉菌污染,產生黃曲霉毒素。這種毒素是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一類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且耐高溫,280℃以下很難被破壞。

2、泡時間長的木耳

總有人認為木耳泡久了,肉質更厚實好吃。但其實,如果泡得太久,很容易出現米酵菌酸中毒。且夏季是其中毒高發季,由於無臭、無味,所以即使被污染了也看不出來。米酵菌酸主要損害肝臟、腎臟和神經系統,不存在安全劑量,攝入1毫克就可能致命,致死率在40%

圖源:寧海縣市場監督公眾號

預防建議選擇正規的包裝木耳,在泡發前清洗乾淨。泡發時間控制在4小時內,溫度盡量在25℃以內(最好冷藏泡發)。在泡發過程中可以換1~2次水,如發黏或有異味及時扔掉。

3、發芽的土豆

發芽的土豆里含有龍葵素。龍葵素是一種天然毒素,一旦土豆發芽、變綠,龍葵素含量會急劇上升。在芽眼四周和變綠部位含量極高,每100g可達500mg,因此食用是非常危險的。

除了發芽的土豆,沒成熟的青番茄也含有龍葵素,也不建議食用。

4、發苦的瓜果

瓜果發苦時,很多人可能會以“苦味敗火”不捨得扔。但是這些本身不苦的葫蘆科瓜類(瓠瓜、絲瓜、西葫蘆、黃瓜等)變苦,是因為產生了苦味的葫蘆素。葫蘆素是一種熱穩定性較強的毒素,即使高溫烹飪也難以分解,這種毒素會攻擊神經系統,讓人頭暈、嘔吐、腹痛,甚至器官衰竭。

5.部分腐爛、發霉的蔬果

腐爛的蔬菜和水果,有人覺得去掉爛的部分就沒事兒了。其實即使去除腐爛部位,健康部分也可能已被細菌和黴菌污染,產生亞硝酸鹽黴菌毒素等有害物質。

比如腐爛的生薑會產生毒性很強的黃樟素,即使是食用了少量,也可能會引起肝細胞中毒和變性,損害肝臟功能。

圖源: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

6.紅心的甘蔗

紅心甘蔗不是含糖高,而是發生霉變的表現。每年的2~4月,天氣逐漸回暖,甘蔗容易被節菱孢黴菌污染,會產生3-硝基丙酸,出現“紅心”。

3-硝基丙酸是一種強烈的神經毒素,進入人體後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傷。中毒潛伏期短,一般數分鐘到數小時,初期表現為消化功能紊亂,如噁心、嘔吐、腹痛等,隨後可能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目前,3-硝基丙酸中毒尚無特效解毒劑,只能對症治療。

7 .死掉的螃

螃蟹雖鮮美,但死了的螃蟹就別吃了,風險大於收益。

螃蟹尤其是河蟹,屬於雜食性動物,除了活物,也會吃一些腐爛的食物,攜帶大量細菌。一旦死亡,其體內細菌會迅速繁殖,分解蟹體中的蛋白質,產生大量組胺等生物胺類物質。組胺具有較強毒性,即使烹飪後也無法完全消除。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王婷

校對:喬鴻

初審:石政勇

審核:呂園

監審:王劍

終審: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