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水,礦泉水和純凈水區別這麼大,看完下次知道該買哪一種了

每次口渴到超市買水的時候,你是不是跟我一樣也糾結過:貨架上的礦泉水和純凈水,價格差不多,這倆長得差不多,到底該拿哪瓶?有人說礦泉水天然有營養,有人反駁純凈水更乾淨安全。小區一位老大姐說:“礦泉水帶點礦,純凈水像蒸餾過的涼白開,給孩子沖奶粉該用哪種?夏天出汗多喝哪種更舒服?”這些實實在在的問題,還真得弄清楚。

你知道嗎?礦泉水和純凈水壓根不是競爭對手,更像是滿足不同需求的平行產品。我曾看過水廠的紀錄片,礦泉水廠要在深山裡找礦泉眼,水質得符合國家標準里20多項指標,像鋰、鍶、偏硅酸這些微量元素得達標才能叫“礦泉水”。純凈水大多以自來水為原料,通過反滲透膜“過濾”掉幾乎所有雜質,連燒開後的水垢都沒了。接下來菜衛衛給大家分享礦泉水和純凈水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保管你看完秒變“選水課代表”。

常見三個誤區:

1, 礦泉水能治病?

別信!曾見過有人說“喝某含鍶礦泉水治好了關節痛”,這純屬心理作用。礦泉水裡的礦物質含量低,達不到“保健”效果,國家也規定不能宣傳“醫療作用”。

2,純凈水沒營養,長期喝壞身體?

錯!人體礦物質主要來自食物,除非你每天只喝水不吃飯,否則不用擔心。相反,純凈水乾淨安全,適合腸胃敏感的人。

3,越貴的水越好?

不一定。買水關鍵看需求:解渴選純凈水,想有點“礦味”選礦泉水,泡茶煮飯根據口感選,沒必要追求高價。

第一個,水源不同

礦泉水必須取自深層地下泉眼或冰川,國家有嚴格的地理標識保護。比如某大牌的水源地藏在長白山原始森林裡,鑽井深度超過200米,周圍連農藥化肥都不讓用。而純凈水的水源就比較靈活,90%的品牌直接用城市自來水加工。別一聽“自來水”就緊張,其實符合國標的市政自來水本身就能直接喝,純凈水廠不過是把水裡的“多餘成分”再扒層皮。

第二個,營養不同

礦泉水最大的賣點是鈣、鎂、鉀這些微量元素。某暢銷礦泉水標註鈣含量≥4mg/L,喝兩升才抵得上啃一口蘋果的鈣量。真要補礦物質,不如多吃塊豆腐。而純凈水在過濾時確實會流失礦物質,但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主要來自食物。不過華中科技大學做過實驗:兩組小白鼠連續喝礦泉水和純凈水三個月,骨骼密度沒顯著差異。普通人日常飲食攝入的礦物質,早就碾壓了喝水那點量。

第三個,適用場景不同

去年夏天我在工地做志願者,發現工人們愛買礦泉水。我問了才知道,戶外幹活出汗多,純凈水喝着“不解渴”,礦泉水帶點礦物味,喝下去嘴裡不寡淡,心裡還覺得“補了點啥”。而純凈水更適合給寶寶沖奶粉,兒科醫生總建議用純凈水,因為礦泉水裡的礦物質含量雖低,但嬰兒腎臟發育不完全,長期用礦物質稍高的水沖奶,怕增加負擔。這就像煮飯用自來水,熬粥用純凈水,各有各的講究。

第四個,口感不同

老茶客泡茶愛用純凈水,說是礦泉水會破壞茶香,這裡面真有科學依據。礦泉水裡的鈣鎂離子遇到茶葉中的鞣酸,會形成肉眼可見的懸浮物,但不影響飲用安全。而年輕人追捧的“有點甜”礦泉水,秘密在於含有偏硅酸,入口確實更清爽。

怎麼挑水?記住這三個“看”

1,看執行標準:

礦泉水執行GB 8537,瓶身會標“飲用天然礦泉水”。純凈水執行GB 17323或GB 19298(包裝飲用水),後者可能含少量礦物質(比如蒸餾水電導率低,其他工藝的純凈水可能殘留極少量離子)。

2,看水源地:

礦泉水的水源地很重要,比如標註“長白山天然礦泉”“千島湖深層水”的,可信度更高。純凈水不用太在意水源,因為原料是自來水,關鍵看品牌和工藝。

3,看口感:

倒一杯常溫喝,純凈水口感軟、沒味道,礦泉水可能帶點微澀或回甘,選自己喜歡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