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錢水觀
螞橋花糕糰子店的前身是包子燒賣店,老闆娘原先是在螞橋合作商店的飯店+點心店裡工作,改革開放以後,集體的店解散了,她就自己開一個點心店,原來生意一般般。
後來農村拆遷的農戶越來越多,有的造起了別墅,有的住進了商品房,原來農村的大灶頭沒了,農村傳統的喜事中要的花糕、糰子就自己做了,沒大灶頭燒,有的只能到親戚家去做,有的到包子店裡來問,做不做花糕、做不做糰子啊?還有農村舉辦的白事,也需要敲門糰子和粽子。
2008年後老闆娘與租房的房東一起開始做糰子,但由於技術原因吃起來口味不佳,主要是製作過程中沒經驗技術。到了下半年房東說要自己開店了,老闆娘只得另租房子重新開張,仍舊做的是包子燒買,也嘗試做糰子。
到了2008年的9月,我們村因南郊河市政工程拆遷,我家搬到螞橋集鎮上居住,那時我妻子整天帶着小孫子在集鎮上逛游,有時也到包子店坐坐閑聊一下,因為包子燒麥就是一個早市,比較空,當老闆娘問起做糰子花糕之事,我妻子也隨便說說,自己從年輕時就會做糰子,會劃花糕這些活,結果說者無心,而聽者有心。
等到2009年我小孫子上幼兒園了,就被老闆娘叫去做幫工,起先一天只做三四個小時,生意也不太好,後來我妻子開始對店裡做的糰子、花糕找出了顧客不太吸引的三個原因:
一是糯米拼粳米的比例不合理,粳米拼多了糰子很硬,糯米拼多了燒熟後會癱倒,對於新米與存米也有講究;
二是拼好的米浸在水裡的時間;
三是做糰子、花糕時和粉的程度也很講究。
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進,點心店的顧客就越來越多了,後來店裡做的糰子、花糕供不應求,受到王店本地以及海寧、桐鄉、余新、禾源新都等周邊客戶的信賴,像海寧、桐鄉的汽車路過螞橋就會停車買糰子、花糕,有的要買幾十個到上百個糰子,現在人們已經習慣於買散裝的糰子。
做糰子和粉
做糖餡糰子
清清白白的糰子
這是做成四個一組
這是散裝糰子
這是5斤肉里割下的淋巴和經攀
農村人家辦婚事,作為舅舅必須要挑一擔上頭糕,所以都要到店裡來定花糕,每年的“五一”節和國慶節,店裡要做幾千斤大米的花糕。
花糕里放得都是白糖,用臉盆來拿糖。
做花糕和粉
把和好的粉放入糕模型里劃成塊
敲印糕花
放在蒸籠里蒸煮
蒸熟的花糕
結婚用的兩盤糕
農村孩子滿月,要來定肉餡糰子,特別逢年過節這幾天來買散裝肉餡糰子的人們真是絡繹不絕,蒸籠里冒出的熱汽從早到晚不間斷,糰子裡面的餡都是當天買的新鮮肉,有許多的顧客親眼看到了,所以都要到這個店裡來買,常常要開夜工,有時要完成顧客定的數量便開通宵。
旺季時每天純收入可達幾千元,最關鍵的是薄利多銷,比起周邊的花糕糰子店價格都要低,而且質量要求高,對於豬肉上的淋巴類和那些經經攀攀全都去除,每天用的是新鮮肉。
糖餡包子、糰子用的是每年向農戶收來的紅小豆做餡。不管是肉餡還是豆沙餡做的糰子,剛蒸熟時可以把它拉的很長,十分軟糯。
店裡裹得鮮肉粽子吃起來勝過嘉興名粽五芳齋,所以一些工廠在每年的端午節都要來定粽子發給員工,實惠又好吃。
【來自虎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