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寶之一——三毛的傳奇故事

說起台灣,有三樣寶貝是大陸人民非常引人嚮往的。

一是日月潭。每個小學生都學過那篇課文,課文當中對日月潭的描寫,薄霧是什麼樣的啊?潭水是怎麼樣的?早早地在孩子的心中就已紮下了根。所以到台灣必定是要去日月潭看一看的。

第二件是台北故宮博物館。北京有個故宮博物館,台北也有個故宮博物館。我們很想去那裡看看那些一脈相承的寶貝字畫、玉石、青銅器都是什麼樣的。

第三件就是三毛了。三毛是大陸青年心中永遠的偶像。

今日分享的故事來自於台灣傳奇作家三毛,一個可敬可愛的女子。流浪文學是她那些經典文字的標籤。

三毛在文中說,反正夫婦生活總是在吃飯,其他時間便是去忙着賺吃飯的錢,實在是沒多大意思。

但是讀完她和荷西的日常生活,仍然會感到比一般夫妻的生活要有意思多了。

從小隻喜歡讀書,不喜歡上學的三毛,偶然看到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應到前世的鄉愁,不由分說,和丈夫荷西搬到了人煙稀少的撒哈拉沙漠。

在那裡,她寫出了多篇文采激揚的作品,把撒哈拉沙漠的浩瀚狂野與婚姻生活的辛苦不易揉進文字,向世人展示了一種異域生活的美。

不論愛情如何甜蜜,最終都會落實到柴米油鹽中。在物質極度匱乏的撒哈拉沙漠,三毛開了一間不對外的沙漠飯店。

如果你是家裡的主廚,大概每天都會問一下家人,今天你們想吃什麼?煮飯炒菜天天做,大多數人都會失去最初的熱情吧。

三毛卻對下廚這件事十分感興趣。她覺得把幾個簡單的食材經過一番精心烹飪,變成一道美味又好看的佳肴是一種神奇的藝術。


剛開始在撒哈拉生活不可謂不艱苦,沒有自來水,全程要靠人工去提。

菜品更是單一,都是西化的菜。後來三毛母親開始陸續給三毛寄來中國食品,粉絲、紫菜、冬菇、生力麵、牛肉乾

三毛樂不可支,這才像大廚該有的樣子嘛。尤其對於東方人來說,沒有了這些東方食材,飯菜就像牛肉麵里沒有牛肉一樣,失去了靈魂,撐不起一家中國飯店的門面。

很快,三毛的中國飯店成功吸引了第一位食客——三毛的丈夫。

第一道受歡迎的菜品是粉絲煮雞蛋。這個菜不知是三毛的原創,還是台灣地區的美食,反正我是沒有吃過的。

丈夫荷西從沒有吃過粉絲,三毛就忽悠他,“這個啊,叫做雨。”

心血來潮又說話隨意的三毛給荷西編了段舌尖上的中國,說粉絲是用春天的第一場雨做的,多麼浪漫的舌尖美味。

第二次吃粉絲,做成螞蟻上樹,三毛又信口開河的說是用釣魚的尼龍線製成。

荷西品嘗着好吃的尼龍線,仍然沒有搞清是什麼食物。

第三次,他竟然誤認為是魚翅。真是被他們夫婦倆一個敢說一個敢吃的精神笑倒了。

三毛藏起來的豬肉乾被荷西無意中找到,遂騙他說是中藥,一會兒又說是喉片,嘗到肉味的荷西哪肯鬆手。不但自己大快朵頤,還偷拿了許多給同事分享,惹得那些同事一見到三毛就假裝咳嗽要豬肉做的喉片吃。


三毛做壽司,丈夫荷西卻把紫菜認成複寫紙,終於忍不住嘗了一口,才發現是海苔。

最後,連荷西的上司都聞風而動,來三毛的沙漠飯店品嘗中國菜,並指明要吃筍片炒冬菇。

沒有筍的三毛,竟然李代桃疆用小黃瓜來偷梁換柱,做成了一道嫩筍片炒冬菇,博得了老闆和夫人的讚賞,也讓荷西驚喜地稱她為七十二變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聰明的女子三毛就是這樣,在平凡的撒哈拉生沙漠中,用美食和幽默造就了婚姻的神話。

想想現實中的我們,既沒有心情,也沒有耐心去營造這如夢如幻的愛情神話。

妻子在丈夫眼中是黃臉婆,丈夫在妻子心中是豬隊友。呵呵,人生來平凡,不平凡的人生,一定是需要親手堅持不懈、堅定不移地創造的。

你喜歡三毛嗎?喜歡她那些神奇的故事嗎?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