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網紅餐廳衝上榜單第一!514萬人排隊預約…卻被扒出是場騙局

在倫敦,有這麼一家聲名遠揚的網紅餐廳,“The Shed”。


沒有傳統的菜單,食客到場前完全不清楚自己會吃到啥;


餐廳地址在哪,也沒有任何人知道,進入店鋪前,食客會被要求矇著眼走很長一段路;


點評網站上,卻好評連連,顧客稱“美食堪比米其林”...



憑着稀奇美味的特點,開業短短几個月,“The Shed”就成為了全倫敦排名第一的餐廳!


各界名流、美食家、博主們打爆預約電話,也沒能在這裡訂到一個座位~



全倫敦的老饕都想一試這裡的美食,但他們不知道的是...


“一餐難求”背後的真正原因,是這家餐廳根本就不存在!



1

英國史上最成功的

“美食騙局”



沒錯,這家名為“The Shed”的餐廳,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一名英國小哥Butler,大學畢業後決定搞一場具有諷刺意味的惡作劇。



此前,這位小哥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食點評軟件上,為餐廳撰寫虛假好評。


寫着寫着,他就對所有口碑爆火的餐廳,都心存疑慮了:


“點評軟件就像一個虛構的世界,上面除了餐廳是真的,其他啥都可以作假...”


然而有一天,他突然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連餐廳也是假的呢!?


光靠圖片和虛假宣傳,一家根本不存在的餐廳,能衝上全網第一嗎?



說干就干!小哥立馬着手打造出一間風靡全倫敦的“假餐廳”~


首先,咱得弄出個高大上的“店面”。


窮小哥租住在城郊一套帶院子的小板房,環境實在麻麻地。


屋裡只有一間昏暗小卧室,一簾相隔就是廚房;



門前院子雜草叢生,一些木板木都腐朽到變形了...


室內拍不出高級感的照片,小哥靈機一動,乾脆把餐廳定位成“花園私房菜”。


相信破舊小院在強大的P圖下,能“變身”歐式露天花園!



“哎你看家裡有院子,養點雞啊鴨的也很正常吧...”


這下食物賣點也有了,自種的蔬果、自養殖的牲畜作為食材,原生態夠健康!(綠色食品還能賣得更貴)



為了防止真的有顧客上門,拆穿這一切,餐廳對外宣稱採用“會員預約制”


地址不在網上公開,只有打電話預約上了,店家才會把地址私信給顧客。


那麼接下來,只需要一套足夠吸引人的圖片就能入駐點評網站了~


小哥的“作假”方式也是很猛:


前菜“歐芹煎洋蔥”,看上去像法式精緻料理;



實際上是潔廁塊+顏料+蜂蜜...(真·地獄廚房)



大廚特供主菜,“蜂蜜燴豬腿”



真的就是“大廚”自己的腿!



再狠狠拿捏都市人精神緊張、壓力大的“痛點”,


推出故弄玄虛的“心靈套餐”,硬是給食物上升情緒價值。



一道會讓食客“心撲通撲通跳”的“愛情料理”,吃完怕是要心臟病發作!



所謂“沉思套餐”,吃完顧客是要好好沉思一下,為什麼要當這個大冤種...



當菜單做好了,宣傳照片P好後,The Shed私房菜,“正式開業”了~


小哥找來一堆朋友,幫“餐廳”狂刷好評。


還叮囑他們不能誇得太過,這樣就假得很明顯,要讚美中帶點不足才夠真實。



這種虛假的好評越多,The Shed餐廳在網站的排名就越高,


短短一個月內,小哥的電話已經被排長隊預約的網友們打爆了。


當然,他是不可能讓任何人真的預約上的...



小哥通過謊稱預約爆滿了,對外傳出一種餐廳爆火的錯覺,


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讓更多好奇的顧客對The Shed趨之若鶩。


隨着名氣越來越大,餐廳在網站上的排名也從首月的120名衝上了第1名。


一家澳大利亞的航空公司打電話來,希望可以和“The Shed”合作製作一個宣傳片,在全世界的飛機上播放;


還有記者希望聯繫這家餐廳的大廚做個採訪...The Shed徹底火了!




2

失控的惡作劇

“弄假成真”



令小哥意外的是,這場荒誕的惡作劇,漸漸玩脫了...


神秘的The Shed勾起了大眾的逆反心理,人們越是吃不上,就越要擠破頭想辦法吃到!


一些網友通過谷歌地圖,對比了網站上的花園照片,搜到了小哥家附近的地址;


有人試着在地址附近徘徊,想一探究竟;


有食材供應商按照地址寄來了一些食物的樣品,謀求合作;


甚至還有一位政府人員,給小哥打電話說希望“The Shed”開去他新開發的街區...



這可把小哥嚇壞了!一旦被上門的網友拆穿,他可承擔不起眾多網友們的憤怒。


看來,這虛假的餐廳,不得不真正“營業”一回了。


在514萬人排隊的預約中,小哥對外宣稱抽取了24名幸運兒來免費體驗(這餐飯他可不敢收錢~)



他趕忙清理了髒亂的後院,再問鄰居借了些桌子、椅子、燈裝點一下;


還找來了專門的養雞人,借了幾隻雞放院子里展示;



至於餐廳的食物,就在超市買速食快餐吧,畢竟小哥自己都沒做過飯...



當第一批“幸運兒”根據指引,到達了小哥家附近的路口。


小哥派出朋友扮的“員工”,讓大家蒙上眼睛,互相攙扶着走到“餐廳”。



顧客們摘下眼罩那一刻,好戲開演了~


速食食品打造而成的“高級料理”,被優雅端上餐桌↓



在場一半的顧客都是小哥請來的托兒 ↓



白天凌亂的雜物院,在夜幕篝火烘托下變成溫馨的“歐式花園” ↓



院落里自由穿梭的“走地雞”,雖然不吃,但“食材”還是要展示一下的 ↓



好傢夥雖然條件簡陋成本極低,但氛圍上確實營造得非常到位。


一家原本根本不存在的餐廳,就這麼開業了一晚...


顧客們還都非常滿意,甚至有人剛吃完就想立刻預定下一次的座位~(你清醒一點啊喂!)



“其實用餐過程中,有很多不合常理的細節,但沒有人指出。大家相比起自己的感官,更傾向於相信網上呈現的內容。”


惡作劇終於告一段落,小哥決定主動向外界全盤托出自己的這場實驗。


一時間,媒體炸開鍋了!


美食點評網站被推上了風尖浪口,但他們仍表示:雨我無瓜。



英國《泰晤士報》等20多家媒體排着隊要採訪小哥Butler;


他成為了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還接受了電視台的節目專訪...




主持人稱這不僅是一場極其成功的惡作劇,也是一場耐人尋味的社會實驗。


小哥向人們揭露了點評網站上的觀點,是多麼具有引導性——


人們對虛假餐廳“The Shed”的狂熱崇拜,慢慢形成了一種群體共同的“信仰”。


即使沒有真實的店鋪存在,但依然很少人會質疑它;


大多數人更傾向於參與其中,讓自己行為和判斷,是符合輿論的。


可見,當一種聲音鋪天蓋地時,能保持自己思考的獨立性,是多麼可貴。



圖片來源/B站@huojiujianxilie

撰文、編輯 / 貓南北

責任編輯 / 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