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西的,山西朔州的,朔州人是喝“酸飯”的

家鄉都美

所謂水土,帶給你的東西就彷彿是娘胎裡帶來的,或許你會有“不服”,但最終越成長越接受!就比如,這碗我家鄉的“酸飯”。

據說“酸飯”成名是個巧合,相傳始於宋朝,老百姓為了躲避兵禍拋家舍飯藏身別處。幾日後返回,捨不得丟掉泡了幾天的米,繼續熬粥喝,發現質地稠糯,色澤黃亮,口感酸甜,竟成就了一道全新口味的美食,從此便有了“酸飯、酸粥”……

第三次喝才想起來拍照

小時候,每每去姥姥家,一到傍晚就能聞酸飯味兒,姥姥家的晚飯記憶當中多是酸飯、炭烤饅頭片……對於長身體的我來說,沒有肉就不是好飯,瞅一眼酸飯嫌棄地撇撇嘴,帶着情緒抓一片焦黃的饅頭,衝到外面邊玩邊吃……

吃完了跑渴了,回來姥姥就把涼好的酸飯喂到我嘴邊,說著“ 涼好了,是最上面的清湯,姥姥給你加糖了,一口就喝光!”聽到有糖,便不挑不剔,一飲而盡,酸酸甜甜,沁心之飲……

姥姥的“套路”從沒米加糖,到少米少糖,再到全米無糖地變化着,我也逐漸從聞着就嫌棄地跑開,到安靜地坐在桌旁享用,成了現在自己能做愛喝……

山西小米

如今學習了營養學,才明白了,這個酸飯的“酸”是發酵了的意思,就如同酸奶的“酸”。小米湯經過發酵後,含有了乳酸菌益生菌以及多種酶。

米湯可以清熱瀉火,發酵後更能生津止渴;

酸味能夠增加食慾,能夠緩解人們盛夏里因暑熱導致的食欲不振;

乳酸菌、益生菌以及多種酶,可以幫助消化,促進胃腸動力;

還有什麼美容養顏之類的就不必說太多了,畢竟胃腸健康了,一切都會隨之而來的。

對,還有一點,發酵的酸味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就如同北京的豆汁,愛者極愛,不愛者遠避之,這大概也是土生土長的另外一個解釋,往往是“土著”們的接受度稍高一些,與我僅一縣之隔的愛人就已不能接受了。

所以,每次的“酸飯”都成了“一人食”,看官們腦補一下,家人的滿臉不可思議和我的樂在其中,也是蠻有樂趣的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