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兩個四川人討論“吃啥子”的終極問題,又想補充點油水的時候,答案很可能就是“肥腸嘛”。肥腴的大腸,彈牙的口感,飽滿的汁水……光想想就讓人流口水。豬肉消費量全國第一的四川人,吃肥腸也是相當專業!
▲ 汁水飽滿的現撈肥腸。攝影/CCCCCCC大調,圖/圖蟲·創意
肥腸在四川就是個“全能王”,既能單打獨鬥,也能和其他食材組CP。川菜的精髓是味,所謂“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在烹制方法和味型變化的加持下,四川的肥腸菜不斷演化,組成了一個龐大的肥腸江湖。
粉面王炸組合
早餐就能這麼重口
很多成都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肥腸粉開始的。肥腸粉的紅湯麻辣酸爽,不會太辣也不過酸,光是端上桌看上一眼就能流口水。現打的紅薯粉滑爽筋道,油炸的豌豆粒酥酥脆脆,然而這些都是鋪墊,彈軟入味的肥腸才是主角。
▲ 肥腸粉。
攝影/達令DARLING,圖/匯圖網
奢侈點的人要再加兩段冒節子,打結後的豬小腸圓鼓鼓的,一口咬下去,軟而彈牙,瞬間爆漿。胃口好的再來一個焦香酥脆的軍屯鍋盔,就着湯湯水水的肥腸粉吃下去,巴適得板!
肥腸,不能缺席的面臊子
四川人吃面的重點在於臊子,面莫得好講究,以肥腸為臊子的面不少。比如酸菜肥腸面的臊子里加入酸菜,吃起來酸辣爽口。
▲ 肥腸面
。攝影/nuodingcaipu,圖/匯圖網
雅安漢源家常吃的清水挂面,碗底先放一點炸乾的肥腸臊子,加入鹽、醋和花椒油,再倒半碗開水,然後撈入煮熟的挂面。
表面上看似寡淡的清水面,拿筷子攪幾下,酥脆的肥腸和清爽的面相互融合,挂面解了肥腸的膩、肥腸又增加了挂面的香,吃起來還酸酸麻麻的,最家常也最是美味。
▲ 過油後的肥腸多了幾分酥脆的口感。圖/微博@二毛大搜索
川味肥腸面的臊子最常見的當屬紅燒肥腸,在江油肥腸館,排在菜單最前面的一般都是紅燒肥腸。這道菜關鍵是紅湯,由豆瓣醬加了各種香料秘制而成。
經過紅湯浸潤的肥腸色澤黃亮,飽滿豐盈,每一道褶褶裡頭都很入味。除了配面,紅燒肥腸也會搭配圓子湯、乾飯,還有附贈解膩的醋湯,就是經典的江油早午飯。
▲ 江油紅燒肥腸。攝影/樊小喆,圖/圖蟲·創意
C位出道,肥腸也是盤大菜!
肥腸可以做粉面的臊子,也可以擔當大任,獨自出道成為一盤大菜,佔據餐桌的C位。
江油,四川肥腸C位
四川是肥腸愛好者的“天堂”,“天堂”之中的“天堂”是江油,好吃的肥腸可不止紅燒一種。江油幾乎每條街都有肥腸館,滿眼都是火爆腸頭、醬爆肥腸、宮爆肥腸等勁霸菜名,肥腸在這裡C位出道,所有的調料和配料都是它的氛圍組。
▲ 江油是肥腸愛好者的“天堂”。圖/匯圖網
干煸肥腸煸得香香脆脆,裡面的紅辣椒和青辣椒也沾了肥腸的香,很是下飯。涼拌肥腸里加入大量的蔥和洋蔥,一口切絲的肥腸頭,一口衝勁大的蔥絲,剛經歷肥軟,又迎來脆爽,太讓人上頭了!
▲ 干煸肥腸。攝影/叫我廚師長,圖/匯圖網
清湯肥腸是江油的名品了,煮肥腸時加入党參、陳皮,吃起來居然有一點清甜。這道菜適合作為肥腸宴的結尾,味覺經過狂轟濫炸之後歸於清淡,餘味悠長。這種吃法在其他地方很少見,單是這道菜,就能奠定江油作為肥腸界霸主的地位。
▲ 清湯肥腸。攝影/林風
川西,這裡的肥腸有點甜
雙流的蘸水肥腸也是肥腸中的一股“清流”。新鮮的肥腸用熬制的高湯撈煮入味,加入蓮花白或豆芽等素菜煮熟,吃起來有一股鮮味。點睛之筆是秘制的蘸水調料,以豆瓣醬打底,加入各種川味調料,麻麻的,辣辣的,又有點香。
▲ 蘸水肥腸。攝影/林風
與蘸水肥腸相比,拌肥腸的味道里多了一份回甜,甜味來自自製紅油,這是成都一道經典的涼菜。不想吃涼的話,還可選擇熱拌肥腸。同樣經典的涼菜還有鹵肥腸,因為鹵料不同,火候的掌握也不一樣,幾乎每家店的味道都不一樣。
好的鹵肥腸,香味就是活招牌,尤其剛出鍋的時候。鹵肥腸還可以再加工,如煎肥腸、烤肥腸、回鍋肥腸,有鹵香的同時,又有焦香、酥脆的口感,四川人真是太會吃了。
▲ 上圖拌肥腸,下圖冒鹵肥腸。攝影/再見angelababy,圖/匯圖網
樂山在美食方面從來不會讓人失望,肥腸竟然被樂山人做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脆香鹵腸頭是個代表菜,鹵過的肥腸頭炸得酥脆,裡面夾上蔥白,吃起來脆香還有回甜。香酥糯米腸卷也超贊,用肥腸包裹咸口的糯米,配上椒鹽或者甜辣醬,外表酥脆,內里軟糯,口感層次十分豐富。
四川還有哪些肥腸菜?
內江、自貢等川南一帶的特色肥腸菜是生爆肥腸,肥腸與泡椒、生薑、大蒜等調料爆炒。紅鍋冷油、急火短炒、一鍋成菜,從下入芡汁到成菜不過幾十秒的時間,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肥腸的鮮味。
▲ 生爆肥腸。攝影/曼城映像,圖/匯圖網
粉蒸肥腸全川都有,分紅味和白味兩種。白味粉蒸肥腸加了蒜泥、鹽、菜油、米粉或小米,味道清淡;紅味的粉蒸肥腸用的調輔料要複雜一些,增加了花椒粉、豆瓣醬,吃起來軟糯麻辣。四川有些地方還加入排骨,做成粉蒸肥腸排骨。
▲ 粉蒸肥腸。攝影/達令DARLING,圖/匯圖網
還有一道傳統名菜叫軟炸扳指,深受張大千、徐悲鴻的喜愛,肥腸切條裹糊炸,沾椒鹽或者辣椒面吃,外酥里嫩。
鐵打的肥腸,流水的CP
四川人對肥腸的喜歡到啥子程度呢?不管葷的、素的、乾的、濕的,還是水裡游的、地上跑的、山上長的食材,四川人都拿來搭配肥腸,看似CP亂燉,一口吃下去,“這是什麼神仙組合啊!”
▲ 香菇在肥腸中一起燉。攝影/CCCCCCC大調,圖/圖蟲·創意
川菜講究葷素搭配,作為葷菜的肥腸與各種素菜搭配之後,成功“去油”,如甜椒腸絲、腸米芽菜、黃豆肥腸、跳水肥腸、青椒燜肥腸、青筍燒肥腸、翠瓜拌肥腸、老壇酸菜肥腸等等。
▲ 跳水肥腸。攝影/孔焱,圖/匯圖網
南充南部縣的人們會吃一種肥腸乾飯。肥腸裡面冬天可以放蘿蔔,夏日放冬瓜,很多時候也有海帶,還有豬的其他內臟,再搭配一碗酸菜乾飯,像小吃又像正餐,像燉菜又像燒菜。
眉山的柳江古鎮位於瓦屋山下,盛產野生的竹筍菌類。這裡的廚師把肥腸與瓦屋山的刷把筍一起清燉,入口就一個字——鮮!到了春天,在四川不少地方都能吃到肥腸竹筍。過了春天,肥腸還可以和干竹筍一起干煸,吃起來干香乾香的。
▲ 上圖鮮筍燒肥腸,攝影/zyq178;下圖筍乾肥腸,攝影/lxpcxplcy。圖/匯圖網
茶樹菇爆腸頭的風味也差不多,茶樹菇炸香後撈出,再下鹵過的肥腸頭爆香,辣香和豉香完美融合。鍋巴肥腸、臭豆腐煸肥腸吃的也是這種干香。
當肥腸遇到了澱粉豐富的食材,比如豌豆肥腸、土豆肥腸、芋兒肥腸,肥腸周身就沾上了澱粉,變得更加耙軟肥嫩,而豌豆、土豆、芋兒吃起來也有肥腸香味兒。
▲ 豌豆肥腸。攝影/林風
更軟的搭配,比如豆花肥腸、涼粉燒肥腸、豆腐燒肥腸,兩種不同質感的食材結合,口感層次一下子豐富起來。這幾道菜有時候會做成石鍋菜,滾燙入味,冷天下飯吃,也太安逸了吧!
冬天同樣受歡迎的還有新津的肥腸湯鍋,肥腸和蓮花白、白菜、豆芽、海帶等素菜一鍋煮,湯汁雪白濃郁。四川還有紅湯型的肥腸湯鍋,麻辣鮮香的湯汁里加入各種食材,深受好吃嘴的喜愛。
▲ 肥腸火鍋。攝影/benree2018,圖/匯圖網
至於肥腸魚、肥腸雞、仔排肥腸、嫩兔肥腸、鳳爪肥腸、墨魚仔肥腸煲等,就是蛋白質的狂歡,肉食者的盛宴。最常見的是肥腸魚,加入筍、花菜、豆芽等素菜,滿滿一大鍋,魚肉鮮嫩入味,肥腸軟糯彈牙。當然,它們有時候也會以火鍋的形式出現。
▲ 肥腸魚。攝影/探店王,圖/圖蟲·創意
同樣堪稱CP大亂燉的還有干鍋肥腸雞,在肥腸和雞肉之外,加入大量素菜。肥腸芋兒雞也是一鍋亂燉,彈牙的肥腸,軟糯的芋頭,滑嫩的雞肉,加上鍋底的筍子、魔芋等配菜,吃起來麻辣鮮香,各種食材都很入味。
成都大邑縣的肥腸血旺很出名。肥腸嚼勁十足,血旺又鮮又嫩,裡面還夾雜酥脆的黃豆粒。舀一勺肥腸、血旺和黃豆粒,送入嘴裡之後,血旺一瞬間爆開,一口就包含了麻、辣、鮮、燙、嫩,只有送幾口米飯,才能緩解這種味覺的大爆炸。
▲ 肥腸血旺。上圖攝影/tsi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