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燈初上,六盤水烙鍋店裡傳來陣陣吆喝,暖黃的燈光將桌上的食材映得明亮,讓人忍不住為這抹風味停留。
土豆片躺在砂鍋里接受着菜油的浸潤,土豆絲拌着雞蛋在點綴出淡黃的一筆,韭菜增添幾道蒼翠,牛肉下鍋,肉片在高溫的叨擾下蜷縮在一起……這便是深夜路邊的那份愜意和滿足,也是市井人生的平凡與熱辣。
“我每一年夏天都要來打卡本地美食,必吃烙鍋!”雙水廣場旁的美食廣場,來自湖南的張先生與朋友共飲這番酣暢。

遊客品味烙鍋。黃蜀錦 攝
與烙鍋並稱“水城三鍋”的茨沖雞火鍋、羊湯鍋,憑藉獨特的葯膳配方,也成為遊客必打卡的美食地標。
雞塊傾倒入油鍋,隨着滋滋聲響,表面被烙上焦黃的脆皮,金燦燦的熱油浸入肉中,糍粑辣椒特有的果膠質裹挾着熱烈醇厚的雞肉在一鍋一火中亮出彼此的“絕技”……
立足產業型村居發展路徑,水城區尖山街道抓住交通區位優勢,從提高“茨沖雞火鍋一條街”文化氛圍和經濟效益出發,統一對轄區茨沖雞火鍋店進行門牌匾打造,“茨沖雞火鍋一條街”煥然一新。
“茨沖雞火鍋一條街”全長3公里,在原102省道上橫穿而過,“車流量每天能達到500輛以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雞火鍋打着交道,茨沖雞火鍋協會秘書長趙洪深諳車流帶來的人流,將為一方美食注入源源不斷的流量。

茨沖雞火鍋。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尚宇傑 攝
舌尖上的盛宴,不止一處。
湯底濃郁而不膩,羊肉的鮮美和香料的微妙平衡恰到好處,細膩的粉絲在湯中輕輕打轉,吸附着湯汁的精華,每一口都能感受到羊肉的醇厚和香料的層次。
“本地黑山羊,現殺現煮,鮮美得很,在城裡住了40多年,吃不膩。”78歲的王德國老人,周日起了個大早,趕來向家羊肉粉感受這道鮮香。
為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讓品牌發展更加規範,水城區於2021年成立了“水城羊肉粉美食協會”,包括老翁記、黔椒苑、大河、向家等31家品牌會員單位,開始走上預製菜、方便食品的現代化飲食發展之路。

羊肉粉。
包裝袋摞滿貨筐,生產車間內,清洗羊肉、切肉裝揀、打包快遞的工人分散四處,“將帶皮羊肉燒制後放入清水中清洗,再進入無菌車間熬煮,等待機器給羊肉切片後,將熬煮好的湯汁裝入包裝袋中,經密封、抽真空、高溫滅菌,羊肉粉的湯底便製作完成。”老翁記負責人翁明莎娓娓道來“走”出大山的羊肉粉如何製作。
線下線上齊發力,老翁記年經營收入突破一千萬元大關,一口“土味”沿襲至今,時間的風味里,羊肉粉的味道翻山越嶺,從烏蒙大地躍起。
新消費場景激發新消費活力,“六馬”期間亮相的智能無人餐廳、萬人烙鍋大賽消費券全部售罄、老字號羊肉粉店周末平均每天賣出一千餘碗……

羊肉粉。
“每場烙鍋大賽開賽前,我們都會發放消費券,不僅給消費者帶來實惠,也為各行各業商家增強了信心,正逐漸成為促消費、穩增長的重要手段。”六盤水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夜幕降臨,一個個夜市攤位“串”起人潮,用最地道的美味吸引市民紛至沓來,也吸引着踏“涼”而來的外地遊客。
舌尖上的19°,靜候新一季的熱辣與滾燙。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魯媛
編輯 謝勇勇
二審 劉定琿
三審 孫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