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後,品牌形象老化。新興品牌不斷通過創新產品和場景體驗吸引消費者,星巴克的品牌形象顯得相對陳舊。曾經的高端光環逐漸褪色,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作為一個進入中國市場多年的老品牌,星巴克面臨著與年輕消費者脫節的風險。
再加上商場運營的精細化,對入駐品牌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與此同時,全球同店銷售額下降7%,這一降幅幾乎是分析師預期的3.48%的兩倍。
例如,在星巴克微信小程序上,目前大部分產品價格仍保持在30元以上,但2023年其平均售價已下降2%,而2024年平均售價的降幅進一步擴大至8%。此外,星巴克還在團購平台推出了多種優惠活動,如“109元咖啡5次卡”以及最低5.5元的“椰香可芮朵”等產品。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價格壓力。
消費者對星巴克降價策略的反應複雜。
一方面,能夠以更低的價格享受星巴克的產品自然令人高興;但另一方面,曾經的“獨特尊貴體驗”卻因此大打折扣。星巴克的降價策略看似是無奈之舉,卻也暴露了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尷尬地位。

而星巴克所在的咖啡市場的表現也同樣。根據《2023咖啡與茶消費洞察報告》,縣域市場的人均咖啡消費金額增速比一線城市高出26%,成為增速最快的市場。
反觀一二線城市的咖啡品牌競爭日趨激烈,市場逐漸飽和,而像味千中國、呷哺集團和九毛九集團等主要布局在一二線城市的餐飲品牌,其業績表現已不如人意。
或許,相比如何佔領下沉市場,星巴克更應該解決的是,如何在控制成本與品牌調性間找到平衡,否則擴張將成負擔。畢竟,在下沉市場,性價比也是最核心的競爭力。(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有溫度 · 有深度 · 有態度
關注連鎖/零售/電商/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