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的美食,行文排序全憑個人喜好,也許我提及的美食,您可能有另外一個排序,美食探店純屬信息分享,各人喜好並無高下之分。
文中提及的美食,我文章末尾只會留下我認為值得一試的店名。
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這碗牛肉粉了,網上找到的純屬緣分,到中午兩點了還有很多本地人在吃。一碗加肉的米粉,碗面上鋪着滿滿的肉塊,火紅的辣子無不誇張地挑逗你的食慾。這肉燉得軟爛,牛香味十足,若你覺得這辣度不過癮的話,再加上一勺糊辣椒,這可是貴州人的最愛啊。旁邊的大哥吃得滿頭大汗,還直呼過癮。
反正我也是過癮了。
牛肉粉是夠火爆,這碗鵝肉面卻截然不同,湯頭鮮美,配上一小碗擂辣椒也是為了給清湯下的鵝肉加點辣味。這擂辣椒是把鮮青椒放煤炭上烤至略焦,然後擂碎,再加入醬油等各種調料,用來蘸鵝肉和鵝胗,完美搭配。
貴州比較知名的有三大羊肉粉,興義、遵義和水城(六盤水)羊肉粉。雖聲名在外,但不代表畢節就沒有好吃的羊肉粉。這兒的羊肉粉都是砂鍋煮出來的,帶皮黑山羊肉,一鍋出來後,燙得很。街上隨便找一家味道都不會差,具體店名我就不推薦了。
畢節,跟豆子有關的火鍋也是特別多,豆豉火鍋、豆米火鍋、豆花火鍋。這些火鍋我在別的地方也吃過,我要着重吃一下豆乾火鍋。畢竟,畢節的大方縣的豆乾,是鼎鼎有名的。豆乾,必須得是大方六龍豆乾。大方是個縣,六龍是個鎮。這招牌打上地名,杠杠的中國地理美食。
這火鍋鍋底也是極其簡單,大方豆乾、油渣就是靈魂,然後輔以芫荽、本地苦蒜,其他的配菜就隨你點,隨你放了。
大方豆乾可不是普通的味道,帶有幾分發酵的香味,口感像牛皮一樣彈牙,你讓我全吃豆乾也行啊。那油渣也是有特色的很,眾所周知貴州人愛吃脆哨。在外地人眼裡就是豬油渣嘛,但是本地人通過料酒、老抽等調料的炮製,這就是豬油渣的Plus版,脆哨。豆乾裡面的油渣實際是五花肉片炸出來的,又香又耐嚼,同樣的食材,加入細巧的烹飪之法,就成了完全不同的美食,這就是中華美食精妙之處。
吃豆乾火鍋的時候,當地人喜歡吃一種叫“玉米飯”的主食,我本以為是黃色的,但是看起來是白色的,磨得細細的,打飯的阿姨說我吃不慣,我硬是在米飯上加了一勺玉米飯,吃起來像乾乾的粉末,果然吃不慣,我還是喜歡大顆粒的白米飯。
本想去吃烤雞腸的,結果雞腸烤得太油,不太想推薦。但是燒烤和酸菜炒飯倒是還不錯。當然,最有意思的是,我點了一份叫二塊八的東西,給我上了一份餌塊加醪糟的甜品,原來二塊八是餌塊粑的諧音。你可以去試試二塊八!
最後說到街邊買的苦蕎粑,用一句常用的美食評價:有特色,但是我不愛吃。苦蕎粑是威寧特產,當地盛產苦蕎,味苦,但有回甘。這苦蕎粑吃下去,軟綿口感似米糕,味道若綠茶,但比綠茶更苦。賣家跟我說,這東西吃多,可以降血壓,降血脂。我尋思着這主要還是碳水居多吧,真要雙降,我還是直接嚼苦蕎吧。
畢節其實還有很多當地的美食,以縣、鎮冠名。
比如威寧火腿,這火腿做法精良,但是常被人當成宣威火腿。因為以前交通不便,威寧跟雲南宣威相距也就一百來公里,威寧的火腿經常運到宣威的集散地被當成宣威火腿買賣,自然名氣就不如宣威了。食物這東西,也是需要名人打廣告的。像諾鄧火腿,上了舌尖上的中國,這品牌效應就起來了。其實雲南、貴州哪個地市沒有當地的火腿製作工藝啊,我在楚雄吃菌子火鍋,裡面放的火腿可不是從宣威和諾鄧運來的哦,當地也有產,只是不出名罷了。
納雍酸湯飯,因為我對酸湯不太感冒,所以沒嘗試。畢節湯圓挺有名,可是我在街上逛,所見極少,反而是在六盤水看到了畢節湯圓。連渣落,又名菜豆花,街上看到過幾家館子以菜豆花主打,但是我終究沒去嘗試。
本想在畢節找一家牛癟火鍋的,這道火鍋產自黔東南,上次想吃但是同伴不敢嘗試,但是畢節也沒尋到,只能作罷。
餐館推薦:
興河牛肉粉(雙樹灣分店)、王記六龍豆乾火鍋(這家店定位有錯,打老闆電話問清楚再去)、千秋鵝肉粉、億客緣原湯老土鵝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