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齊發力,服務貿易迎來新動能

為了加快發展服務貿易,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近日廣深兩地陸續出台政策。5月7日,深圳發布“服務貿易發展扶持政策要點十條”;5月9日,廣州出台“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22條”。

當下,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正經歷深刻變革。一方面,服務貿易已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全球貿易總額的比重呈逐年上升之勢。然而,中國服務貿易長期存在逆差,結構有待優化,亟須通過開放與創新來提升競爭力;另一方面,隨着數字技術迅猛發展,全球價值鏈加速重構,服務貿易規則制定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

在這一背景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為服務貿易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雙引擎,廣州是三輪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深圳則是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責任之重大不言而喻,出台相關扶持政策正是落實國家戰略的必然選擇。

深圳“服務貿易發展扶持政策要點十條”和廣州“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22條”雖各有側重,但都體現了前瞻性、系統性和精準性的政策設計理念。通過對比分析,不難發現兩地政策在支持重點、實施路徑和創新舉措上的共性與特色。

一是數字貿易成為共同戰略支點。深圳政策第一條即明確推動數字貿易加快發展,廣州同樣將數字貿易作為重點,提出加強“制度軟環境”和“基礎設施硬環境”建設,促進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應用,塑造數字貿易新優勢。值得關注的是,廣州特彆強調培育數字創意產業,體現了“文化+科技”的融合思路。

二是不約而同強調規則銜接與標準引領。廣州將“促進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作為重要內容,提出把握cepa服務貿易協議修訂機遇,強化與港澳服務對接。深圳雖未直接提及與港澳銜接,但其在數字貿易、金融服務等領域的開放措施同樣有利於大灣區要素流動。

另外,兩地都重視標準制定工作,廣州提出研製灣區標準、國際標準,深圳則支持企業獲取cmmi5、iso27001等國際認證,這些舉措顯然有利於共同提升兩地服務貿易規則的話語權。

在金融與專業服務支持方面,廣深各具特色。深圳對金融領域給予更大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服務出口企業可獲得最高200萬元獎勵,遠超其他領域100萬元的標準,這與其作為全國金融中心城市的定位相符。廣州則更注重會計、法律等專業服務的國際化,提出打造“廣州樣本”服務標準,特別是在跨境養老、互聯網仲裁等特色領域。兩地政策因此形成了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格局。

具備堅實的產業基礎,在數字經濟領域佔據領先地位,匯聚了豐富的人才與科研資源,對外開放水平較高,這些條件構成了廣深發展服務貿易的顯著優勢。

時逢全球服務貿易創新提升的關鍵期,數字技術與服務業融合正在催生大量新業態、新模式,作為改革開放前沿,依託政策支持,廣深有責任也有能力在服務貿易制度創新方面先行先試,為全國探索可複製推廣的經驗。

未來,廣深應立足自身優勢,加強政策協同,共同破解數據流動、人才引進、知識產權保護等系統性難題。通過培育市場主體、深化港澳合作、強化數字賦能、完善生態體系等舉措,將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實效。更重要的是,要以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為突破口,推動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協同、數字貿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構建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