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馭特朗普風暴

如果說特朗普政府有應對這一挑戰的戰略,那麼它還沒透露是什麼戰略。但如果認為調整國際貿易和投資結構就足以讓美國工人受益,就大錯特錯了。還有其他力量在起作用,而忽視這些力量的政策制定者將自食其果

文 | 邁克爾·斯賓塞

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任政府的上台正值結構和技術快速變革之際,而該變革是由三項趨勢驅動的:首先,新冠疫情、新戰爭、氣候變化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帶來的衝擊持續在全球經濟中回蕩;其次,更廣泛的長期趨勢繼續抑制經濟增長並帶來新的通脹壓力;最後,科技突破正在改變從數字服務、生物技術到能源的眾多領域。

而上述趨勢的應對措施正極大改變全球商業和政策環境。韌性和國家安全已成重中之重;供應網絡正在迅速演變;通脹在30年來首次成為一項重大問題。這一切都發生在特朗普重返白宮之前。

特朗普的一大堆行政命令看似雜亂無章,但政府很可能在推行一項旨在削弱潛在反對力量的龐大戰略。特朗普及其政府多次辯稱,雙邊貿易赤字就是某些地方出了問題的信號:美國被佔了便宜,一些行業和國家安全受到損害。

基於2023年的數據,對美雙邊順差最大的貿易夥伴是中國、歐盟墨西哥越南日本加拿大。特朗普關稅的四個目標經濟體(加拿大、墨西哥、歐盟和中國)佔據了2023年美國總貿易逆差的66%,加上日本和越南則為83%。“解放日”(4月2日)關稅與針對那些大額逆差貿易夥伴的做法大體一致。中國、歐盟、越南和日本的新附加關稅稅率分別為34%、20%、46%和24%,而加拿大和墨西哥暫時另行處理,同時對汽車、鋼鐵和鋁徵收高額關稅。但關稅針對的遠不止那些與美國有巨額逆差的貿易夥伴,政府對美貿易逆差國在內的所有國家都施加了10%的普遍關稅。

金融市場當即作出反應。4月2日後的兩個交易日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跌了5萬億美元市值,跌幅約10%。企業和消費者信心繼續呈下降趨勢,美國以外的市場也出現下跌。隨着市場和經濟不確定性的加深,人們對經濟衰退的預期也在增加。

受影響最大的可能是美國和那些受美國需求影響最大的貿易夥伴。由於美國經濟約佔全球名義GDP(國內生產總值)的26%,這種給該國經濟築起圍欄的行為將對整個體系造成巨大衝擊。雖然其他國家都將面臨輸美產品關稅的問題,但各國受影響程度不一:中國中等,越南相當高,墨西哥、加拿大則非常高。幸運的是,其他國家仍可向另外一些國家銷售產品,而且市場規模也不小。

相比之下,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將面臨來自其他國家所有產品的進口關稅。企業在試圖進入外部市場時也可能面臨更高的“對等”關稅,而主要國家可能會限制對美國的外國直接投資。換句話說,雖然關稅對不同國家和地區造成的損害將是廣泛而多樣的,但受影響最大的可能是美國經濟,因為它正日益孤立於全球經濟其他部分。

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政府是否認為關稅會催生貿易再平衡,或者出台關稅的目的是促使貿易夥伴和企業將生產和工作崗位轉移到美國。特朗普支持外國直接投資,認為這是支持其赤字和就業議程的一種方式,而關稅大概是另一種附加激勵措施。

無論人們如何看待政府的診斷和處方,其目標都是明確的:改變全球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的結構,使其有利於美國國內的投資和就業。但由於美國債券和股票在全球的吸引力以及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這一議程面臨強大阻力。除非美國有意降低美元計價資產的吸引力,否則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不太可能改變。

畢竟目前的體系並沒有看似可行的替代方案。不斷增長的全球經濟需要不斷擴大的貨幣基礎才能運轉。與其減少1萬億美元的貿易赤字,美國更可能在各國間重新分配赤字,而這可能不會引發特朗普所設想的那種國內結構調整。

如果說特朗普政府有應對這一挑戰的戰略,那麼它還沒透露是什麼戰略。但如果認為調整國際貿易和投資結構就足以讓美國工人受益,就大錯特錯了。還有其他力量在起作用,而忽視這些力量的政策制定者將自食其果。

(作者為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經濟學榮譽教授兼前院長。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5;編輯:許瑤)

責編 | 王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