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微電投研報告:價格戰白熱化,歸母凈利大跌兩成,高端新品放量能否破局?

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孫華秋

來源|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孫華秋

編輯|韓迅

【導語】

3月25日晚,復旦微電(688385.sh)披露了2024年年報。年報顯示,2024年,復旦微電的營業收入同比微增1.53%,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20.42%,呈增收不增利的態勢。

復旦微電在年報中表示,2024年度,公司各產品線所面對的市場競爭激烈,公司適時調整部分產品的銷售價格以鞏固或擴大市場佔有率,銷售量和營業收入均有所提升,但毛利率有所下滑。

此外,2024年,受應收賬款增加和存貨跌價減值所影響,復旦微電的信用減值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合計同比增加超6700萬元,進一步侵蝕利潤空間。

3月24—25日,就產品價格調整、應收賬款壞賬風險等相關問題,時代商業研究院向復旦微電發函並致電詢問,工作人員在電話中表示,相關信息可以留意公司披露的年報。

【摘要】

1. 價格戰白熱化,盈利能力下滑。2024年,儘管半導體行業整體回暖,但復旦微電的業績並不盡如人意,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20.42%。受價格下降和產品銷售結構變化等影響,復旦微電的多個主要產品毛利率同比下滑。

2.應收賬款同比大增六成,警惕壞賬風險2024年末,復旦微電的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餘額合計達18.67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2.01%,較2023年末的38.23%上升了13.78個百分點。其中,復旦微電的應收賬款餘額為15.61億元,同比增長63.74%,遠超同期營收增速。

3.關注新品放量,探尋新增長路徑。在半導體行業周期復蘇階段,復旦微電正尋求通過“技術突破+場景滲透”雙輪驅動戰略,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前沿領域持續深耕,以打造新的業績增長極。目前,復旦微電的1xnm fpga高端芯片產品已實現小規模量產,並加速在ai融合架構芯片、車規芯片布局。建議投資者持續關注復旦微電1xnm芯片產品量產進度、ai融合架構芯片客戶導入情況,以及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拓展成效。

【正文】

一、價格戰壓力凸顯,增收不增利

在半導體行業版圖中,復旦微電以fabless模式專註於集成電路設計,構建起豐富多元的產品線,涵蓋安全與識別芯片、非揮發性存儲器、智能電錶芯片以及fpga芯片等多個領域,並憑藉廣泛的產品覆蓋面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2024年,在歷經近兩年的調整後,半導體行業迎來了強勁復蘇,包括行業巨頭在內的不少半導體上市公司紛紛發布年報業績大增的公告。比如,兆易創新(603986.sh)預計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27.57%,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76.43%;韋爾股份(603501.sh)預計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20.87%~22.78%,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67.88%~503.88%。

從芯片設計行業的發展來看,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2024年中國芯片設計行業全行業銷售額預計達到6460.4億元,同比增長11.9%。

然而,在一片向好的行業大環境下,復旦微電卻交出一份不盡如人意的答卷。

年報顯示,2024年,復旦微電的營業收入為35.90億元,同比微增1.53%;歸母凈利潤為5.73億元,同比下滑20.42%。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復旦微電歸母凈利潤連續兩年同比下滑超20%。

回溯2022年,復旦微電的歸母凈利潤創下歷史新高,達10.77億元。隨後在2023年,受行業景氣度下行所影響,復旦微電的歸母凈利潤大幅滑落至7.19億元,同比下滑33.18%。

在年報中,復旦微電解釋稱,2024年度,公司各產品線所面臨的市場競爭激烈,公司積極拓展新產品和新市場,並根據市場形勢,適時調整部分產品的銷售價格以鞏固或擴大市場佔有率,銷售量和營業收入均有所提升。不過,受產品銷售價格下降和產品結構調整影響,報告期內,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同比下降5.26個百分點至55.95%。

具體來看,2024年,復旦微電的安全與識別芯片銷售量同比增長29.26%,存儲器芯片銷售量同比增長55.85%,智能電錶芯片銷售量同比增長72%,fpga及其他產品銷售量同比增長37.1%。

受價格下降和產品銷售結構變化等影響,復旦微電的安全與識別芯片、智能電錶芯片、fpga及其他產品的毛利率分別同比下降5.27個、3.33個、9.09個百分點;不過,存儲器芯片的毛利率同比微增0.87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2024年末,復旦微電的存貨賬麵價值高達31.34億元,受價格競爭影響,存貨中部分產品可變現凈值下降,復旦微電當期末計提資產減值損失1.69億元,同比增加3524.86萬元;高可靠領域客戶的應收賬款餘額增加,也致使復旦微電計提信用減值損失4567.63萬元,同比增加3204.57萬元。資產減值與信用減值損失的雙重增加,進一步壓縮了復旦微電的利潤空間。

可以看出,在行業價格戰的激烈競爭環境下,復旦微電採取降價策略以換取規模擴張。這一舉措雖使復旦微電的營收實現增長,但其盈利能力也隨之承壓。

需注意的是,應收賬款的快速上升也給復旦微電帶來了新的挑戰。

財報顯示,2024年末,復旦微電的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餘額合計達18.67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2.01%,較2023年末的38.23%上升了13.78個百分點。其中,復旦微電的應收賬款餘額為15.61億元,同比增長63.74%,遠超同期營收增速。

盈利能力下滑之際,復旦微電的應收賬款大幅攀升,預示其銷售回款承壓。這不僅推高了復旦微電的資金周轉成本,還潛藏壞賬風險,將給其財務健康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

二、關注新品放量,探尋新增長路徑

在半導體行業周期復蘇階段,復旦微電正尋求通過“技術突破+場景滲透”雙輪驅動戰略,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前沿領域持續深耕,以打造新的業績增長極。

復旦微電在2024年年報中表示,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公司謀定而後動,在2024年保持了營收小幅增長,步入2025年,公司將積極擁抱變革,持續優化戰略布局。

在研發層面,2024年度,復旦微電的研發投入為11.42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例達31.80%,資金主要用於fpga芯片、人工智能可重構芯片(fpai)等先進制程產品的開發,以及多元化工藝布局,旨在豐富產品類型,滿足更多應用領域,有效拓展復旦微電產品的應用邊界。

作為國內fpga領域的領軍企業,復旦微電面臨著海外巨頭賽靈思的技術封鎖及價格競爭。不過,得益於持續的高研發投入,目前復旦微電已可推出千萬門級、億門級、十億門級fpga芯片以及嵌入式可編程器件芯片(psoc)四大系列的產品,廣泛應用於通信、工業控制、數據中心等多個關鍵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復旦微電1xnm fpga高端芯片產品已實現小規模量產,2025年有望貢獻增量收入。

據2月的調研公告,目前,復旦微電基於1xnmfinfet先進制程的新一代fpga芯片產品、智能可重構芯片產品完成樣片測試,已向部分導入客戶小批量銷售,並同步推進良率提升和產品譜系化工作。

針對海外fpga廠商產品漲價的影響,復旦微電錶示,以賽靈思為代表的海外fpga廠商的部分產品確有漲價,不過,目前國內fpga廠商的價格總體穩定,加之公司是以高可靠領域應用為主,與海外廠商產品價格變動的相關性較弱。

談及fpga系列產品在ai領域的應用情況,復旦微電向調研機構透露,採用cpu+fpga+ai、cpu+fpga+gpu+ai、cpu+fpga+adc等融合架構的psoc將成為行業重要的發展方向。在公司現有的產品中,採用28nmcmos工藝的嵌入式可編程器件psoc在視頻、工控、安全、ai、高可靠等應用場景有較好的應用。公司面向人工智能應用的融合現場可編程(fpga)和人工智能的可重構芯片也實現了出貨。

此外,伴隨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車規芯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復旦微電也在此領域發力。

年報顯示,2024年,復旦微電新一代車規mcu完成流片和考核,多個客戶完成定點並開始小規模量產上車;同時,2024年下半年,復旦微電還獲得了兩個產品系列的汽車asil-b認證。得益於前期在汽車電子領域的布局,復旦微電2024年車規mcu出貨量大增,在汽車電子領域銷量已超1000萬顆。

時代商業研究院認為,復旦微電通過高研發投入鞏固fpga技術優勢,同時加速在ai融合架構芯片、車規芯片布局,隨着行業庫存周期觸底及新產品滲透率提升,復旦微電的業績或呈邊際改善。建議投資者持續關注1xnm產品量產進度、ai融合架構芯片客戶導入情況,以及新能源汽車供應鏈拓展成效。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業研究院客戶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於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製,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征價。該等觀點、建議並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並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範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係。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並進行交易,也可能為之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複製、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徵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範圍內使用,並註明出處為“時代商業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