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環境如何,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剛剛過去的3·15,在媒體的調查鏡頭下,一些黑心商家的不法行為再次讓消費者倍感“受傷”。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後廚亂象、“維修刺客”啄木鳥無病亂修小病大修、“信息黑洞”瘋狂竊取個人隱私……從傳統的食品安全,到日常的生活服務,再到網絡金融安全,一系列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令人觸目驚心,防不勝防。
一個誠信、公平、便捷、安全的消費環境,才會讓大家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而消費市場的某些亂象,不僅會挫傷大家的消費信心,也會妨礙消費潛力的充分釋放。
在大力提振消費的背景下,在消費升級的關鍵期,侵害消費者權益就是侵害市場需求,保護消費者權益就是保護市場活力。
維護消費者權益不止“315”,更要“365”。
我們的監管執法要“長牙帶刺”,要為消費者撐腰,要不斷探索“高效”的監管辦法。不僅要對曝光企業雷霆出擊,更要預警先行,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前識別消費領域的投訴熱點和風險隱患,及時把對消費者的損害降到最低;
我們的企業要守住良心底線,消費者不是韭菜,企業只有尊重市場、尊重消費者、敬畏消費者,才能贏得未來。
今年,市場監管總局將加大全國食品安全抽檢力度,“全國食品安全舉報系統”也將於5月份上線。期待一個更安全更放心的消費環境就在我們身邊。
來源:晉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