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歲博士深圳賣單車:大行科工開啟IPO,六成產能靠代工

近年來,騎行熱在國內逐漸興起,帶動了自行車及相關裝備市場的火爆。近日,摺疊車領域龍頭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行科工)在港股遞交上市申請,正式開啟ipo進程。

據招股書披露,大行科工主要從事摺疊自行車及相關配飾的開發、設計、製造和營銷,由美籍華人韓德瑋博士(dr. david t. hon)於1982年創立。按2023年零售量計,大行科工在中國內地及全球摺疊自行車行業均排行第一,市場份額分別為21.1%及5.6%。

就行業前景、公司發展預期等問題,南都·灣財社致函大行科工,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應。

定位中高端摺疊自行車,下沉市場增長乏力

近年來,隨着國內消費者對戶外騎行熱度漸起,大行摺疊車以其便攜性受到部分消費者的青睞。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在公眾日益高漲的環保意識、全球碳中和倡議和綠色出行政策的推動下,全球自行車市場有望持續增長,其中摺疊自行車分支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

根據招股書,大行科工主要銷售摺疊自行車及相關配飾,其中超9成以上收入來自於自行車銷售。2022年,大行科工銷售自行車14.90萬輛,2023年銷售了15.69萬輛,同比增長5.3%;2024年,僅僅截至前9個月,大行科工自行車銷售量就已達到17.52萬輛,同比增長51.5%,銷售額增速和利潤增速更是分別達到了58.7%和74.1%。

市場定位上,大行科工主要發力點在中高端摺疊自行車。據招股書,大行科工將其摺疊自行車區分高端、中端和大眾市場三個層次,其中建議零售價不低於5000元/輛的為高端價位、不低於2500元/輛但低於5000元/輛的為中端價位,低於2500元/輛的為大眾市場價位。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全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大行科工高端自行車的銷售額始終占其自行車銷售總額的10%左右。與此同時,中端自行車的銷售額佔比在2022年為50.6%,2024年前三季度則增長到了69.7%。

相比之下,大行科工在大眾市場的增長顯得乏力,其銷售額佔比則從2022年的39%下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20%。

對此,大行科工表示,中國內地越來越重視健康的運動型生活方式,自行車文化日益興盛,在該趨勢下,消費者對中高端車型的需求增加,提高了其銷量佔比。

市場份額方面,據灼識諮詢數據顯示,無論在中國內地還是在全球的摺疊自行車市場,大行科工產品按零售量計均排在首位。

在全球市場上,五大公司在2023年佔據21.8%的市場份額,其中大行科工實現15.69萬輛的零售量,佔據5.6%的市場份額。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份額排在第二位的迪卡儂以15.00萬輛的銷量佔據了5.4%的市場份額,與大行科工僅差0.2%。

產品單一種類少,六成產能靠代工

與逐步擴大的銷量伴隨而來的是大行科工日漸緊張的產能。

招股書顯示,目前大行科工只有2019年在惠州建設的生產工廠,部分銷量由第三方oem供應商提供支持。此次赴港上市,大行科工首要目的就是將募資用於生產系統現代化及擴大運營規模,以提升製造能力。

據招股書,大行科工現有惠州工廠產能為9萬輛/年,近三年惠州工廠均是超負荷運行。2024年1-9月,惠州工廠產量約為7.55萬輛,同期大行科工全部類別自行車產品銷售量大約為17.52萬輛,有近六成的產能需求要由第三方oem代工企業來滿足。

大行科工表示,目前公司也計劃在現有惠州工廠附近再建設一個新的生產基地,提高生產效率並降低成本。此外,為了進一步強化供應鏈和提高垂直融合度,大行科工計劃在天津、江蘇、浙江或廣東等戰略地點投資或收購既有生產設施,或與合格的oem或部件供應商加強合作。

此外,因專精於摺疊自行車,大行科工在產品線上略顯單一。

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大行科工官網顯示在售的自行車型號僅31款,均具有可摺疊功能,其中20寸及以下摺疊自行車24款,20寸以上摺疊自行車2款,摺疊電助力自行車2款,電動滑板車1款。與之相比,鳳凰、永久等老牌自行車企業,旗下產品均多達上百種,並涵蓋公路車、山地車、摺疊車、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電動三輪車、電動滑板車等多個品類。

在自行車市場中,據行業資料顯示,按2023 年的零售值計算,摺疊自行車佔比還不到 5%。在摺疊自行車領域的長期深耕,並在中高端產品上不斷發力,使得大行科工在“騎行熱”中“分得一杯羹”。而隨着市場的逐步下沉,以及老牌自行車龍頭髮力摺疊車板塊,大行科工能否繼續保持其行業地位?

對此,大行科工創始人韓德瑋在2021年時曾表示,電助力自行車將是市場未來重要的趨勢之一,自行車行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雖然目前國內電助力產品銷售情況還沒有完全展開,但是在歐美市場,該產品已經廣泛流行。大行目前也在電助力自行車方面做了很多技術突破,例如推出了目前市面上最輕的中置電機電助力摺疊自行車(kea093cm)。

83歲博士掌舵,個人直接持股九成

根據招股書,大行自行車品牌創立於1982年,創始人韓德瑋博士是一名美籍華人。韓德瑋自大行科工成立以來一直擔任高級管理層,負責監督及管理本集團的總體戰略規劃、經營方針及日常營運,現任公司執行董事、董事長兼總經理。

韓德瑋 圖源網絡

根據公開資料,韓德瑋1941年出生於廣東韶關,9歲時全家移居中國香港,19歲時隨家人從中國香港移民到了美國,並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學院、洛杉磯學院和南加州大學完成學業。

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1972年,韓德瑋受聘於全球頂尖的航天技術公司——休斯飛機公司。在1978年參與出版了《激光手冊》後,韓德瑋被召至位於馬裡布的休斯研究所——首批激光和衛星的研發地。

1975年石油危機爆發使得韓德瑋抱有了變革出行方式的想法。韓德瑋表示,在大學求學期間,為了方便出行,他曾每天都要把自行車拆解開來、塞進汽車裡。因為有了這樣一段經歷,這讓他開始琢磨發明一種能夠吸引大眾的可摺疊的自行車——不僅輕盈、美觀、可迅速摺疊,還要經濟廉價。於是,韓德瑋集資了20萬美元投入產品研發,並於1982年研發出第一輛dahon品牌摺疊車,成為大多現代摺疊車的原型。韓德瑋也因此被譽為“現代摺疊車之父”。

ipo前,大行科工的股權高度集中,截至2025年1月13日,韓德瑋直接持有已發行股份總數約88.56%,同時系大行科工其中一個員工持股平台大行科工企業有限合夥的唯一普通合伙人。韓德瑋及大行科工企業有限合夥構成一組控股股東,合計持有公司90.16%的股份。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劉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