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王宇】2月13日至14日,開源證券2025年春季上市公司見面會暨春季投資策略會在上海召開。據悉,本次春季策略會開源證券邀請了500多家優質上市公司,設置大類資產配置、量化投資、紅利成長、AI創新、消費復蘇、出海機會六大主題論壇,全面解讀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熱門話題、產業升級新機遇。
“2025年全球經濟復蘇分化,中國宏觀經濟‘以我為主’,韌性猶存,有待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展望2025年宏觀經濟形勢,開源證券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何寧在演講中表示,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適時降准降息”“提高赤字率”等,指向2025年“寬貨幣、寬財政”會更加顯著,降准降息或適時落地,財政方面有望擴張,包含一般赤字、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特別國債的廣義赤字率或將突破8%,消費政策也將加碼。
同時,何寧認為,在科技創新方面,下一步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技術創新,對應的科技方向具備確定性,比如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具身智能、半導體等,全要素生產率或迎來新一輪上行;地產、化債等風險也將逐步有所緩解,地產量價數據將有所改善,化債資金會有序下達。
在投資策略上,開源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韋冀星表示,2025年國內要素呈現三大鏡像:一是從低通脹到溫和通脹;二是從經濟低預期到經濟超預期;三是股市方面,從風格的極致(機會集中)到風格的分散(機會豐富)。
“2025年應堅定政策信心,降低斜率預期,財政的重心在擴大內需;貨幣端‘寬信用’重於‘寬貨幣’。三大鏡像之下A股將進入牛市第二階段。”韋冀星指出,下一階段,投資策略的主導驅動因素將從政策博弈轉向基本面,強調尋找預期差作為投資機會,建議從AI+賦能、化債緩解下的消費、成本改善驅動、業績超預期4個維度挖掘基本面預期差。
在行業配置上,韋冀星提出四大投資主線和一個中長期底倉。四大投資主線包括,科技成長板塊:涵蓋AI+賦能、機器人、半導體、信創、衛星;消費“政策+內生復蘇”:涵蓋服裝鞋帽、汽車(包括兩輪電動車)、零售、食品、美容護理;成本改善驅動,涵蓋養殖、航運港口、航空機場、飼料、電力、小金屬;出海結構性機會,涵蓋關稅擾動緩解下的預期差(如家電、汽車等)及小品類出海(如零食等);一個中長期底倉是指:關注滬深300增強、央國企紅利藍籌的中長期投資價值。
“對於債券市場,當前‘長端-短端’的期限利差已經處於歷史低位。”開源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陳曦在演講中提到,未來債市收益率繼續上行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資金持續收緊;二是寬信用和寬財政雙重發力,推動基本面回升。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本次策略會的亮點,開源證券《資本市場服務“專精特新”藍皮書》(2025版)現場發布。這已經是開源證券連續第三年發布《資本市場服務“專精特新”藍皮書》。
開源證券相關負責人介紹,開源證券厚植北交所、新三板業務,持續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資綜合服務。“自2023年發布業內首份《資本市場服務‘專精特新’藍皮書》以來,開源證券持續加大對‘專精特新’領域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希望能為更多優質中小企業創新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責編:劉安琪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