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2024衡昌燒坊·胡潤百富榜》發布。今年是胡潤研究院自1999年以來連續第26次發布“胡潤百富榜”。上榜企業家財富計算的截止日期為2024年8月30日。張一鳴以3500億元再成中國首富,財富下降最多的企業家主要來自房地產和新能源相關產業。
上榜企業家總財富比去年下降10%
據榜單,共有1094位個人財富5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企業家上榜,比去年減少12%(147位),比2021年的高峰減少25%(371位)。其中896位居住在中國內地(分布在118個城市),168位居住在港澳台地區(香港82位,台灣86位),30位居住在中國以外(美國14位,新加坡12位,英國1位,加拿大1位,迪拜1位,印度尼西亞1位)。
上榜企業家總財富比去年下降10%(2.4萬億元),至21萬億元。331位企業家財富比去年增長,包括54位新人,新人數量不到去年的一半。964位企業家財富比去年縮水或保持不變,其中201位今年落榜。工業產品、消費品、大健康、房地產和食品飲料是上榜企業家的前五大財富來源。上榜企業家最集中的前三大城市是北京、上海和深圳,上海今年超越深圳排名第二,其次是香港和杭州。平均年齡61歲,比去年年長2歲。
張一鳴再成中國首富,鍾睒睒財富縮水1100億元
字節跳動41歲的張一鳴財富比去年增長1050億元,以3500億元第一次成為中國首富,他是過去26年來第18位中國首富,也是第一位“80後”白手起家的中國首富。憑藉旗下的抖音、tiktok等短視頻平台,張一鳴帶領字節跳動成為全球最大的獨角獸。
農夫山泉創始人70歲的鐘睒睒財富去年下降1100億元,以3400億元讓出坐了三年之久的首富位子,位列第二,主要因為農夫山泉今年二季度業績增長放緩。自今年2月底開始的網絡輿情,對其品牌及銷售產生了負面影響,使得農夫山泉包裝飲用水產品營收首次出現下跌。
騰訊53歲的馬化騰財富比去年增長350億元,以3150億元位列第三,主要因為騰訊在遊戲、廣告、雲業務等方面的表現顯著,推動了公司整體業績的提升。
54位新人,這一數字是過去20年來的最低值。新人中排名最靠前的是總部台灣的變電器生產企業華城電機80多歲的許邦福及其家族,財富185億元;其次是總部上海的小紅書的毛文超,財富180億元;再次是住在香港的貨運物流公司拉拉科技的周勝馥,財富170億元。新人前五名中,有3位來自台灣,除了許邦福,還有星宇航空的張國煒家族(財富130億元)和主營傢具裝潢配件的川湖科技的林聰吉家族(財富125億元)。
虛擬貨幣交易所幣安的趙長鵬財富比去年增長了900億元,主要因為最近一年虛擬貨幣總交易量的上漲,隨着比特幣的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130%達到6.5萬美元。其他財富增長較多的企業家還包括醫藥行業翰森的鐘慧娟(增長了350億元)和百利天恆的朱義(增長了240億元),家電行業美的的何享健(增長了350億元)和九陽母公司js環球生活的王旭寧(增長了220億元)。作為國內領先的創新葯企業,翰森製藥目前有7款創新葯獲批上市,且均納入醫保,佔中國小分子創新葯的6%左右。百利天恆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去年底與美國一家胡潤世界500強企業百時美施貴寶達成協議,將其所研發的一款新葯除中國外的全球權益授權給對方。今年9月,美的集團於港交所上市,成為近三年來港股最大ipo。王旭寧2017年收購的美國小家電巨頭sharkninja去年在海外市場表現突出,年營收超300億元,旗下品牌shark和ninja分別深耕吸塵器和廚房小家電領域,王旭寧大比例財富來自這家公司。
房地產和新能源行業承壓縮水
964位企業家財富比去年縮水或保持不變,其中201位今年落榜。落榜人數最多的行業是工業產品,佔比16%;其次是醫藥行業,佔比11%;再次是能源、軟件服務和食品飲料,分別佔比8%。
工業產品行業上榜人數仍然最多,佔總人數的12.7%,比去年下降0.6%;其次仍然是消費品,佔比11%,比去年增長1.2%,增速最快;第三仍然是大健康,佔比9.1%,比去年下降0.6%。從財富佔比來看,消費品取代房地產成為財富佔比最高的行業,佔比9.9%,比去年增長0.9%;傳媒娛樂成為財富佔比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佔比8.5%,比去年增長0.9%;能源產業受到新能源產業影響財富佔比縮水最快,佔比5.8%,比去年減少0.9%。
女企業家佔比下降1.9個百分點,至23.5%,去年25.4%。其中超過七成是白手起家的。娃哈哈接班人42歲的宗馥莉取代鄺肖卿成為中國女首富,財富810億元。
過去一年財富下降最多的企業家主要來自房地產和新能源相關產業。寧德時代的曾毓群下降了500億元,主要因為行業競爭加劇、出口受限及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對寧德時代業績增長造成壓力。
愛爾眼科的陳邦下降了340億元,主要因為過去一系列高溢價收購行為導致公司面臨財務壓力,且業績增速放緩。陳邦1997年32歲時進入眼科行業,2002年愛爾眼科品牌創立。如今愛爾眼科在全球擁有3家上市公司、881家診所,包括美國1家、歐洲108家、東南亞14家;旗下全球員工總數達5萬餘人,其中眼科醫生及視光師總數7100餘人。
記者:高瑩 校對:楊荷放 編輯:劉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