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交運維時代,軌道減振商如何轉型布局?

界面新聞記者 | 尹靖霏

城市軌道交通進入存量博弈時代,在資本市場上,在軌道減振這一細分賽道上誰又能“老樹發新芽”,催生出新的想象空間?

6月13至15日,2024北京-南京國際城市軌道交通展覽會暨高峰論壇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期間,國內城軌交通減振降噪綜合服務商九州一軌(688485.sh)總裁曹衛東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當前城市軌道交通已由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運維時代。公司推出軌道聲紋在線監測與智慧運維繫統,將助力軌道交通運維水平邁向工業人工智能運維新階段。通過布局這一業務,公司也將儘快從產品供應商轉變為數據服務商。

在市場空間收窄的背後,在軌道交通減振這一領域,主要參賽選手天鐵股份(300587.sz)、震安科技(300767.sz)、九州一軌等均在謀求新的出路。

軌道交通進入運維時代

6月13日,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境影響評價行業分會理事長趙維鈞對界面新聞表示,隨着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局部噪聲投訴舉報持續居高。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各渠道各部門合計受理的噪聲投訴舉報案件約450.3萬件。其中城市軌道交通振動和噪聲問題凸顯。

城市軌道交通振動和噪音問題催生出數家上市公司。在這一細分賽道上,a股天鐵股份、震安科技分別於2017年和2019年上市,九州一軌於2023年初登陸a股。

前述幾家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較為類似,以九州一軌為例,其主營產品為鋼彈簧浮置板軌道、橡膠隔振器、減震墊、隔振墊、粘滯阻尼器等。

近年來,地鐵審批條件收緊,多城地鐵規劃被叫停,軌道交通尤其是城市軌道交通大基建時代已悄然落幕。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增長率從2017年高峰時期的21.2%降至9.11%。從業績來看,由於城市軌道交通市場增速放緩,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也受到衝擊。

如今,這一細分賽道上市公司的股價、業績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且其市值也不算太高。

我國軌道交通發展迅猛,歷經20餘年高速發展,如今正在邁入運維時代。不過,進入運維時代其難題也接踵而來。軌道交通振動噪聲控制、設備病害防治、老舊線路改造、檢測技術去人工化、維保模式優化等方面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挑戰。具體而言,其一,軌道、車輛病害頻發,其二,老舊運營線路里程增加及狀態劣化;其三,傳統檢測無法全面呈現列車運行條件下軌道真實狀態,其四,“計劃修+故障修”的傳統維保模式效率低下。

軌交運維進入ai大模型時代

在運維時代,在軌交減振這一細分賽道上,相關上市公司該何去何從?

ai算法或成為軌道交通運維時代的下一個市場增長點。

九州一軌副總裁丁德雲對界面新聞表示,九州一軌花費6年時間研發並推出“軌道聲紋在線監測與智慧運維繫統”,以九州一軌開發的軌道斷面、線路、便攜聲紋監測軟硬件產品為基礎,構建覆蓋全域的軌道聲紋在線監測系統,依託工務智慧運維管理信息系統平台,實現所有實時監測與靜動態檢測數據集成,採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軌道與車輛真實狀態全時全域監測。

聲紋識別技術,可通過對設備發出的聲音進行分析,可以預測設備的健康狀況,實現預測性維護,從而大幅提升城軌運維的智能化程度,在提升線路安全、降低運維成本等方面發揮作用。

丁德雲稱,與c端人工智能不同,前者可挖掘海量數據量,很容易獲得素材訓練模型。然而,工業人工智能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數據來源。

“數據是我們的核心優勢。依託軌道聲紋在線監測與智慧運維繫統的推出,公司將加快向大數據、人工智能轉型的步伐,儘快從產品供應商轉變為數據服務商”。曹衛東對界面新聞表示。

界面新聞了解到,當前這套系統中的部分模塊已經在部分城市的軌道交通中得到了應用。比如,城軌車載軌道聲紋監測子系統(便攜)已為北京、天津等9個城市近30條線路提供了軌道動態不平順檢測分析服務。

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59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338條,在建線路共計224條,近600條城軌線路將為新業務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面對市場空間增量不足的窘境,在軌交減振這一細分領域的選手們也在謀求新的增長點。天鐵股份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比如除“減振/震業務”外,5月15日天鐵股份稱,公司把“鋰化物新能源業務”也作為另一主要發展方向,同時積極拓展國際海外業務,公司也正積極探索以互聯網工廠升級傳統製造的模式,落地信息管理技術。

震安科技也正在拓展技術面和業務面。在2024年5月13日召開業績說明會,就“研發重點布局哪些方向這一問題”,震安科技稱,2024年公司的研發重點主要是新型隔震減震產品、三維振動控制產品等領域。就公司新業務拓展方向,公司方面直言,接下來公司除了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築外,還將重點發力工業廠房和設備、能源化工等其他振動控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