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股價4月17日大跌超7%,市值一日損失近270億美元(約人民幣1930億元)!
難以想象,在AI芯片爆火的當下,阿斯麥2024年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令市場大跌眼鏡:營收同比減少21.59%,利潤則大減37.43%。
而在訂單方面,阿斯麥表示,一季度的新增訂單金額為36億歐元,相比去年四季度創紀錄的91.9億美元下滑超60%,更是遠遜於市場預期的51億歐元。
阿斯麥方面表示,主要由於台積電和三星等大客戶需求意願下降以及地緣政治導致公司喪失重要的高端市場。此外,中美貿易摩擦也使得阿斯麥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受到嚴重衝擊。
阿斯麥EUV光刻機
貿易戰以來,美國限制阿斯麥高端光刻機銷售到中國,而更離譜的是,美國居然施壓荷蘭政府就限制阿斯麥為中國客戶採購的有關設備提供服務進行談判,也就是說,禁賣光刻機之外,美國要對阿斯麥中國存量客戶的售後服務也要採取行動,比如設備更新、耗材、技術支持等也將在美國長臂管轄範圍內,旨在讓中國自行製造先進芯片變得更加困難。這就是典型的科技霸權。
不過有跡象顯示,美國近來施壓荷蘭和日本等盟國進一步限制中國獲得半導體技術的企圖遭遇挫折,荷日兩國都在抵制這些額外限制措施,希望用更多時間評估現有出口限制所帶來的影響,同時也在觀望美國11月總統大選誰將勝出。
在訂單大減,業績下滑壓力下,阿斯麥CEO 彼得.溫寧克3月17日稱,目前該公司沒有理由不為已經出售給中國客戶的設備提供服務。
同時,阿斯麥CFO官羅傑·達森稱,在該公司未完成的訂單中,來自中國客戶的訂單所佔比例高達20%。中國作為最大的且成長最快的芯片半導體消費市場,如果阿斯麥能順利供貨中國,則訂單量將相當可觀。
中美芯片戰
近些年來,由於業務快速發展,阿斯麥規模不斷擴大,公司對運營環境、政策支持和市場機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挽留企業,荷蘭政府擬動用高達25億歐元(近200億人民幣)資金,用於改善公司員工的生活環境、交通設施及電力網絡等基礎設施,同時減輕企業的稅收壓力,但即便如此,公司遷址已提上日程。
據報道,阿斯麥目前正積極與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接觸和談判,以尋找最佳的遷址方案。目前公司具體遷往何處仍未公布,但市場普遍認為,法德等歐洲國家以及美國、中國等半導體產業大國都可能是潛在選擇。
阿斯麥最初由荷蘭飛利浦和半導體設備製造商ASMI於1984年共同出資創立,雙方各持股50%。飛利浦在ASML經營困難時增資,持股比例上升,但在1995年ASML上市後,飛利浦分批拋售了其持有的ASML股票,現在與ASML已無任何關係。
荷蘭阿斯麥總部
在研發極紫外光(EUV)光刻機時,由於投資巨大且風險高,台積電、三星、英特爾決定投資ASML,支持其研發EUV光刻機,但這三家企業在EUV光刻機研發成功後,曾經大量減持ASML股份,目前他們的持股比例都已經低於1%,不再是大股東。
據公開資料,ASML前兩大股東是美國資本國際集團(持股15.81%)、美國貝萊德集團(持股7.95%),第三大股東為英國巴美列捷福投資(Baillie Gifford,持股4.54%),而其他股東股權非常分散,持股機構超過1000家,但大多數持股比例都低於3%,因此ASML受美國資本控制,這也是為什麼ASML雖是荷蘭企業,卻需要服從美國法令,聽從於美國政府。
考慮到美國資本的控制權,阿斯麥若要搬離荷蘭,似乎美國是最佳選擇,但資本也是逐利的,中國作為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同時也是重要的半導體製造市場,阿斯麥要選擇中國,也不是沒有可能,但即便作出這個決定,來自美國的阻撓將異常強大。
因此,中國要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沒有尖端的設備尤其是高端光刻機,會成為重要的瓶頸,中國還是需要自力更生,搞校研企聯合攻關,突破重圍才是最終解決之道。
您如何看待阿斯麥訂單銳減與股價大跌?阿斯麥終究會搬遷到哪?歡迎評論區交流。您的點贊、關注與轉發是原創最大的鼓勵,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