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嘗春季”,線上線下“春菜經濟”正火熱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武星如)“今年無意中看到線上買菜平台有‘春菜’專區,裡面有不少時令蔬菜,一些種類是北方比較少見的,所以買來試試。春天吃春菜,感覺很有儀式感。”4月5日,家住北京的董女士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分享了自己在線上購買春菜的經歷。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發現,“春菜”概念近日在網絡上受到關注,多家線上買菜平台都上線了“春菜專區”。據美團平台數據顯示,全國多地春菜銷量同比增長3.5倍。在線下,春菜也成為各大農貿市場、超市的熱銷產品,部分商家將春菜放在醒目位置,吸引顧客選購。

3月8日,上海黃浦區蒙自菜場內,商戶正在擺放琳琅滿目的春菜商品。文匯報圖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過去食物匱乏,冬去春來萬物生長,植物萌發,給人們帶來許多天然的食材,久而久之形成了這樣的飲食傳統。“春天吃春菜也是一種儀式感,寄託了一些情感和趣味在裡面。”

“隨着國人對於傳統飲食文化的理解加深,春菜在物聯網以及冷鏈技術發展加持之下,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來自全國各地的春菜品種都能走上每個人的餐桌供大家‘嘗鮮’,這讓春菜的概念和習俗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春菜的火熱既體現了傳統文化的一個傳承,也是經濟復蘇的一種體現,更寄託了人們對於美好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種嚮往。

“各地有不同的春菜,一般都是當地常見的植物,比如香椿、春筍、水芹等。這些春天剛萌發的植物本身營養價值和口感都不錯。”但鍾凱提醒,春季植物種類繁多,容易混淆:“比如臭椿容易被當成香椿,鉤吻容易被當成金銀花毒芹容易被當成水芹等等。現在多數春菜都可以購買到,如果自己不太會識別,還是不要自己去采。此外,像馬齒莧、竹筍等春菜草酸含量偏高,香椿中含有亞硝酸鹽,這些蔬菜食用前都要先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