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梅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6天前,山東新首富之爭落下帷幕。參與這場財富戰場巔峰角逐的,分別為信發集團創始人張學信之子張剛、魏橋創業集團創始人之子張波、南山集團創始人宋作文之子宋建波。
這三人身上,頗有一些共同之處:都是創二代接班,旗下重要資產都與鋁業有關。
一個省份的富豪榜前三位皆是二代,放諸於全國也稱得上特別。這與這個省份的經濟模式有關,山東富豪多與傳統產業的關聯度較高,長盛不衰的創富主力軍大都年齡偏大,如常年在前三把交椅上你爭我奪的張士平、張學信、宋作文都是40後。
人事有代謝,財富亦如此。現如今,以上這三位魯商巨頭有人故去,有人隱退,新一輪的較量在他們的接班人中展開。
今年的勝出者是80後的張剛,他已連續三年蟬聯山東首富寶座。相較而言,現已54歲的張波在財富量級上漸有不敵之勢。過去,他背後的家族曾獨佔山東財富霸主位置近十年。相較2021年入圍《胡潤百富榜》時的1030億財富值,今年張波家族(也即鄭淑良家族,鄭淑良為張波母親)的財富值已縮水三百多億元。
倉促接班,或是原因之一。不同於張剛和宋建波多年前便接過權杖,2018年張士平去世的前一年魏橋集團方正式完成交接班。而魏橋集團重要鋁業板塊,則直至張士平過身之後,才完成人事接替,由張波出任。
靈魂人物離世、人事變動、權力更迭,儘管張波已在企業內部歷練多年,背後的波瀾動蕩尤可想象。而除了權力交接,張波面對的還有魏橋集團的轉型難題以及業績頹勢。
張波之父張士平是一代傳奇企業家,他由工人一步步做起,將一家不足百人的小型油棉廠做成世界500強、山東第一民企。靠着獨創的“魏橋模式”(自建電廠+循環經濟+降本增效),在不被看好的紅海市場里一路過關斬將,把紡織、鋁業這些利潤微薄的夕陽產業做到了世界第一。去世前,張士平旗下擁有魏橋紡織、中國宏橋(1378.HK)、宏創控股(002379.SZ)三家上市公司,集團規模數千億。
但因行業內卷(比如張學信的信發鋁業也採用“自發電”模式)、市場周期、環保問題等,“魏橋模式”日漸面臨挑戰。尤其2019年,魏橋紡織和中國宏橋業績均大幅下滑。
主業滑坡、資本市場衝擊以及企業增長難題,都向著張波這個繼承者襲來。張波這個班,接的並不容易。
根據公開資料梳理,接班近5年以來,張波進行了力度不小的戰略大轉移。首先,產能方面他把近400萬噸電解鋁產能從山東往雲南進行了大遷移,這幾乎相當於魏橋三分之二的電解鋁產能。其次,他試圖將產業鏈向下游延伸,開始轉向新能源汽車行業。
2022年,他先後與華人運通、重慶小電天體、獅橋集團及百度旗下的DeepWay等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2023年,魏橋集團更是買下北京藍雀靈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半數股份,控股領途汽車。同年,集團還收購了位於位於青島的北京汽車製造廠,拿下完備造車資質,正式入局整車製造。
對於造車,張波曾躊躇滿志,稱力爭利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實現50萬輛的生產製造和集成供應能力,並逐步形成百萬輛級的創新汽車產業生態圈,實現帶動產值超過千億元。
他下這一步棋的原因是魏橋原有的兩個產業都有天花板,必須配置新產業。而魏橋在電解鋁向鋁產品、鋁用品轉移方面早有布局,尤其是在全鋁車身和一體化壓鑄車身這兩項汽車材料輕量化技術方面,具備優勢。但這種優勢僅限於對原材料的掌控。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是三電系統,而車身在整車製造的成本構成中只佔15%左右,鋁材料的使用對汽車成本並不造成絕對影響。張波這場造車仗,並不好打。
斥資10億美元入股極石汽車,應該是張波最出圈的造車新聞。極石汽車背後的操盤手是石頭科技的創始人昌敬,二者合作的增程式電動車極石01於去年11年開啟交付,但品牌存在感和銷量都不強,目前累計銷量為2357輛。
雖然,按照最新張波的說法,造車不是他的目標,汽車永遠不會成為主業。魏橋集團進軍新能源汽車的初衷是快速將自己的汽車輕量化部件打入汽車市場,縮短從研發到應用的時間,繼續拉伸延長鋁產業鏈,造車其實就是一個測試和示範。
不過,這項測試有點過於費錢。10億美元的投資畢竟不是一個小數目,以極石01目前的銷量來看,這筆投資回本還遙遙無期。頻頻大手筆收購背後,也能看出魏橋主營業務面臨迫切轉型發展之壓力,以及張波對尋找企業第二增長曲線的急切。
與父親張士平的深居簡出不同,接班後的張波公開活動頻頻。在品牌宣傳上向來極為低調的魏橋,也一改之前的風格,在其繼任之後,對張波進行一些形象包裝。魏橋集團官微上發布的一篇文章,稱張波起步的平台貌似比常人高很多,但他天生要承擔的責任超乎常人想象。的確如此,魏橋集團是中國民企的前十強,這十強的掌門人中,張波是唯一一個二代接班者,堪稱所有“企二代”中權力最大的一個,身上背負的責任也可見一斑。
業績層面,中國宏橋去年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營收和利潤雙雙回歸到增長軌道,尤其凈利同比增幅31.7%,達114.61億元。但債務方面,仍舊承壓。財報顯示,截止2023年中國宏橋總負債940億元,其中短期負債為491億元,現金及等價物為335.48億元。本月26日,中國宏橋成功發行了一筆3億美元債,對公司流動性問題是個好消息。
魏橋集團旗下的魏橋紡織由張波的姐姐張紅霞繼承,去年年底該公司已完成私有化退市。此前,行業轉冷、銷量下降、持續虧損,一直是圍繞着魏橋紡織的難題。張紅霞正謀求通過數字化技術提質增效、研發新面料等革新轉型。
作為整個集團如今的話事人,張波身上的擔子顯然比姐姐更重。
張波進入魏橋集團已有28年,跟隨父親創辦商業帝國之餘,他也算是對這家企業的歷史與時代困境最為了解之人。他個人頻頻現身前台,應該是想最大程度上為魏橋這艘老牌工業巨頭,在時代語境中爭取更多的存在感。
迅速調整車轍以謀行遠,是他目前面臨的重任。只是跨界也意味着風險並存,尤其在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格局中,成為黑馬的難度可想而知。張波的突圍之路,還很長。
*題圖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