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國土空間規划出台,哪些城市將是發展重心?

海南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特色自由貿易港,未來規劃是什麼?

新版《海南規劃》顯示,海南整體開發格局是:一心、兩極、兩帶。“一心”指的是綠色生態核心,

“兩極”指的是“海澄文定”綜合經濟圈和“大三亞”旅遊經濟圈,

“兩帶”指的是東翼協同發展城鎮帶和西翼集聚推進城鎮帶。

綠色生態核心涉及五指山、瓊中、白沙、屯昌四個內陸縣,

是海南地勢最高的區域,有五指山、黎母嶺、霸王嶺等山。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等河都發源於此。

為此,海南將以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為主體,構築全島生態綠心。

“海澄文定”綜合經濟圈涉及海口、澄邁、文昌、定安四市縣,

定位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雖然經濟圈有四個市縣,但發展重心只有海口。海口是海南省會、省域中心城市,

同時也是海南人口最多、經濟最強的城市。澄邁好不容易有個老城,

但也是為海口做嫁衣。文昌是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之一,規劃有國際航天城,稍微好一點。

“大三亞”旅遊經濟圈涉及三亞、陵水、保亭、樂東四市縣,定位是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

具體安排是,三亞主城區為國際旅遊消費中心核心區;

三亞海棠區與陵水、保亭兩縣為旅遊服務組團;

三亞崖州區與樂東為新興產業組團,布局有崖州灣科技城和鶯歌海未來城。


東翼協同發展城鎮帶涉及瓊海、萬寧兩市縣,

定位是促進世界政商文化交流。瓊海是海南兩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

是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所在地。布局有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博鰲亞洲論壇特別規劃區,萬寧興隆健康旅遊產業園。

西翼集聚推進城鎮帶涉及儋州、臨高、昌江、東方四市縣,定位是面向兩洋開發格局和南海資源開發服務保障。

儋州是海南兩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海南第二經濟強市;

有海南最大的港口—洋浦港和最大的人工島—海花島;不過儋州市區離海邊有40多公里遠,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儋州的發展。

臨高布局有以建材為主的金牌港臨港產業園,昌江布局有以核電為主的清潔能源產業園,東方布局有以石化、裝備製造為主的臨港產業園

旅遊、現代服務和高新技術是海南主打的三大產業,旅遊業主要集中在“大三亞”旅遊經濟圈,現代服務業主要集中在海口江東新區,高新技術產業主要集中在海口、洋浦港經濟開發區及其產業園。

其實,海南的整體定位是比較特別的,既要進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又要保障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在打造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同時、也要搞好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最重要的是打造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