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發紅包,史上最大力度降息,意味着什麼?

視頻請點擊下方鏈接: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要降息?主要還是為了刺激內需“內需”兩個字,大家這幾年聽的耳朵都長繭了,為什麼一直在強調內需,道理很簡單,沒有需求,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沒人買,企業就賺不到錢,企業利潤不增長,工人的收入就提不上去,然後反過來呢,就更加不願意消費,因此,如果把經濟看作是一個閉環,需求就是裡面非常關鍵的一步。

以前我們常說,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現在呢,可以說是內需獨大,為什麼呀,海外出口的情況受國際環境影響太大,東南亞包括印度這些新興市場更是虎視眈眈,投資呢,和人口數量是緊緊綁在一起的,以前很多城市大拆大建,造高架、造地鐵、造公園,現在呢,人口已經進入了負增長階段,造這麼多基礎設施出來,沒人來買單,風險就很大了。

既然是為了刺激需求,那麼問題就來了,央媽為什麼不趕在春節前發布新政策呢?偏偏把利好政策放在了春節後的2月份,這當中,又有兩個原因。

首先,政策要不要出台,今年春節的消費數據是一個重要的參考。這個春節大家過得怎麼樣,出去玩的人都說,外面是人山人海,好不熱鬧,可問題是,大家都積極消費了嗎?很多人是出了個人頭,可真的要說春節的消費能比以前提升很多,相關的數據還沒有看到,官方是怎麼說的呢,大概可以總結為四個字,居民消費那是“量穩價低”,特別是地產銷售數據,還在低位徘徊,這種現實,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方向還存在一定的距離,那該怎麼辦,這就有了降利率的政策。

在節後發布政策的另外一個原因,還體現了央媽對國內銀行的呵護。為什麼這麼說啊,很多有房貸的朋友,降息政策發布後,你們的房貸調整了嗎?很多人恐怕會說,我和銀行的合約是每年1月1日調整利率,正好完美錯過,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意思是,在2月份發布新政策,銀行就要到下一年為這些人調整房貸利率,多出來的可是將近一年的貸款利息啊,可不就是利好銀行嘛。

這一次降息政策還有一個獨特的現象,是以前沒有過的,央媽給銀行的貸款批發價格沒變,但銀行給到客戶的貸款,零售價格卻下降了25個基點,換句話說,銀行讓利了。

我們國家目前的貸款體系,有兩個貸款價格,央媽批發給銀行的貸款利率叫做mlf,業內稱為“麻辣粉”,這個利率報價是每月15日調整,今年2月份,這個報價紋絲不動。如果把銀行看作是一個鈔票的批發商,他批發給個人和公司的貸款價格,就叫做lpr,這個報價是每月20日調整,剛剛落地的降息消息,就是指5年期lpr利率報價下降了25個基點,那麼好了,銀行這個批發商,是不是有點吃虧啊,我批發價沒變,零售端價格下調了,這就是說,銀行能夠賺到的利差減少了。

國家這麼干,是要讓利給企業和個人,和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是一致的,但同時也會產生其他的影響。

可以預見的是,銀行的存款利率也會跟着下調,要鎖定高一點的利息,大家可以抓緊時間去辦存款了。為什麼這麼說,銀行在貸款端已經讓利了,但銀行家大業大,什麼時候吃過虧?因此在存款端,肯定會想辦法把失去的這部分利潤給找補回來。

同時,現在銀行缺存款嗎,去年各種媒體報道都說了,壓根不缺,存款多的撲出來了,如果存款利率降低,老百姓把錢存銀行的意願就會下降,錢拿在手裡怎麼辦呢,要麼消費,要麼投資,這反過來又和國家提升內需的目標是一致的。

第二個可以預見的是,國內樓市可能會出現一波小陽春。說到這一點,肯定很多人要罵我了,這房價都跌成啥樣了,倒春寒還差不多,哪有什麼小陽春。

當然了,想要樓市重回幾年前的輝煌是很難了,可在低谷期出現一波小反彈,並不是沒有可能。這波降息的力度,直接把房貸利率干回到了3字頭時代,加上年前出的一系列地產支持政策,這個小陽春的可能性還是挺大的。

新年伊始,央媽發紅包,貨幣政策已經提前發力,展望一下2024年,到兩會期間,預計財政政策也會跟上,當然了,政策傳導到金融數據和實體經濟沒有那麼快,更別說改變消費者的預期了,這當中還有一定的觀察期,大家認為這波降息會對實體經濟產生什麼影響呢,可以在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