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宏觀:5年期LPR調降幅度空前,在穩匯率與穩經濟選擇題中央行給出答案

25bp!2月5年期LPR調降幅度空前,且5年期LPR調降而1年期LPR不變、LPR與MLF的不同步降息均屬歷史罕見,本次LPR重現了2022年5月疫情期間的非對稱降息操作。一季度經濟“開門紅”離不開地產的企穩,在穩匯率與穩經濟的選擇題中,央行給出了“降”心獨具的答案:一是“救急”地產,釋放積極的貨幣政策信號;二是“革新”思路,在匯率壓力下注重實體經濟與政策靈活性。

年初地產銷售平淡,利率調降是“當務之急”。四個一線城市1月商品房成交量環比繼續回落,加之恆大清盤事件等房企風險持續擾動市場情緒,政策托底地產在今年年初就顯示出緊迫性。本次5年期LPR降幅超預期,意在促使樓市量價儘快企穩,也釋放出地產政策後續出台的信號。回顧2022年5月同為5年期LPR單獨調降時,首套房商貸利率下限調降等穩樓市政策配合出台。

下調LPR卻不降MLF,意味着匯率壓力仍有約束。1月24日潘行長在發布會中提及“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轉向,客觀上也有利於我們擴大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側面印證了穩匯率對於降息的限制。觀察2023年6月及2022年8月的MLF降息時點均在美債利率階段性回落或穩定時。而今市場預期美聯儲降息窗口推遲,“政策利率”屬性偏弱的LPR利率適合率先調降。

銀行息差不必過於擔憂,因為降准與存款降息已作鋪墊。一是根據歷史經驗,2019年9月至今四次LPR單獨調降前後均有降准為銀行成本作緩衝;二是去年LPR降幅小於MLF,且有三次存款利率調降,為本次LPR單獨下調保留了銀行息差空間。

從本次突破“範式”的降息,我們可窺見金融工作會議後央行政策思路變化:一是MLF-LPR利率聯動調降並不絕對,前有2023年8月5年期LPR不降為下調存量房貸利率打開空間,現有5年期LPR率先調降兼顧穩匯率與穩地產,意味着後續MLF與LPR有依照各自邏輯進行操作的空間——MLF關注匯率,而LPR則注重實體,存款利率市場化可為銀行息差打開空間。

二是LPR的期限利差收窄至歷史新低,可理解為房地產進入新供需格局後在LPR價差上的體現。不過偏低的價差可能成為下次5年期LPR降幅的一個限制。

堪比2020年初的貨幣寬鬆密度,反映的是更強的政策年初發力訴求。從節前央行超預期降准、地產白名單加速推進及信貸投放量創同期新高,到節後國常會及各地方部委顯示的“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再到本次非對稱降息,可以看出政府對今年“開門紅”的成色更加重視。3月兩會召開前可能是產業、宏觀政策密集出台期,包括兩會上的2024年赤字率也有上調可能。

風險提示:政策出台節奏及項目落地放緩導致經濟復蘇偏慢;海外經濟體提前顯著進入衰退,國內出口超預期萎縮。

本文源自券商研報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