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多讓步了,美企可對華出售芯片,但有一個條件:不能賣高端的

前幾天還說“中國不是朋友”的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近期又變了口風。據環球網12月12日報道,雷蒙多主動透露,拜登政府正在和美國芯片製造商英偉達進行接觸,允許後者向中國出售AI芯片,但有一個條件,就是不能出售“高端芯片”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

用雷蒙多的原話來說,就是為了防止中國利用高端技術訓練本國前沿AI模型,美國不能允許那些“最複雜、處理能力最高”的AI芯片出現在中國市場上。這並非美國商務部單獨作出的決定,而是與拜登政府的對華芯片政策基本一致,確保中國獲得的技術不會“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過往的事例說明,美國所謂的“國家安全”只是一個借口,任何被美國視作為潛在威脅的領域,都會被美國打上一個“破壞國家安全”的標籤,然後就是開動國家機器進行打壓和制裁。

尤其是在芯片領域,美國政府更是十分重視,拜登上台後就頒布了《芯片與科學法案》,美其名曰“確保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總體穩定”,實際上是想將整個供應鏈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如其中有一條就是要求受到美國資助的半導體企業,10年內不能在其他國家擴大生產。

拜登在白宮召開芯片大會

既然美國這麼擔心其他國家獲得半導體技術,為什麼又鬆口,允許一些美國企業在華出售半導體呢?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是受到來自企業的壓力,拜登政府在芯片領域的對華出口管制,引起了不少美企的不滿,一些行業巨頭甚至致信美國政府部門,要求謹慎作出決定。

以英偉達為例,中國市場佔據該公司銷售額的大約五分之一,尤其是在AI芯片領域,英偉達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然而,自從美國開始升級對華芯片限制後,英偉達對華出口嚴重縮水。

英偉達CEO黃仁勛曾多次警告稱,失去中國市場,美國的芯片製造商將承受巨大損失,因為沒有那個市場能夠代替中國。為了確保企業的利益,英偉達無奈答應美國政府的條件,承諾盡量配合,確保對華出售的芯片符合美國的出口限制。

英偉達CEO黃仁勛

第二,想要鎖死中國半導體發展的空間。由於我們在該領域起步較晚,因此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依賴進口芯片,而美國則憑藉著在該領域的優勢,動輒“卡中國脖子”。正因如此,我們開始了自製芯片的道路,也湧現了一批優秀的初創企業。

比如華為就在芯片領域取得了突破,推出了搭載國產芯片的新機,面對中國取得的成就,美國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封鎖策略不奏效了,越是封鎖,中國越是自主探索。因此,美國開始轉換策略,一方面允許部分企業對中國出口低端芯片,另一方面仍限制中國獲得高端芯片製造技術。

比如美國曾施壓荷蘭,不允許對中國出售用以製造芯片的高端光刻機,還拉攏日本簽署秘密協議,限制對華出口23種用來製造半導體的關鍵原材料。然而,這些措施都無法阻擋中國向前發展的腳步,沒有機會,我們就自己創造機會。

第三,想要藉機爭取與中國談判的籌碼。在此前的舊金山會晤上,兩國元首一致同意“負責任的管控中美分歧”。然而,剛下談判桌,美國就開始連續出招,限制對華投資、濫用出口管制、無端“拉黑”中企,這顯然是背棄了對華承諾。

而美國之所以如此氣急敗壞,說明其施壓中國讓步的企圖並未得逞,因此便通過製造新的問題,想將中國再次拉到談判桌上。比如在AI領域,中國的許多研究成果甚至領先世界,美國即便是想打壓,也無能為力,只能在傳統芯片領域對華實施限制。

但事實證明,美國這一策略並未奏效,韓國、荷蘭的一些芯片巨頭,紛紛向美國施壓,尋求豁免,希望能夠繼續對華出口芯片、在華投資建廠。這就說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美國想要逆勢而為、豎起貿易壁壘,註定是行不通的。

美國揮舞制裁大棒

總而言之,對於美方的一時鬆口,我們不必抱有太多的幻想,發展自身實力才是硬道理。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掌握了核心技術,也就掌握了話語權,擁有了制定規則的權力,自然也就不必擔心別國的技術封鎖。

至於美國的所作所為,正如中方一貫強調的那樣:企圖堵住別人的路,最終只會堵死自己的路。美國這些小動作不會阻擋住中國發展的腳步,只會損害美國自己的利益,讓美國企業白白失去中國的龐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