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4小時 | 新能源汽車大省,為何“自我加壓”?

每經記者:劉艷美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安徽日報

6月21日,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推進大會在合肥召開。會議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各省轄市、縣(市、區)設分會場。

會上,奇瑞蔚來、大眾、比亞迪江淮等多位整車企業代表就“安徽如何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言;研發機構、零部件企業和後市場企業代表提出意見和建議。

此外,來自合肥、蕪湖六安宣城的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分別圍繞“建設新能源汽車發展引領區,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和智能新能源汽車創新高地”“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自主品牌集聚區”“打造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以及全國知名的氫燃料電池自主創新和產業化高地”“打造長三角汽車零部件智能製造基地”等主題發言。

解讀: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時代風口,也給區域產業格局帶來“洗牌”的機會。其中,安徽無疑是最大贏家之一。

目前,安徽已聚集比亞迪、奇瑞、大眾、蔚來、江淮、長安、漢馬等7大整車企業,擁有規模以上零部件企業1100餘家。2022年,安徽汽車產量達到174.7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52.7萬輛,均位居全國第7位。不僅如此,近三年來,安徽汽車產量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發展勢頭可謂強勁。

既然如此,安徽為何還要如此大手筆,召開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推進大會?

實際上,在這場新興產業“卡位戰”中,安徽雖然已躋身國內“第一方陣”,但與其自身期待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根據2021年發布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到2023年,安徽新能源汽車產量佔全國比重要達到10%以上,而2022年這一數據還停留在7.5%左右。

與此同時,安徽“十四五”汽車產業規劃提到,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發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佔比超過40%。2022年,這個數字剛剛超過30%,同樣還存在明顯距離。

此外,當地媒體直言不諱地指出,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還存在整車、零部件、後市場聯動不夠高效,缺少一流整車企業、“數一數二”的關鍵零部件企業和後市場頭部企業,全鏈條汽車業態還不夠完善等短板。

更重要的是,安徽立足現有優勢,早已將目光瞄準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並確立了2025年力爭汽車產業產值超萬億的目標。

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安徽還要更進一步。正是因此,安徽近期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上動作頻頻,比如提出組建汽車辦專職負責推動項目、政策等落地,設立超1000億元的汽車產業鏈投資基金等等。

根據不久前安徽最新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建設方案》,到2025年的發展目標已更新為“汽車產量達410萬輛,新能源汽車佔比達50%”。還在自我加壓的安徽,是必要打一場“硬戰”。

#動向

南寧擬優化停車收費方案

6月21日,南寧市召開道路停車位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標準聽證會,擬通過縮短收費時間、延長免費時間、降低收費標準、設置最高限價等措施來優化調整道路停車位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標準。具體內容包括:延長免費時間,一、二、三類區域的免費停車時間擬從前15分鐘調整為前半小時免費停放;設置最高限價,擬設置每日最高限價:連續停放的,一、二、三類區域每日最高限價分別為50元、30元、20元。連續停放跨日的,每一自然日計收一次停放服務費等。

武漢收到長三角投資“大禮包”

6月17日至20日,武漢市黨政代表團先後赴南京蘇州、上海、杭州學習考察。6月19日、20日,“攜手長三角共構新格局”2023武漢招商引資推介大會和“數字賦能 創新引領”2023杭州知名企業投資懇談會分別在上海和杭州舉行。兩場活動共吸引近200家長三角地區的知名企業參加,武漢由此收穫總額高達3426.67億元的投資項目“大禮包”。

河南打造千億級種業產業集群

河南日報》消息,《中原農谷發展規劃(2022-2035年)》已於近日印發。“農業科技創新尤其是破解種業‘卡脖子’問題是頭號工程。”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原農谷的首要目標就是打造形成千億級種業、糧食產業集群,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種業“硅谷”和農科產業新城。

長株潭一體化要有“新格局”

湖南日報》消息,6月20日,湖南省長株潭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會議在長沙召開,審議通過《長株潭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加快形成產業梯次配套、交通便捷高效、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生態環境更優更美的長株潭一體化新格局。

廣州為快遞業立法

今年7月1日,《廣州市快遞條例》將正式施行,這是全國省會城市首部快遞行業地方性法規。此次《條例》明確將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納入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提出快遞投遞“入櫃”須收件人同意的具體條款。同時,列出快遞企業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細則,明確快遞從業人員安全駕駛服務規範等。

#聲音

廣州地鐵3號線要“上市”?官方最新回應

羊城晚報消息,近日,有消息稱廣州地鐵3號線已取得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關於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參與基礎設施REITs項目的無異議函》,準備“上市”。6月21日,記者從廣州地鐵獲悉,現階段城市軌道領域暫未納入基礎設施REITs試點範圍,即將“上市”的傳聞不實。

數據顯示,廣州地鐵3號線單日客運量長期位居廣州地鐵首位,2月17日當天客運量突破200萬人次。

#數讀

延長4年,減免規模預計達5200億元

近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聯合發布《關於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對購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免稅額不超過3萬元;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

6月21日,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初步估算,實行延長政策,2024—2027年減免車輛購置稅規模總額將達到5200億元。

#放榜

報告:房地產開發投資吸引力,北上深廣優勢依然明顯

6月21日,中指研究院發布的城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吸引力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四個一線城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吸引力排名仍位列前四,優勢明顯。

報告研究了全國297個地級以上城市,以市場容量與增值潛能兩大維度評價城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吸引力。根據報告,除北上深廣外,杭州憑藉產業創新釋放發展新動能,人才引進成效顯著,房地產開發投資吸引力連續6年保持全國第五位。成都、南京、蘇州、武漢、西安經濟及人口規模大,產業優勢明顯,市場需求旺盛,排名位列第六至十位。

其中,武漢近兩年房地產市場調整壓力較大,城市吸引力排名下降兩位至第九位。南京、蘇州房地產市場韌性凸顯,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相對較小,城市吸引力排名均提升一位;西安人口連續多年快速流入,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吸引力躋身前十位。此外,長沙、重慶、合肥、寧波青島、濟南、天津、鄭州佛山東莞居前二十。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