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存110億,卻下調存款利率,是因為銀行“貪婪”嗎?

最近大家都在聊房貸利率上漲的事情,央行也吹風,對房價有上漲苗頭的城市,應及時退出利率支持政策。至此這場房貸上漲的風,也越刮越猛!

雖然外面喊漲聲一片,但從房說君的摸排結果來看,大部分城市利率水平仍會維持現狀,主要這是針對實施過動態首套房貸利率的城市,在評估期新房價格連續3個月環同比都上漲的話,應從下季度起恢複利率下限。

據貨幣政策司長鄒瀾介紹,截至3月末,在96個符合放寬利率條件的城市中,有83城下調了首套房貸利率下限,12城取消了利率下限,其中太原、金華、鄭州、珠海等超40城利率下限至4%以下。

也就是說,之前這些城市之所以下調利率,是因為有下調空間,現在房價漲了,受政策影響則需要恢復至lpr基準水平。至於哪些城市會漲房貸,申萬宏源研報預測,主要會集中在二三線城市,約有20-30基點的上調幾率。

另一方面,4月樓市已經原形畢露,表現出疲態了。據機構統計數據,4月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5665.4億元,單月業績環比降低14.4%;同比保持增長,漲幅超30%。雖然比去年成交要好得多,但對比3月的躁動可明顯看出,樓市後繼乏力。

具體到城市面,克而瑞4月30重點城市新房成交面積中,都處於同比上升,環比下降的局面,大部分城市經歷了一季度小陽春之後,市場又將重回調整階段。

如果此時上調利率,會進一步削弱購房者入市情緒,這與銀行火力衝刺貸款的主線不符。而且近段時間以來,排隊提前還貸的人還有不少,西安新聞網報道,某銀行提前還貸要等6個月,可見利率如果上調,錢更貸不出去了。

綜合兩方面因素看,這對銀行傳統經營模式帶來了很大挑戰。

截至4月25日,已披露2022年報數據的29家上市銀行中,民生銀行、重慶銀行等8家上市銀行凈息差低於1.8%。

為什麼要突出1.8%這個數據線?按照4月份剛發布的凈息差評分標準:不低於1.8%(含)為100分;0.8%(含)至1.8%為60分(含)至100分;0.8%以下為0分。1.8%可以理解為銀行維持合理利潤的參考線。

如果把時間維度拉長一些,就能發現,2022年底,商業銀行整體凈息差為1.91%,同比下降了17個基點,這也是自2010年以來凈息差首次跌破2%。今年一季度,凈息差仍存在一定程度下行壓力,南都·灣財社梳理六大行一季報,農行、建行、郵儲、工行、中行、交行的一季度凈息差分別為1.7%、1.83%、2.09%、1.77%、1.70%、1.33%,較上年末下降6至20個基點。

息差下降的原因,可以分“資產”和“負債”兩部分來說。

今年,可能是銀行近10年來最暗淡的時刻。

經過去年多次下調,lpr降至低位,導致貸款收益率持續下行,個人和企業的貸款需求都比往年要弱。今年一季度,住戶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同比多增449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765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9442億元。

看來,放開後,大家是願意去消費,看商超、景區烏泱泱的人都知道,但像房貸這種,動不動就背幾十年的,沒多少人敢去貸。

與貸款減弱形成更鮮明對比的,是存款數據。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5.39萬億,住戶存款增加9.9萬億,3個月存的錢比肩年度數據,這是誰都沒有想到的,相當於1-3月份,平均每天110億存款湧入銀行。存款的大幅度增長,使得銀行的付息率上升,進而導致負債成本一路上行。

換位思考一下,我們才能明白銀行的處境。源源不斷的存款流進來,雖然不用擔心攬儲問題,但這是負債,是需要給人家付利息的,只有將錢借給別人,放貸出去收利息,這才是資產。

誠如招行董事長繆建民說的,銀行業在過去得以快速發展,吃到了三個紅利:一是經濟高速增長:二是房地產市場繁榮;三是利差比較高。但如今,這三個紅利又雙叒叕轉折,意味着銀行過去的興旺一去不復返。

當然,面對利潤大幅度流失,銀行一定不會坐以待斃。

第一是調降存款利率。浙商銀行、渤海銀行、恆豐銀行三家股份制銀行發公告,5月5日起調整存款利率,其中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調降幅度最大,均已降至3%以內。

此前已經有山東、河南、湖北、陝西等地多家中小銀行下調存款利率,降息潮可能會一觸即發。

第二是帶押過戶。顧名思義,帶押過戶就是賣二手房,不用繳清貸款就能交易了,給房主節省了一筆交易成本,而剩餘的貸款就由買房者繼續執行,交易完成後,銀行又能繼續收貸款利息,雙贏。

房說君有話說,說來說去,最根本的、最底層的問題還沒有大的改變。比如說,大多數人對經濟與收入復蘇的樂觀預期,並沒有出現。

國家統計局披露數據,4月製造業pmi為49.2%(前值51.9%),非製造業商務活動pmi為56.4%(前值58.2%),為2021年以來次高值;其中服務業pmi為55.1%,建築業pmi為63.9%,均保持高景氣度。

這表明,當下的製造業壓力巨大。與服務業不同的是,製造業的發展很大程度影響了我們的就業,第一財經測算,製造業就業人員占就業人口高達18.1%,在此背景下,年輕人失業率創下6個月新高。

總結下來就是,經濟的持續回暖,需要各行各業的樂觀表現,在就業、收入仍充滿不確定性的當前,復蘇有待時日。所以銀行這一輪下調存款利率的做法,試圖讓更多民眾不再存錢,甚至多花錢,顯然本末倒置了。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為“每日房說”原創,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深究。(撰文: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