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計發月數的養老金,養老金就不發了?

養老金計發月數

養老金計算方法牽扯到很多係數,我們首先看一下全國通用的退休金計算方式。

全國通用的退休金計算方式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其中只有個人賬戶養老金會涉及到計發月數:

根據《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2005〕38號)規定,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等因素確定。

舉例:

李叔的退休年齡為60歲,到了退休年齡,滿足領取養老金條件,對應的計發月數為139,那麼李叔的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139。

也就是說,計發月數是確定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時會使用到的計算數據,並不是退休後養老金髮放月數的上限。

領完個人賬戶計發月數的養老金,養老金就不發了?

基礎養老金,是指根據參保人員繳費年限、繳費水平和基礎養老金計發基數,計算出來的養老金,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指根據參保人員退休時其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和退休年齡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從本人個人賬戶中支付。

當個人賬戶全部領取完後,將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繼續支付個人賬戶養老金不會影響養老保險待遇;並且養老金是發放終身的。

如何估算退休後的養老金

計算及判斷養老金多和少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最低繳費標準,那麼對應的就是60%。

二是繳費年限。按照15年來交費也是屬於最低繳費年限。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是沒有辦法得出結論的,就是所在地區對應的社會平均工資標準。但依據這兩項條件可以大致估算出養老金可以獲得多少錢。

人社部於2019年底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開通了養老金測算服務,目前支持的是城鎮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或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金測算。

通過登錄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點擊http://si.12333.gov.cn,輸入相應參數,就可以測算自己的養老金

同時,也可通過電子社保卡也可以測算退休後的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1%

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本人第1年繳費工資/上年職工平均工資+……+本人第n年繳費工資/第n-1年職工平均工資)÷實際繳費年限

個人賬戶養老金:

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含利息)÷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對於個人來說,如果有參保條件,即便累計繳費年限能達到15年以上,再沒有到達法定退休年齡之前,就應該繼續參保,以此來擴大自己的累計繳費年限,從而能夠增加自己養老金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