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杜萌
公募行業再失良將。
4月30日晚間,融通基金公告稱基金經理范琨因休產假的原因離任,公告顯示她已經在協會辦理了變更手續。
“女員工因為休產假而暫離崗位,這種情況很常見,等到產假休完後再公告恢復履職就可以。但是因為休產假而離任,這意味着她將徹底離職。”公募業內評論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公開資料顯示,范琨是復旦大學金融學碩士,具有12年證券、基金行業從業經歷,具有基金從業資格。2012年7月加入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化工行業研究員、周期行業研究組組長、研究部副總監、研究部總經理。

事實上,自去年6月份范琨卸任“融通明銳”基金經理時,她“即將離職”的說法便在業內流傳。該基金的調整公告表示,范琨離任原因是內部調整。對此,有業內人士曾解釋,調整或與工作減負有關。
從業績來看,融通內需驅動a/b是范琨的代表作,自2020年2月份任職至今回報率為99.77%,年化回報率達到了14.13%。在2023年三季度末,范琨的管理規模達到了109.39億元,躋身“百億梯隊”。
范琨的投資風格以追求絕對收益為主,特別注重控制回撤。以融通內需驅動a/b為例,2021年至2023年,該基金持股數量均維持在100隻以上,持股換手率較高且變動幅度大,2021年高達660.92%,2023年又降至66.22%,這在公募基金中並不常見。
以2021年二季度末為例,“融通內需驅動ab”股票倉位為88.4%,其後的三季度末股票倉位為62.3%,倉位大幅下調26.1%,四季度末倉位再度提升至88.2%。在基金季報中,范琨表示,“自己買的是相對價值”,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價值投資。
公開資料顯示,融通基金於2001年5月22日成立於深圳,註冊資本1.25億元人民幣。2022年5月份,經過證監會批准,融通基金的股東變更為誠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0%)和日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0%)。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
在公司股權變更塵埃落定後,2022年三季度,融通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為276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公募管理規模為1687.52億元。這主要得益於當年三季度公司發行了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etf、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紅利etf、融通中證誠通央企esg etf三隻央企主題指數etf,其中,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etf首發規模17.85億元,創年內主題型etf新高。
范琨的離開對融通基金來說是不小的損失。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日,融通基金在管公募規模為1491.38億元,非貨規模為736.12億元,股票型基金為130.96億元,混合型基金為165.59億元,債券型基金為419.98億元。
其中,主動權益類產品(普通股票、偏股混合、靈活配置)共有69隻(不同份額分開計算),資產凈值規模在2億元以上的僅有26隻。融通基金官網顯示,權益投資團隊共有19位基金經理,現任權益投資部總經理為鄒曦,在管規模為39.03億元。
證監會在2022年4月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提到,公募基金應引導基金管理人構建團隊化、平台化、一體化的投研體系,提高投研人員佔比,完善投研人員梯隊培養計劃,做好投研能力的積累與傳承,扭轉過度依賴“明星基金經理”的發展模式。
2024年3月15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文件指出,公募需摒棄明星基金經理現象,強化“平台型、團隊制、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建設。
今年以來,伴隨着公募行業投研團隊的不斷壯大,一些知名基金經理的流動速度也在加快。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日,今年以來已經有125位基金經理離任,與此同時則有195位基金經理被新聘。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公募行業正在逐漸擺脫個人效應,團隊化作戰漸成主流。今年一季度,隨着科技行情的火熱,多家公募機構密集推出科技主題基金。不過,與過往押注單個賽道並對基金經理進行大幅宣傳不同,公募基金多以投研團隊化、產品矩陣化等形式進行包裝宣傳,陸續打造出科技投資共同體、科技軍團、科技十巨頭、科技戰隊、科創家族、智造軍團等諸多ip。
以鵬華基金為例,該基金打造了“科技投資共同體”,布局20多隻科技主題產品,涵蓋ai、新能源、半導體等領域,並通過主動和被動結合的“立體化矩陣”,實現對細分賽道的精準覆蓋。景順長城基金則打造了一支成員投資風格多元、對科技發展和投資有獨特見解的“科技軍團”,科技產品線布局涵蓋主動和被動等不同類型的科技類基金產品。博時基金也在科創領域進行全線布局,通過構建博時科創家族產品體系,助力投資者把握科技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