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調研外貿企業:國際需求不暢通,中國外貿增長空間在哪裡?

在外部需求弱化的背景下,我國外貿也面臨一定壓力。

4月4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在廣交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前兩個月,周邊國家地區的外貿數字降幅較大,中國外貿數字也呈現出下降的趨勢,這是由於世界經濟總體復蘇還不夠有力。

“世界貿易組織3月初發布了一個數字,國際貿易晴雨表的指數比上次公布的指數下降了4個百分點,只有92.2%。所以,這個國際貿易的指數也反映了國際需求不暢通。從廣交會參會企業的問卷調查來看,訂單下降、需求不足是遇到的主要困難,今年的外貿形勢嚴峻複雜。”王受文表示。

不過,在他看來,中國經濟的復蘇會給外貿提供推動力,創新也使我們的外貿企業形成了一些新的優勢、新的動能。

“伴隨中國產業鏈供應鏈適應新環境調整到位,預計後期外貿還有進一步增長空間。”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周密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中國外貿仍具有競爭力

“今年中國經濟的復蘇會給我們外貿提供推動力。”王受文表示。

中國的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連續3個月位於榮枯線之上。物流協會公布的我國物流指數已經2個月連續上升,上個月達到55.5%,國內的物流在動,這說明國內的經濟在復蘇,這對進口產品的需求有一個牽引力。

“中國前兩個月的外貿結構持續優化。比如,民營企業更為活躍。在整體外貿出現下降的情況下,民營企業的進出口出現了5.3%的逆勢上升,其貿易額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量的比重達到51.2%,比去年同期提升了3個百分點。相比而言,民營企業的市場活躍度高,對於市場機遇的把握速度快,是貿易創新的重要來源,也能夠對外界衝擊有着較好的吸收能力。”周密表示。

同時,我國40多年的開放創新,使外貿企業形成了一些新的優勢、新的動能。比如,我國現在綠色新能源產業呈現較好的競爭力,與周邊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也為我們創造了比較好的市場准入。

王受文介紹,今年rcep15個成員中,菲律賓將在7月份左右批准生效,這樣15個成員都已經批准rcep,將給中國帶來更大的市場准入機會。

“我們還在商簽新的更多的自由貿易協定。我們的外貿新業態,跨境電子商務增長的速度比線下貿易增長速度要快,貿易數字化進程也不斷提升,這些都為我們的外貿提供了新的競爭優勢。”他表示。

當前,貿易環境在日趨優化。周密介紹,民營企業在外貿中表現突出,展現了更強的市場信心。作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體現,汽車產品是一國製造能力的代表之一。1—2月,汽車在機電產品中表現異常突出,出口實現了同比78.9%的高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的出口功不可沒。

同時,去年同期,集裝箱一箱難求,運輸價格高企。今年運輸難題大大緩解,海運價格大大下跌。民航正在恢復,國內外客商往來也更加便利,貿易環境的優化,也使得一些省的訂單呈現回暖的趨勢。

“一帶一路”帶來新的增長點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這個合作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也成為我國出口新的增長點。

今年前兩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增長10.1%。而將目光放到十年間,廣交會積極推動沿線國家的企業參加進口展,為沿線國家企業向中國推銷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提供了“快車道”。

統計表明,十年來有41個“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6700多家企業參加了進口展,佔到十年來進口展參展企業總數的60%以上。通過進口展,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品進入到中國市場,比如說韓國的榨汁機、馬來西亞的咖啡、俄羅斯的蜂蜜等。今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加進口展的企業仍然是非常踴躍的。我們現在初步統計,有來自22個“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370家企業參展,佔到進口展企業總數的73%。

王受文介紹,廣交會積極邀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採購商來採購產品,讓中國的優質產品能夠進入到他們的市場,給他們國家的消費者帶來福利,為他們國家的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助一臂之力。據統計,我們的採購商中,有一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廣交會線上持續舉辦、線下全面恢復,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廣大客商提供更多機遇,也為中國與這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客商開展合作創造新商機。

“為此,商務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採取一系列措施,確保今年外貿能夠穩住規模,能夠結構優化。要做好政策保障,要促進抓訂單,培育市場主體,保證履約;要積極推動外貿新業態發展,穩住加工貿易;要用好開放平台和貿易規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擴大進口。我們按照中央的部署,在外貿領域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真正找到地方特別是外貿企業、外貿行業所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為外貿的穩定發展、為經濟增長做出貢獻。”王受文表示。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