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的定期梳理與周邊

本文雖以金融機構的梳理為主線,但同時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 我國金融機構的梳理與分類;
  • 金融機構出現信用危機後,怎麼走到破產的局面?
  • 為什麼要把企業債從國家發改委劃入到證監會?
  • 基金託管資格的申請條件。


昨天提到,我們國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有4567家,

順着這個話題,給大家簡單梳理下我國的金融機構。

定期分享我國金融機構的數量和變化,

是希望身在金融業的小夥伴,能夠對我國金融業的各類金融機構的數量規模有個大致的印象,

可以說,這是金融業從業人員所需具備的一個基本常識。

我們國家,金融業由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三大板塊組成。

因此,對應的機構也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保險業金融機構和證券業金融機構三大類。

我們在市場上聽到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等,都分進這三類里。

我以隨機的順序寫出了36類金融機構,大家能把它們準確地歸類到三大類金融機構里嗎?

試一試?


下面我們分別來說一說。

一、銀行業金融機構

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僅僅是銀行,這個一定要注意。

差不多每隔半年,我都會給大家更新這張表,這次也看看吧。

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有22類金融機構,

其中,又分為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和銀行業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區別在於能不能對外吸收存款

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包括:

開發性金融機構、住房儲蓄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民營銀行、村鎮銀行、外資法人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村資金互助社、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等14類;

而我們日常說的銀行,就是除了“農村資金互助社和企業集團財務公司”之外的存款類機構,共有4029家,

也可以看出,銀行業金融機構以銀行機構為主,佔到88.22%。


銀行業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包括:

金融租賃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貸款公司、其他金融機構等8類。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30家理財子公司屬於“其他金融機構”這一類型。

總體來說,銀行業金融機構呈現微微下降的趨勢。

相較於2022年6月底,

農村信用社減少24家,財務公司減少2家,信託公司減少了1家,等等。


一家金融機構的破產,並不向普通企業那般簡單。

以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銀行業金融機構已經或者可能發生信用危機,嚴重影響存款人和其他客戶合法權益的,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以依法對該銀行業金融機構實行接管或者促成機構重組,接管和機構重組依照有關法律和國務院的規定執行。”

金融機構出現危機了,首先要被監管部門接管,

比如新華信託

2020年7月,新華信託就出現了經營危機,被銀保監會接管一年。

2021年7月,銀保監會決定延長新華信託接管期限一年。

接管的兩年時間裡,新華信託仍然沒有靠自身的努力轉危為安,或者找到新的投資人,那就正式走破產的程序。

2022年7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新華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破產的批複》,同意新華信託依法進入破產程序。

金融機構出現了危機,中間會有一個“風險緩釋、應對”的接管期限,這期間希望能有新的辦法、新的措施、新的投資人,讓這家金融機構有機會重新走到正軌上。

畢竟,一家金融機構的設立,不是那麼的容易,同時還涉及到個人、企業、社會方方面面的切實利益,一般不會讓其輕易地走到破產的地步。

被接管的金融機構,常常也是很多金融股權投資機構尋找的目標。

之前,我們有嘗試對接過一家被接管的金融機構,希望以一個合理的價格收購這家金融機構,

委託了專業的會所和律師開展了前期的盡職調查,自己的團隊也深入研究了多次,

收購是一個博弈的過程,核心就在於對價格的談判和對風險的判斷。

最終因為很多方面的考慮,中止了這個項目。

細節就不展開了,等到講金融股權投資的時候,我們再細說,挺有意思。


二、保險業金融機構

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保險業金融機構共有237家。

共有為9類金融機構,保險業金融機構的識別度還是挺高,一般都帶有“保險”二字,

每一類就不具體展開,

需要強調的兩個地方,這裡的“資產管理公司”指的是保險公司成立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其他”指的是農村保險互助社。


2023年之前,銀行業和保險業金融機構都由銀保監會進行監管。

2023年之後,這項任務交到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我們看看“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國家說法:

“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基礎上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統籌負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風險管理和防範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不再保留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銀保監會,不是簡單地改名為國家金融監管局,而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組建的概念。

是一個更加強調“統一監管”的概念。

那為什麼要把證券業單列在外?

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還是以銀行為主,以銀行為主就意味着以間接融資為主,

而什麼才是市場更需要的?

直接融資,

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能更好地支持創新和企業發展。

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是不同的兩套體系,

讓證監會好好地、發力地繼續管直接融資,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力量。

那為什麼要把企業債從國家發改委劃入到證監會?

企業債和公司債都是直接融資的品種,一方面,是為了統一管理,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原來的企業債由國家發改委審批,實際上是背上了一層政府的信用,

所以,國家希望,企業債劃入證監會後,能夠真正成為市場化的一個品種。

讓市場的品種回歸市場。


三、證券業金融機構

截至2023年2月,證券業金融機構共592家。

證券業金融機構分類比較簡單,基本分為:

證券公司、證券資產管理公司、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專戶子公司、期貨公司、證券投資諮詢公司6類。

證券公司120家,證券資產管理公司20家,基金公司142家,基金公司專戶子公司80家,期貨公司150家,證券投資諮詢機構80家。

這些金融機構的數量,證監會官網都會定期更新。


需要注意的是,

證監會還會公布證券投資基金託管人名錄,

證券投資基金託管人並不是一類金融機構,而是一個業務資格。

目前,獲得基金託管資格的金融機構一共有60家,其中,銀行機構30家,證券公司30家。

基金託管資格,不是一個容易獲得的資格,僅從數量上就能看出。

獲得基金託管資格需要向證監會申請,主要的依據是《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172號),

簡單看看申請資格的條件:

  • (一)凈資產不低於200億元人民幣,風險控制指標符合監管部門的有關規定;
  • (二)設有專門的基金託管部門,部門設置能夠保證託管業務運營的完整與獨立;
  • (三)基金託管部門擬任高級管理人員符合法定條件......
  • (四)有安全保管基金財產、確保基金財產完整與獨立的條件;
  • (五)有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系統;
  • (六)基金託管部門有滿足營業需要的固定場所、配備獨立的安全監控系統;
  • (七)基金託管部門配備獨立的託管業務技術系統,包括網絡系統、應用系統、安全防護系統、數據備份系統;
  • (八)有完善的內部稽核監控制度和風險控制制度;
  • (九)最近3年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

概括來說,就是得有錢、有部門、有專人、有系統、有制度,整體要求挺高。

光是第一條要求凈資產不低於200億元,就攔下不少銀行。


讀到這兒,

你是否能夠大概回憶下,市場上幾類主要的金融機構的數量級規模,

比如銀行機構有多少家,證券公司有多少,基金公司有多少,信託公司有多少,保險公司有多少。

好,今天就分享到這兒。